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雙邊貿易共贏對策探討
2012-6-4 11: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俄羅斯資源產值每年約占工業產值的30%,資源出口占商品出口的68%,每年為政府創造54%和45%的預算及外匯收入,形成其特有的石油、礦產為主的出口產業結構,這使得中俄兩國產業生產及外經貿發展形成極強互補。中俄在今后的貿易發展中,必將以WTO世貿組織原則為指導,以合作共贏為原則,不斷推進石油、天然氣資源開發,擴大核電、煤炭、電力、新技術領域的合作與發展。對此,我們要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作的力度。
一、鞏固擴大傳統產業商品進出口市場
新時期,中俄兩國要充分發揮產業互補優勢,繼續擴大和發展一、二傳統產業貿易,夯實產業基礎,為企業開展對俄高技術、高附加值貿易商品競爭提供信息、技術支持和保障。目前,中國的技術開發與自主創新能力還沒有得到全面突破,所以要從過去片面追求貿易增長轉向兼顧結構、質量、效益的可持續增長,從注重短期規模膨脹轉向注重健康機制的形成。要挖掘潛力,尋找支柱型的大宗商品作為一、二產業的出口支撐,為中國出口貿易從低利潤合同加工、商品生產轉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高技術核心價值商品的開發爭取時間和空間。
二、創立和培育經貿發展新模式
當前國際商品市場細化,競爭激烈。要想保持中俄貿易的長期增長態勢,就需雙方突出產業特點,發揮互補優勢,按產業分工和定位來尋找和確定具有特色的貿易與投資合作,以充分發揮俄羅斯在能源、資源、航空航天、核能、動力設備、采礦設備、金屬加工機床等高技術領域的優勢。中國企業則需根據俄方市場變化特點,在保持原有出口產品優勢前提下,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培育新產品、新市場,大力促進第二產業中汽車、IT、新型家電、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份額,開發具有支撐性、長效性的出口貿易新領域,培育經貿發展新源泉。同時,擴大特色產品與個性化服務,有效提升我國出口產品價值鏈,為中俄經貿結構的成功轉型提供保障,同時也為兩國提升合作水平注入新動力。
三、促進重點項目、能源、資源投資及貿易轉型升級
目前,中俄兩國相互投資累計不足40億美元,不到吸收外資額的2%,這種現狀不符合中俄兩國的長遠利益。中俄雙方均已認識到僅靠發展貨物貿易難使兩國經貿合作有大的突破。因此,進一步開展全方位、多領域投資合作,特別是對重點項目、能源、資源的境外投資合作,以投資帶動貿易持續發展,以投資促進貿易轉型升級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一是加強國家鼓勵的境外投資重點項目的合作。即能彌補國內資源相對不足的境外資源開發類項目;能帶動國內技術、產品、設備等出口和勞務輸出的境外生產型項目及基礎設施項目;能利用國際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專業人才的境外研發中心項目;能提高企業國際競爭能力,加快開拓國際市場的境外企業收購和兼并項目。這些項目的合作能在滿足國內資源相對不足情況下兼得技術及專業人才優勢,提升國內企業的產業、產品結構,加快貿易的轉型升級。二是對俄農業、林業、礦業投資。在我國農業、林業、礦業資源有限的狀況下,中國企業應主動通過買斷、承包、租賃等投資方式開拓國際市場。三是對俄投資要以大規模集團化、基金化為首選。應有一個全盤的整體對外投資計劃,對那些國內緊缺的資源、能源類物資礦產及國內不能生產與供給的高技術、高科技產業,應進行行業先行投資,應采用規模集團化投資。
四、建立推動雙邊經貿合作發展新機制
這一進程主要是提高雙邊貿易與投資活動的法制化和國際規范化水平。一方面,中俄兩國應恪守WTO及其他國際組織通用規則,加快制定適用于本國貿易和投資活動的法律、法規。建立相互調節體系,以此為標準開展雙邊經貿活動。另一方面是轉變政府職能,使兩國貿易由政府主導轉向市場驅動。此外,在拓展區域合作空間,擴大地方合作交流方面,中國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和沿海沿邊開放與俄羅斯實施的《遠東和外貝加爾地區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專項規劃》相吻合。兩國政府不約而同地推出同屬一個經濟區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有利于中俄經濟共同成長,也給亞歐地區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在開發進程中,可通過建設邊境口岸中俄經貿合作區和自由貿易區來提升口岸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交通運輸和通關條件,從而構建良好的貿易通道和平臺,有效推動邊貿規范化發展。
上述措施的實施,需要我們在支持中俄雙邊貿易持續、健康的發展過程中創建全新的支持服務體系。以提高政策與協議執行力度,解決中俄經貿合作中發生的實際問題。要加強對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進出口形勢的研究,提高預警能力,及時提供對俄經貿有效信息。要構建多元化的經貿支持服務體系,包括創建良好的法律與政策環境,提供融資、結算、保險、運輸、通關等優質服務。要建立金融協調機制、完善金融服務,即按國際金融合作慣例對中俄兩國金融體系予以改革。如建立相互融資的貿易信貸體系共擔風險;借助國際金融擔保機構的再擔保業務合作開發以俄市場為目標的擔保業務品種;完善中俄間本幣結算,實現盧布和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等。此外,中俄兩國還要協調重建國際金融貨幣體系的態度和立場,使新的國際金融貨幣體系切實符合中俄或大多數國家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