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積極發展物流降成本 為民生做“減法”
2012-6-5 15:0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衡量一個城市生活成本的高低,物流業是桿標尺。近年來,市商務局大力實施“服務帶動,物流先行”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突出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在滿足百姓生活需求的同時,為民生“減負”
為民生做“減法”
眼下正是施工的最佳時節,在濱河新區的包頭潤恒農副產品物流園建設工地上,工人們正加緊施工,一期工程已近完工。
“今年10月,占地6萬多平方米的一期水果蔬菜交易市場就將進入試運營,這里將成為包頭的大冰箱,也是城市的最大的‘果盤子’、‘菜籃子’。”潤恒物流總經理俞榮告訴記者,這個總面積40萬平方米的大型物流園區建成后,可輻射周邊180公里左右的區域,最遠可以將呼市納入服務范圍。
“我們建設的是智能化冷庫,分為地上冷凍區、地下高溫庫。”他說,投資方江蘇潤恒集團公司的冷鏈物流在全國排名第一。包頭現代化冷鏈物流中心的建立,將帶動全市食品行業的發展,降低成本,增加銷量。最重要的是,可以在短時間將各地的農副產品送到千家萬戶,在豐富市民菜籃子的同時,為百姓生活成本做“減法”。
生長在江蘇的俞榮告訴記者,事實上,他在家鄉吃到的南方水果十分便宜,但這些水果到了包頭卻身價倍增,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物流不暢。而即將建成的潤恒物流園區將徹底改變這一現狀。“到那時,南方水果價格應該可以降低一半。”他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項目建成后,園區年銷售額將達300億,稅收達到15個億,園內經營人員將不下1萬人。
發展物流降成本
在110國道青山區銀海新村旁的同利家電倉儲物流園區,同利家電副總經理祁瑩打開ERP信息管理系統,調出了一天的訂單:“這些訂單信息從門店同步傳到物流園區,我們就從這里統一發貨、送貨,提高了服務效率。”
據祁瑩介紹,這個面積16500平方米庫區的建設,打破了內蒙沒有家電物流的歷史,滿足同利10個億銷售規模的家電存儲,同時還能為其他家電企業提供租賃場地。“現在我們自用面積不到1萬平方米,其余全部租出去了。”
暢通的物流不僅讓消費者的選擇更加多樣化,也催生了一個全新的銷售方式———倉儲直銷。
“現在,消費者除了可以在門店買家電,還可以到物流園區參加倉儲直銷活動。因為減少了店面租金、店員工資等中間環節,商品價格可以下降5%到10%,這是倉儲物流給百姓帶來的另一個實惠。”她告訴記者,這樣的新模式他們從今年3月份開始嘗試,當月做了一次創維專場,4月做了一次海信電視、格力空調專場,又做了一期康佳專場,效果都非常好。“每次活動都能增加銷售額,在老百姓得到實惠的同時,也提升了公司的業績。”
“俗話說的‘貨賣堆山’。發展物流就是為了降成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市以發展現代物流業為突破口,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2011年編制出臺了我市首部物流專項規劃,重點建設“三基地、六園區、九中心”的物流新格局。同時,繼2010年獲得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城市之后,2011年又榮獲中國物流城市最佳投資環境獎。
他表示,今年我市將全面落實《包頭市物流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完善配套政策支持體系,建立評價體系,推進物流新技術應用和標準化建設,實施一批物流新項目,使物流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
舊市場改出新模樣
每天一大早,位于火車站附近的百勝和平商貿大廈便會迎來南來北往的居民。在內科大工作的小李告訴記者,他經常來這里買菜。“前幾年這個市場亂哄哄的,現在購物環境好了,菜價也比市中心相對便宜些。”
記者了解到,過去這里是個大棚菜市場,商販隨地擺攤,管理混亂。去年,經過改造后的大廈一二層建成正規的農貿市場,經營蔬菜、水果、副食和生肉,成為附近居民中意的“菜籃子”。百勝市場負責人孟喜文介紹說:“大廈投資200多萬,一共有7層,一樓和二樓建成農貿市場,其余樓層銷售日常用品,低廉的價格、豐富的貨品,可以滿足周圍近3萬居民的生活需求。”
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城區目前有農貿市場28家,承擔著市區200多萬人口的日常生活供應。這些農貿市場大多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檔次低、設施設備落后,衛生環境較差,已成為我市流通領域發展的薄弱環節。為改善市場現狀,我市確定用三年的時間對全市28個集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從2011年開始,市委、市政府把改造提升集貿市場列入好事實事項目,全年投資6965萬元對8個集貿市場進行了升級改造,購物環境進一步改善。今年我市將繼續改造10個市場,力爭到2013年全部完成改造任務,打造2-3個精品市場,同時逐步將旗縣主城鎮農貿市場納入到改造范圍。
布局100個社區店
在改造舊有農貿市場的同時,我市還加緊布局新的社區便利店,讓菜市場離老百姓更近些。今年,我市確定建設社區便利店100家,目前已經建成的有6家,正在施工建設的有67家。2011年,惠民小區已進入全國商業示范社區,今年烏蘭、錦林等四個社區也成為全國商業示范社區。
如今,不僅商家看重了社區門店的商機,一些現代化農業公司也盯上了這個大市場,通過直營方式把蔬菜水果直接送到社區百姓門口。
萬科現代農業公司的劉穎新告訴記者,公司的蔬菜都是無公害產品,成本要高一些,零售價也貴一點。不過這些菜都是當天早晨從基地新摘的,非常新鮮,所以小區居民也喜歡來這兒購買。開業以來,每天銷售額都在2000元以上。
而在廣大的農村市場,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也正在推廣開來。據了解,今年擬新建或改造農家店20家,建設二級配送中心1個,努力構建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牧區現代流通網絡體系,滿足農牧民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