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首次試水便被“圍觀”
2012-6-29 13: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技能大賽的現場,“忙”字當仁不讓。連續5~6個小時的比賽,選手們連飯都顧不上吃;奮戰一宿的打分評定,裁判評委連晚飯也顧不上吃。這些“忙”,都無愧于大賽是“職業教育"高考"”的這一稱號。除了選手和裁判,項目也很“忙”。這不,剛剛在高考志愿填報中忙了一圈,物聯網緊跟著就來到了這場“高考”中。不同的是,對于前者,物聯網已經打響兩三個年頭,并連年擴張地盤;而對技能大賽,它還是個新面孔。
項目雖是新的,但其受歡迎的程度在今年技能大賽中是毫不遜色。在參賽人數上,可謂人聲鼎沸。頂著繼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之后信息技術革命第三次浪潮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多重光環,物聯網技術應用賽項首次“亮劍”,便得到39支參賽隊的響應。每支隊伍3名選手,近120名選手,這樣的參賽隊伍除了諸如信息技術、電子產品設計等老牌項目外,已是參賽隊伍較為龐大的項目。
與物聯網在高考指揮棒中的擴張招數類似,技能大賽的物聯網對不少院校來說也是一個“被學習”乃至“被復制”的對象。從主辦方對外公開的參賽隊伍所在學校的專業設置來看,有一半以上的院校還未設置“物聯網”專業。而之所以來參賽,一些領隊老師坦言,就是“圍觀”物聯網,“探個究竟”。
以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指導老師葉曉兵帶來的3名學生為例,其中兩名來自電氣自動化專業,一名是聲像專業。這3名學生今年2月才開始組合在一起,葉曉兵說:“我們學院已經申請開辦物聯網專業,但不少老師對這個專業還缺乏感性認識,就帶著學生來看看。”
對這3名學生來說,參加物聯網技術應用項目還有一個選擇的過程。畢竟,他們都是各個專業領域的技能高手,如果將他們單獨拉去參加專業領域的比賽,沒準兒都可以拿到獎項。葉曉兵告訴記者:“尤其是兩位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學生,他們的選擇面很廣。”
最終還是選擇了這個融入多個專業的技術應用型比賽項目,葉曉兵給出的理由是“緊跟社會潮流”,他開玩笑道,“如果非要說是被物聯網的光環吸引來圍觀的,也無可厚非。”事實上,他對這個問題有過自己的思考,他并不認為當前一些院校爭搶設置物聯網專業全都是“趨之若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院校探索的過程,如同此前對互聯網的探索一樣;而在技能大賽的平臺上,有一套相對較為前沿的設備及標準供大家比賽,也等于給這些“圍觀”的探索者一次交流的機會。
除了受到院校老師的熱捧,物聯網技術應用這一項目還得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姚建銓的青睞,并受“雇”擔任該項目的總裁判。這在整個技能大賽中較為罕見。擔任其他90多個競賽項目裁判的,多是各地中職、高職領域的教師,相關領域的高校研究學者,或者來自企業最前線的技術能手和經理。
盡管年事已高,但這位滿頭銀發的老院士還堅持在現場審視學生的參賽過程。姚建銓告訴記者,對這些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在校學生來說,可以達到這般動手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狀態實屬不易。他同時表示,通過參與這種綜合性的項目,也會將學生自身專業最為薄弱的地方暴露出來。這就好比只做一道加減數學題,可能沒有問題,但將加減的運算放到一道綜合運算題中,如果在加減這部分失了分,就說明加減這部分的基礎還沒打牢。
談及這一項目對某一專業的影響,還有一個細節是,葉曉兵的另一位聲像專業的學生,其專業聽上去和物聯網無甚關系,既不像傳感器,也很難歸到終端里去。但是,從這個專業平時所必修的課程來看,的確覆蓋了部分物聯網所涉及的技術,如嵌入式開發、單片機應用技術等。
這就給了葉曉兵另外一個靈感,通過物聯網項目的比賽或者說更大范圍的未來城市發展模擬過程中,看看未來的聲像專業,還可以起到什么實質性的作用,以此更為有針對性地調整這一專業的課程設置、培養方案等。“這是最為實際的收獲,而這一點,實際上和物聯網專業的建設并無太大關系。”
作為物聯網技術應用項目的裁判,來自北京郵電大學的老師張文輝持相似觀點。他告訴記者,物聯網技術應用項目的“被圍觀”或者說火爆,再次說明了職業教育領域“以賽促教”的引領模式。
事實上,除了物聯網技術應用,今年進入技能大賽的項目還涉及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安裝調試等新興、緊缺產業。如果從技能大賽指揮棒的作用來看,頭一年進入就受到這般市場熱捧,這些職業學院相應的專業設置也會跟上。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戴裕崴說,“去年我們率先舉辦光伏發電的比賽后,設置新能源專業的職業院校在一年的時間里從寥寥可數到今年已經有100多家,這體現了大賽對于職業院校的專業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