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內河資訊

皖江航運業全新定位迎接“黃金發展期”

2012-6-4 11: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航運業素有國民經濟“晴雨表”之稱。今年1至4月份,在嚴峻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下,皖江主要港口部分重要經濟指標仍保持強勁增長。其中,蕪湖港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大增55.5%,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長16.9%;馬鞍山港4月份港口貨物吞吐量579.2萬噸,同比增長30.1%,集裝箱運量增長15.3%。 
  經濟的蓬勃發展對航運業發展的需求正在擴大。皖江航運業能否順勢實現大跨越,并在構筑皖江物流和現代服務業高地中扮演更關鍵的角色? 全新定位迎接“黃金發展期” 
  5月底,國內最大的港口企業——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董事長陳戌源考察了馬鞍山鄭蒲港新區并明確表示,愿意參與鄭蒲港新區的開發建設,因為這“完全符合集團長期發展戰略的要求”。上港集團對鄭蒲港的商務考察選擇了一個適當的時機,隨著“穩增長”政策背景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加速啟動,醞釀多年的鄭蒲港建設將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港口建設與新區建設的同步加速,也讓鄭蒲港新區的發展前景更加明晰。 
  馬鞍山市港口局副局長王彥介紹,近年來馬鞍山市港口貨物吞吐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長,2011年吞吐量達到6531.7萬噸,同比增長10.3%,集裝箱吞吐量8.02萬標箱,同比大增94.1%,但岸線資源的緊缺對航運發展的制約越來越大。區劃調整后,馬鞍山岸線長度增加一倍并且是開發前景廣闊的深水岸線,這成為馬鞍山航運業跨越發展最大的機遇。因此,區劃調整實施后不久,馬鞍山即于去年11月開始規劃建設鄭蒲港新區,今年1月,新區指揮部正式掛牌。新區的首要定位就是打造現代臨港物流區,依托深水港優勢,發展綜合運輸、倉儲配送、物流服務、出口加工等航運業上下游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力爭成為中部江海聯運樞紐和國家級物流進出口基地。 
  依托皖江黃金水道的航運價值,帶動岸線資源開發,實現“一江兩岸”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力布局的統籌協調發展,加速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是皖江城市跨江聯動發展的必由路徑。正是基于航運業的這種重要戰略支撐作用,皖江示范區規劃明確提出,蕪湖市要“建成皖江城市帶重要的航運樞紐”。 
  蕪湖市地方海事局局長李祎茂說,該市委托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制訂新的水運業發展規劃,明確了將蕪湖建成長江中游航運樞紐和皖江航運中心的目標。為此,蕪湖市將進一步加大水運建設投入,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將蕪湖港建成總吞吐能力達2億噸的國際化內河大港,長江干線最大的煤炭交易市場和鐵水轉運樞紐和商品汽車滾裝轉運樞紐以及外貿集裝箱公水、水水轉運樞紐。 
  交通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專家認為,當前,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在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中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國務院去年出臺的《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要依托內河主要港口,科學規劃建設物流園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拓展港口配送、加工、商貿、金融、保險、船舶貿易、航運交易等現代綜合服務功能,發展現代物流,這也為皖江航運業明確了發展方向和任務。 
  “皖江航運業發展面臨著重大發展機遇,將進入新的黃金時期。 ”交通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們這樣說。 百億投資助力“揚帆遠航” 
  隨著今年洪水期的到來,3萬噸級海輪將可直接駛抵蕪湖港。這是去年7月長江干線蕪湖至南京河段航道洪水期維護水深提高至10.5米后,給蕪湖港通行能力帶來的一次躍升。根據長江航運經濟研究所測算,此舉將使今年該段航道通過能力提高3000多萬噸,增加航運效益4.78億元,帶動沿江地區GDP增長21.82億元。 
  近年來,隨著皖江示范區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區域內航運需求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 2011年蕪湖市的港口吞吐量已達7641萬噸,位居全國內河港口前十位,馬鞍山港也成為長江十大港口之一。蕪湖、馬鞍山港均有望在“十二五”期間發展成為億噸級的內河大港。但目前皖江地區的航運基礎設施水平已經無法適應這種快速發展的態勢。從港口來看,主要港口功能仍局限在貨物裝卸和轉運等的基本功能上,與現代化港口必須具備的商業功能、信息功能和現代物流功能有較大差距。航道等級偏低、結構不合理也是突出問題,目前三級以上航道僅集中在長江干線和裕溪河航道,占航道總里程80%左右的其它內河航道均為五級以下航道,難以與干線航道相互通達,內河的水網優勢無法轉化為通航優勢。 
  貫通既有水網,建設互聯互通的航道網絡,是馬鞍山市水運投資的一大重點。該市地方海事局副局長王年壽介紹,“十二五”期間,該市將相繼投資10億元啟動姑溪河航道整治工程、投資7億元啟動青山河航道整治工程,使兩條航道由五級航道提升至三級航道,可通行千噸級船舶,并與長江航道和蕪申運河形成環狀網絡,更好地滿足對全區域內企業對于航運業的需求。 
  致力于打造皖江航運樞紐的蕪湖市,港口和航道建設的任務更加繁重。港口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建設好位于長江航道、合裕線和蕪申運河等主要航道上的朱家橋、裕溪口、三山等主要港區,使之與公路、鐵路等運輸方式實現緊密銜接,為發展航運服務業及其關聯的制造業提供支撐。在航道建設上,則需要通過高標準整治長江干流航道,實現萬噸海輪常年進入皖江,并同步推進合裕航道改造升級及蕪申運河、青弋江等航道整治等工程,使蕪湖市內河航道網與境外航道連接通暢,為建設航運樞紐城市創造必要條件。 
  安徽省地方海事局局長蔣同富介紹,“十二五”期間,我省在港口和航道建設兩大領域均規劃投資100億元以上。從目前規劃的建設項目布局來看,“雙百億”將更多投向皖江航運基礎設施的更新改造領域,助力皖江航運業“揚帆遠航”。 優化環境激活“溢出效應” 
  蕪湖長江船舶交易市場是全國最大內河船舶交易市場,截至4月底,該市場累計交易船舶超過4000艘,交易金額超過60億元,集聚著120多家船舶交易機構。據透露,目前蕪湖市正在規劃建設占地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的航運大市場,籌建長江船舶租賃公司,擬編制并發布長江二手船價格指數,積極推動以此為基礎的金融衍生工具,發展航運金融業務,活躍船舶等航運要素交易市場,到2015年建成交易額超百億元的現代航運服務業集聚示范區。這一規劃也是皖江示范區打造物流和現代服務業高地的“點睛”之筆。 
  專家指出,大部分港口城市的崛起都經歷了這樣的發展歷程,首先是城市的經濟發展帶動航運服務業的發展,形成重要航運中心,之后航運業又“反哺”城市經濟發展,進一步鞏固城市的經濟中心地位。正因為航運業具有這種獨特的經濟互動性、產業聯動性等特性,國內各大重要內河港口城市均在謀劃建設區域性航運中心,大力發展航運業及其衍生產業,聯動實施臨港制造業聚集發展,構筑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因此,促進皖江航運業跨越發展所能激發的“溢出效應”值得期待。 
  采訪中,多位航運業內人士均向記者表示,從江蘇太倉港近年來迅速崛起為國內最大的江海中轉港并加快發展成為跨國公司物流總部的經驗來看,創新思路舉措,在港口建設、貨運代理、船運企業、集卡運輸、人才引進、總部經濟等方面,出臺系列性、綜合化的“政策套餐”至關重要。以集裝箱卡車運輸為例,合肥到蕪湖港比到南京港節省近1/3路程,但由于省外部分港口對于集卡運輸出臺了優惠政策,目前合肥的集卡運輸主要流向仍為包括南京港在內的外省方向,蕪湖港的合肥集裝箱貨源僅占一成左右比重。 
  “降低企業商務成本,優化航運產業發展環境。 ”這是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的專家提出的政策建議。拓展其中的操作空間,是促進皖江航運發展“頂層設計”面臨的重要且急迫的任務。(本文來源:安徽日報)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