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江蘇增值稅改革難題

2012-6-6 9: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作為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過5000億元的大省,能否在本次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中有效平衡各方的利益,是當下擺在江蘇省財稅部門面前的頭等大事。

  “應該說,我們是做了些前期的準備,但最終要等國務院同意才行”,6月4日,江蘇省地稅局一位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至于省級具體方案,該人士表示目前尚沒有。

  此前,江蘇省財政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黃曉平告訴本報,省級申請試點的報告已經呈送國務院。總體而言,若參照目前上海試點的內容,江蘇推行“營改增”肯定會對財政造成減收,但具體減收多少并未透露。

  記者獲悉,江蘇上報國務院的只是申請“實行營改增”,至于“如何做”的細則則未做表述。

  有省財政廳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從目前的稅制設計看,若要更好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營改增是必要且是可行的,但目前試點的地區不具備普遍性。

  但是,最為關鍵的是,這次改革必然涉及到財力的重新分配調整,勢必影響到國、地稅的重新分工,進而對1994年分稅制形成的財政體制提出新的挑戰,更影響到稅改后中央與地方利益劃分問題。

  江蘇測算:行業稅負有增有降

  2011年11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在南京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物流業推廣營改增主要有兩個問題:增值稅稅率以及納稅的基數。崔強調,如果搞不好,可能會把物流企業圈死。

  “一方面,稅率不能太高,在全行業中要具備普遍性;另一方面,稅基是要核定哪些因素成本可以進行抵扣,這會對目前的稅制提出一些新要求”,崔表示。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今年3月發布的調研報告和政策建議顯示,裝卸搬運服務和貨物運輸服務從3%的營業稅稅率調整為11%的增值稅稅率,上海物流業企業實際稅負大幅增加,少則上漲一倍,多則上漲兩倍以上。

  而改征增值稅后,交通運輸企業可抵扣的項目主要為購置運輸工具和燃油、修理費所含的進項稅,但對過去購置的運輸工具不能進行抵扣,而燃油、修理費等可抵扣進項稅的成本在總成本中所占比重不足40%,人力成本、路橋費、房屋租金、保險費等主要成本卻均不在抵扣范圍內。

  故而,上周國家發改委在江蘇和浙江調研時,地方人士就建議,因地方經濟發展差異和財稅體制的不同,實行更低的稅率檔次會更好。

  本報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依照目前在上海的試點內容,在江蘇的測算中,僅次于銀行信貸的第二大金融工具融資租賃產業的企業稅負會有較大幅降低的可能性。

  改增值稅后,出租有形資產企業的稅負是增加而不是降低,但是承租企業因支付租賃費用可取得增值稅發票,每年可抵扣進項稅金。測算發現,若以10年為期限,租賃企業共繳納增值稅少于可抵扣的進項稅金的一半。

  因此,從整個產業鏈而言,企業的稅負將大大降低。

  但是,在交通運輸業、現代物流業推行營改增,則會面臨更加復雜的情況。這是因為,我國增值稅法將增值稅納稅人按規模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其中,小企業被劃為小規模納稅人,但無權抵扣外購項目的進項稅額,并且按全部銷售額全值征收(稅率3%)。傳知行社會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凱平認為,這實際上是一種營業稅。

  測算發現,營業稅納稅人和試點一般納稅人稅負差別就很明顯。試點交通貨運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稅負略低于營業稅納稅人,而一般納稅人稅負低于營業稅納稅人較多。

  黃凱平認為,原先稅制下,小規模納稅人制度會妨礙一般納稅人與小企業的交易,而稅改后,這一程度將更加嚴重。

  本報獲悉,在上周國家發改委的調研中,江蘇方面建議,“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接受試點小規模納稅人交通運輸業服務代開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稅合計金額和7%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只是一項試點的特殊政策,推廣應用之后,“應當只能抵扣專用發票上注明的進項稅額,否則稅負差別將進一步加大”。

  此外,江蘇的測算還發現,營改增的部分現代服務業,其稅負總體上將高于原先的營業稅稅率(從4%提升到6%),但是,接受服務的企業,可按支付服務收入的6%抵扣進項稅金,這也達到了避免重復征稅和減稅的效果。

  中央地方利益格局新考

  目前營業稅和增值稅共存,是1994年分稅制改革的延續。流轉稅中,舊的產品稅改為增值稅,中央分成75%,地方25%。

  江蘇省社科院財貿所副研究員駱祖春認為,當前營業稅與增值稅共存的局面造成了很多不合理更不公平的現象,如勞務領域的重復征稅、不能退稅以及不利于服務業的結構升級。

  因此,營業稅和增值稅并存的稅制的框架抑制了第三產業的發展,這也包含了外包服務。一個明顯的案例是:技術開發企業提供技術服務,不能開具可抵扣的增值稅發票,需求和供給都受

  到抑制,這不利于鼓勵創新。

  事實上,試點能夠推行的最重要一條是明確解決了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的妥協政策:“其間原歸屬試點地區的營業稅收入,改征增值稅后收入仍歸屬試點地區。試點行業原營業稅優惠政策可以延續,并根據增值稅特點調整。納入改革試點的納稅人繳納的增值稅可按規定抵扣。”

  盡管如此,要向全國推廣仍存在諸多難題,這些也是當下各地積極性不高的原因所在。

  以江蘇而言,只是向國務院申請試點,但具體方案“等批復同意再出臺”,為省級下一步的操作留下了余地。

  向全國推廣,首要的難題是目前的試點上海不具備普遍性。

  江蘇財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一方面上海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占比較大,企業反映不用增值稅票會加大成本;另一方面,在上海的財政體制中,國、地稅仍統一,因此調整稅制對地方財力影響不明顯,內部平衡更加容易。

  “更多省份的產業結構和財政體制并不具備推行增值稅改革的便利,因此推廣會遇到更多現實的和技術的障礙。”比如,江蘇制造業占比較大,如果沒有切實穩妥的操作方案,可能會對財政收入造成較大的影響,上述人士表示。

  此外,由于改革涉及到稅改行業征管方式的轉變,改革會對當下的地稅部門帶來挑戰,恐短時間內無法適應。

  推廣難的另一個核心問題是,營改增涉及到財力的調整分配與當前稅務管理體制改革,國地稅的職能可能要再進行調整,進而對1994年分稅制形成的現有財政體制提出新的挑戰。

  如果營業稅合并到增值稅,地方主體稅種消失,地方稅務局其收入會大幅度下滑,作為改革的大方向,降低成本的合并也是改革的趨勢之一。

  而一旦稅務管理體制跟隨營改增進行改革,也對中央和地方財權重新分配格局提出新的思考,“如果兩套稅務機關合并,那么改革之后是由國家直屬管理還是地方分級管理?”事實上,這也是地方在上周國家發改委調研中所反映的核心問題之一。

  一個兩難的問題橫空出現。若由國家直屬管理,則中央容易調控,這從體制上大大降低了地方政府干預的機會;如果實施地方管理,則地方政府勢必會更加調節稅收收入的局面,這會對中央宏觀調控形成阻力。

  目前中央財政收入中,增值稅是第一大稅種,而營業稅則是地方稅中最大的一塊。

  營改增,會讓地方政府失去原本可以既得的營業稅大頭(可達約75%),一旦這部分轉移到了國稅中,地方僅有25%以增值稅地方分享部分,這顯然是地方政府最不愿看到的。

  事實上,以江蘇現有財政收入結構分析,上述問題帶來的挑戰最為嚴峻。江蘇省財政廳一位老廳長多次對本報強調,改革開放的實踐表明,東部地區最需要的是財權而不是財力,但從“十五”以來的財稅改革顯示出中央在這點上未和地方達成一致意見。

  省財政廳一位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盡管目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因改革牽扯到的利益格局做了界定,但這仍是一種雙軌制的妥協辦法,長遠看,同一個稅種適用雙重標準是不現實的。

  因此,必須找到一個徹底可行的分稅法,平衡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解決各級政府之間的財力分配矛盾。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