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中翰院士:以物聯網技術支撐公共安全
2012-6-5 18: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國的公共安全每年經濟損失近9000億元,相當于GDP的3.5%,形勢嚴峻。把最新的物聯網技術應用在最重要的公共安全領域,將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近日,2012年公安科技活動周專題科普講座暨“公安部機關大講堂”第三場活動在公安部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在受邀作題為《物聯網與公共安全》的科普講座時,作了上述表示。
打造平安城市
目前,物聯網在我國安防、電力、交通、物流、醫療和環保等領域已開始得到應用,且范圍正日漸擴大。鄧中翰指出,由于物聯網具備全面感知、可靠傳輸、智能處理等重要特征,“將是下一個萬億級信息產業技術”。
“尤其是安防領域,現已成為我國物聯網應用最具體、最明確、普及量最大的領域。”鄧中翰介紹。
今年4月,《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正式發布,其中提出在重點領域開展應用示范工程,而智能安防位列其中。
目前,北京、上海、無錫、成都等城市都正在把物聯網率先應用于公安領域,以物聯網技術支撐公共安全。
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率先使用的電子門票系統,集售票、檢驗票和安防于一體,實現了高效率、高可靠性的融合。
2010年上海世博會使用的車輛安全監管系統,實現了與全國28個省級平臺聯網,35.8萬輛重點運營車輛被納入監控,利用該系統能實時查詢車輛及運貨信息。
此外,安防視頻監控建設也已成為平安城市建設的必備手段。
據悉,僅北京目前就有30多萬個攝像頭。
實現科技強警
以公安物聯網為例,據鄧中翰介紹,公安物聯網是面向社會公共安全應用的物聯網,其主要處理目標是以公安信息化為基礎,實現對“人、車、物、案”的物聯網。
公安物聯網是在公安信息化基礎上的繼續發展,是信息化對更多設備、更大聯網、更加智能的延伸。利用物聯網技術,公安系統將已建設的系統改造升級,形成感知、傳輸、智能的物聯網系統。目前公安物聯網已具備良好數字化基礎、網絡化基礎和智能化基礎。“公安物聯網面臨的最大技術難點是視頻處理。”鄧中翰指出。
一是在弱電、微光環境下如何實現高清成像,二是海量視頻攝像機如何大聯網,三是如何實時進行視頻數據的智能分析。
針對這些問題,2011年,我國正式頒布實施了《安全防范監控數字視音頻編解碼技術要求》,即SVAC國家標準,并相繼成立SVAC產業聯盟。SVAC因其具備全數字化、智能化和全網絡化等特點,已成為目前最具備物聯網技術特征的世界領先水平的標準。
標準頒布實施后,我國公安物聯網已逐漸在區域入侵檢測、人數統計、車流密度檢測、徘徊逗留檢測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
“公安物聯網將成為科技強警的有力手段,也將成為公安信息化的未來方向。”鄧中翰表示。
不過,鄧中翰同時指出,我國物聯網發展現狀僅相當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互聯網,處于導入期,仍需依靠國家戰略投入、政府示范應用的牽引。物聯網發展仍面臨諸如技術、產業、標準及模式等方面問題。
“從導入期進入成長期和成熟期,其發展仍需要一個漫長過程。”鄧中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