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大租場外衣的資本騙局
2012-6-5 18: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曾經在無數個場合,廣東邦家租賃服務有限公司(下稱“邦家”)董事長、綠色世紀董事長蔣洪偉以“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企業家姿態示人,他將歐美已經比較成熟的“耐生活品”租賃模式引入中國,并攀上“海外親戚”——美國最大的租賃公司、巴菲特投資旗下業績最好的公司之一的寇特公司。還曾宣布計劃于2013年在納斯達克上市。
然而這一切已成水中花。
5月15日,廣州警方出動近百名警力查封了邦家設在廣州天河區的總部及越秀區、荔灣區、天河區等8個門店,抓獲邦家法定代表人蔣洪偉等54名犯罪嫌疑人。而在此之前,邦家在廣州大部分的門店已經人去樓空,邦家南京、深圳、青島、鎮江、無錫、東莞等多個分公司也被會員、加盟商指稱本金和分紅被拖欠。由此,邦家以招收會員、投資加盟等多種方式向中老年人集資的內幕逐漸浮出水面。蔣洪偉近幾年來瘋狂擴張建起來的邦家租賃連鎖店網絡也煙消云散。
邦家發展初期,本報在獨家調查報道《五問邦家》中便提出了對其模式的種種質疑。如今看來,瘋狂擴張門店數量的邦家,由于租賃業務沒有順利開展導致只有投入沒有產出,不得不采用高回報的非法集資來補貼,最終由于資金鏈斷裂而走上了不歸路。
五問邦家:
1.母公司的會員資源能“催熟”邦家?
2.大客戶能否撐起一片晴天?
3.四處樹敵不怕招風?
4.建“航母”的資金從哪里來?
5.抗風險能力足夠強了嗎?
租賃模式入華難落地
受歐美國家運作成熟的“耐用生活品”租賃模式的啟發,2008年,蔣洪偉將這一模式引入中國。在他看來,美國設備投資總額的30%是通過租賃實現的,而目前我國的這一比例僅為1%~3%,市場機會巨大。
曾經在不少場合,蔣洪偉樂此不疲地宣揚其在打造的全國性連鎖實物租賃平臺——“大租場”,他試圖通過“只租不賣”的“大租場”模式改變中國人傳統的消費習慣,將“擁有者”變為“租賃者”。
從經營性租賃業務入手,邦家起初定位服務于一個家庭或一個人群必須的生活消費品。在前期的租賃產品選擇上也全面考慮客戶需求,推出了包括家電、家具、燈飾、汽車、健身器材、醫療保健器械、兒童用品、數碼電子、奢侈品等九大品類。
按照邦家此前的市場調查,其主要的目標消費群是70后、80后、90后消費者,這些人觀念新、領悟能力強及經濟上相對不寬裕。
而在邦家的后期經營中,邦家瞄向政府、機構、企業等主力客戶。如在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政府購買了大量的床、電視機、電腦等設備,后來只能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拍賣處理,而廣州亞運會吸取了奧運會的經驗,大部分物品采取租賃的形式。除了贊助車輛外,廣州亞運會的媒體用車、客戶用車以及商務車等300多臺車都是由邦家提供。
這樣的調整實際上是由于中國家庭用戶對這種新消費理念的接受程度還不如企業。在中國,租賃還是一種新的消費理念,要讓消費者接受并非易事,因此,邦家沒有復制美國租賃公司采取電子商務或小社區店的推廣方式,而是建立大面積的門店,比如邦家門店的面積70%在6000平方米~8000平方米,30%在8000平方米以上,以擺放更多的商品品類。為滿足客戶到現場看實物,邦家還開通了專線巴士。但這些顯然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持。
另外,邦家的運作模式是以租賃設備等獲取利益,即以團購低折扣采購產品,然后根據不同產品來制定相應的租期周期、回本周期等。向廠家采購產品,也需要一定的資金后盾。
為解決擴張中的資金問題,運營初期蔣洪偉希望申請融資租賃的試點單位,并向國家有關部門上報了相關文件。
在國內,因缺乏融資渠道,一些經營性租賃公司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融入設備,再用經營性租賃轉租出去,來解決資金來源不足。成為融資租賃試點單位,是很多租賃公司夢寐以求的,但是,融資租賃試點單位對企業的規模、信用等要求非常嚴格,而且要求有3年以上的從事經營性租賃業務。當時創業不久的邦家明顯不符合這個條件。因此邦家暫停了申請進程,改為探討商品的金融化模式。
按蔣洪偉此前的介紹,商品金融化模式具體的流程是指租賃客戶先給銀行支付一定的押金,然后由銀行向生產廠家開出存兌匯票,廠家給邦家發貨,等產品租出去之后,租金和押金就同時進入邦家設在銀行的賬戶。承兌匯票到期后,廠家就可以拿到資金。
而這種商品的金融化模式,反過來又要求邦家必須快速擁有大規模的店面。于是,邦家便開始了更瘋狂的擴張。蔣洪偉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截至2011年,邦家在數十個中心城市開設了37家旗艦店。按照其官方網站當時公布的規模,到了2012年,邦家將開設50家直營連鎖旗艦店和50家中心店,完成全國的布局,并計劃上市。
然而,邦家的租賃業務并沒有如蔣洪偉預期的那樣一帆風順,租賃這種業態在中國尚未為消費者所廣為接受,他也沒有足夠的實力撬動家居租賃市場。
據業內人士分析,邦家是以租賃設備等獲取利益,但目前國內除了汽車租賃尚有市場外,家電等其他物品租賃并無太大市場,市場仍有待培育。但即便在汽車租賃領域,邦家也沒有獨到的競爭優勢。
更重要的是,邦家的租賃價格并不便宜。據媒體報道,一款松下洗衣機,租賃一年的費用竟然達到3000多元。有些大打廣告的項目比如租車服務,消費者去預訂的時候經常被告知沒有車。比較正規租車公司的網站,我們會發現有很多細節,如租車發生車禍如何處理、租車費用如何計算、保險如何計算等等,而邦家租賃的網站沒有此方面的信息。這或許說明該項業務在有些城市并未真正開展。
打著租賃的幌子非法集資
沒有盈利支撐,公司的擴張與運營便成了“無米之炊”。為解決資金問題,邦家先是通過九星連租卡,逐年增加卡的價值,以此直接獲得會員的消費資金,進行預收賬款,募集資金。
但在租賃業務開展得并不順利的情況下,通過連租卡募集的預收賬款顯然有限。做保健品生意的蔣洪偉打起了旗下另一子公司綠色世紀的客戶的主意。
2009年11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邦家方面就表示希望利用綠色世紀的客戶資源和營銷網絡,幫邦家獲取家庭客戶。但問題是,綠色世紀的會員年齡偏大,與邦家的目標消費(70后、80后、90后)群體相距不小,由綠色世紀轉到邦家的有效消費群體并不多。
此前在邦家的店鋪,記者發現有些店面并沒有擺放多少可供租賃的產品,反而能見到廣東綠色世紀的保健產品。后來了解才知道,邦家和廣東綠色世紀保健品連鎖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綠色世紀”)實際為一家公司兩塊牌子,其法人代表均為蔣洪偉。
據巴彥淖爾市警方在網上掛出的一則警方提示介紹,綠色世紀業務員在鬧市區以免費健康體檢為名,對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進行健康登記,通過電話聯系與當事人約定體檢時間,后在免費體檢過程中,動員中老年人購買會員卡(分三種面值的會員卡,888元、1800元和3800元),推銷昂貴的保健品。
業務員在此過程中摸清會員的家底,再一對一進行跟蹤“洗腦”。根據會員的不同情況,營銷人員一對一地對老年人推銷邦家租賃公司所謂的投資計劃,鼓吹其總公司即將上市或開發的項目有較高的資金回報,急需融資,鼓吹可以通過商家加盟形式代理汽車、家具、電器的銷售和租賃,從加盟費及日常銷售租賃可獲取高額利潤。
加盟費一般為10萬元、30萬元、50萬元不等,資金打入公司個人賬戶,如果當事人沒有這么多資金,綠色世紀會幫助當事聯系其他投資人,而且當事人不需要自己經營,由公司代管。投入邦家租賃10萬元/年的人,即可聘用為星級兼職租賃顧問,簽訂星級兼職租賃顧問聘用合同、租賃合同、會員消費合同,每月發放“工資”。
加盟者每月可提取連鎖店營業額的利潤,每萬元每月約180元(每三個月結算一次),期限有18月、24月,到期后一次性退還交納的特許經營費,該回報率高達21.6%,約是銀行利息的10倍。
在此高額回報的誘惑下,不少中老年人與綠色世紀簽訂“綠色世紀·中國保健品信譽保證連鎖機構特許經營合同”,并交納加盟費。據一個投資者介紹,初期的回報很到位,邦家也會頻繁地推出多種投資項目,往往一個項目還未到期,又將錢抽出來投往新的項目。綠色世紀的員工就會勸他將紅利轉成本金,甚至追加投資,由于初期從未出現拖欠返本利的情況,不少人的資金就這樣牢牢落在邦家手中。
但很多加盟者不知道的是,綠色世紀曾經上過“黑名單”。據2009年7月3日《上海法制報》報道,上海靜安區法院審理查明,從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間,綠色世紀公司上海分公司在該市多個公園、超市、社區等公共場所發放宣傳資料,以高息回報吸引社會公眾加盟投資,承諾到期歸還本金及支付1.8%的月息回報,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共計1891萬元。靜安區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該分公司罰金18萬元,兩名被告人黃群、肖玉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2年并處罰金2萬元和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處罰金2萬元。
公開報道顯示,雖然相關負責人將大量資金打入該公司總部的賬戶,但該公司總部卻成功脫身,只有分公司負責人被追責。
據此前在綠色世紀廣州公司工作過兩年、此后轉到南京邦家的一個員工透露,前述事件過后,綠色世紀被注銷,所有的業務和客戶轉入到邦家。
資金鏈斷裂揭開騙局的蓋子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目前邦家全國門店初步估算有40多家,每個店都有集資業務部門,而業務部門下面又至少有5個小部門,公司要求每個小部門每月至少完成300萬元的集資指標,因此40多家店每年的集資額保守估計在70億元左右,而邦家成立于2008年,所以邦家的集資金額可能非常龐大。
這些資金都流向了哪里,邦家最終又為何還不起投資者的本金與利息?
有業內人士分析,主營業務沒有盈利能力,卻又承諾投資者能回本獲利,錢從哪來?還是投資者,只要不停有投資者進來,這個游戲就可以玩下去。但一旦公司運作出現失誤,承諾的高額回報無法兌現,多年依靠集資滾起來的帝國,就會面臨崩塌的危險。
蔣洪偉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邦家的凈利潤保守估計在12%左右。但邦家給投資者的回報卻高達21.6%。
此前在邦家就職的一名員工認為,邦家的租賃業務讓它走上了絕境,它把資金鏈弄斷了。因為邦家的租賃業務根本沒有開展起來,原因是邦家出租生活消費品的租生活模式目前并不符合市場需求,后來邦家租賃業務逐漸轉向定位高端,但租金貴、手續復雜,很難租出去。另外,開展租賃業務的維護費用很大,維護項目包括物流配送、保養、客戶服務、糾紛處理等等。邦家缺乏一個完整的系統來支撐,這樣一來,邦家的租賃業務便成了空架子,一碰就倒。
此外,還有投資者在網上抱怨:“邦家的五大產業承諾的幾項沒有動工的原因是資金不足,其它幾項一直是虧損狀態,請問他拿什么錢來給加盟者分紅,錢都被老蔣的員工分完了,流入了極個別大人物的腰包了,一個市場總監,買豪宅開好車,穿金戴銀,請問錢是哪里來的?”
隨著邦家資金鏈日益吃緊,拆東墻補西墻已不能掩蓋公司的窘境,越來越多加盟者發現自己的錢打了水漂。據《南方都市報》報道,邦家租賃深圳分公司加盟商王先生從2006年開始,他就先后跟綠色世紀、邦家租賃合作,合作模式與“消費卡投資”大抵相同,合同收益也基本能兌現。后來,邦家租賃深圳分公司又誘導他以加盟商的名義,投資28萬參與深圳羅湖區租賃體驗店的建設,便可享受體驗店32%的收益。不曾想,加盟合約于2011年9月11日簽訂,合約規定6個月內體驗店將建成,但時至今日,該體驗店并未建成,王先生的分紅收益無法兌現,28萬的本金也隨之“石沉大海”。
邦家方面拖延支付利息的借口有很多,比如重擬合同,將逐月發放利息改為一個季度或半年分紅,利息則可酌情調高;邦家方面甚至會以“會員客戶之前跟綠色世紀的合作已經賺到錢”為由,要求投資者為支持邦家將資金挪至“江西養老基地建設”等等。而這些借口都只是邦家掩蓋資金鏈出問題的計謀,既可以緩沖支付本金、利息的壓力,也可以讓投資者進一步追加投資。
另外,據邦家前員工透露,對于導致邦家資金鏈緊張的原因,邦家總部給分公司員工的說法是,廣州南沙在建的集團總部七彩城占用了3億元,另外由于和中石油合作,購入了過億元的石油。
但不管怎樣,邦家這種靠會員集資來拓展的模式猶如飲鴆止渴,雖然能給公司發展帶來口碑宣傳、會員客戶資源和公司所需要的資金,但冒進瘋狂的舉動在沒有實際業務的支撐下,最終讓邦家走上了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