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在鋼鐵業轉型中的優勢
2012-6-26 16: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引入電子商務模式,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相關管理成本的支出。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和貿易大國,年化鋼材交易量達到7億噸左右,如果算上中間商之間的倒貨交易,更是達到10億噸以上的規模,交易金額大數萬億元。
但是隨著全球性用鋼需求銳減、中國鋼鐵產能不斷放大以及原材料成本的高位蠶食利潤;中國的鋼鐵已經出現全行業性虧損,曾經造就無數一夜暴富神話的鋼鐵行業進入低盈利甚至虧損的發展階段,同時也進入了產業調整升級的關鍵時刻;在這一歷史性時期中,作為高信息化代表的電子商務技術在鋼鐵行業轉型升級中又將發揮哪些作用?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二。
企業開展鋼鐵電子商務節約經營成本
鋼鐵行業步入行業性虧損,絕大部分人認為是原材料等成本的快速上漲吞噬產業利潤所致;或許太過絕對,但起碼有一定的因素在里面,然而除了原材料成本外,諸如倉儲、運輸、配送、銷售、采購等管理成本也是呈現大幅增長趨勢,進一步增加企業負擔,其中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靠傳統的賺取差價的鋼貿商而言,各項管理成本的上升直接導致其無利可圖。
引入電子商務模式,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相關管理成本的支出。首先,傳統的人力出差銷售、采購鋼材等業務模式可以通過簡單的電子商務平臺解決,一臺電腦放在辦公室,即可實現上游資源采購,下游業務洽談,而其中的關鍵在于通過高效快速的互聯網技術實現;節省大量的人員工資,出差費用、業務招待費用等。其次,電子商務技術的運用,可以直接對接終端客戶,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造成的商品附加值轉嫁,節約重復的運輸、儲存等費用。
我們可以計算,一噸鋼材單一儲存在一家倉庫一個月時間,需要產生至少200元以上的管理成本,再加上上述所說的各項業務成本,至少在300元以上;鋼貿商作為單一的賺差價的盈利模式,在如今行情低迷的情況下,是否還能夠實現300元/噸的利潤,不能實現則只有虧損。
合理運用電子商務平臺拓寬采購銷售渠道
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帶來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即便相隔“天涯海角”,雙方均能通過虛擬的網絡進行交流,這個交流包括通訊、文字、圖片、視頻信息傳遞等,完全打破自古以來的寫信、親自往來的落后模式。在市場化程度越加強化的今天,時間就是金錢,渠道便是保障。
鋼鐵產品由于其具有大宗商品屬性,在傳統的業務往來中,市場的區域局限性十分明顯;由于耗費運力過于巨大,且加上鋼材產品的裝卸、倉儲成本過高;往往各自擁有一定半徑的市場圈子,基本上喪失了開拓遠距離市場的能力。但注入電子商務營銷模式,卻不存在上述成本增加卻一事無成的風險。
鋼材的市場信息交換,采購與銷售業務完全可以通過第三方平臺遠程洽談;這其中基本不需要再使用此前的不間斷派業務員帶著樣品去各地找市場,然后大量發貨過去等著出售;而是在網上最大限度了解需求方的各項信息并達成業務談判,直接遠程簽訂合同并付款發貨。而這一切的操作,僅僅只需一臺電腦,一家合適的第三方鋼鐵電子商務平臺而已。
以上兩項,亦是鋼貿企業在行業結構調整中最需重點調整的結構之一;將自身業務模式電子化,享受高效、便捷業務、追求成本管理最小化,方能在現階段鋼市行情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創造最大化的企業效益,在保住區域范圍內的傳統市場份額的同時,積極搶占區域范圍外的新市場,給自身創造更加豐富多元的業務機會。 (龔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