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前海15平方公里“藏寶圖”浮現

2012-6-25 7: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6月的一天,晨曦“打”在石堆上,泥頭車往來穿梭,各種大型機器設備快速運轉著。前海,這片被推土機轟鳴聲喚醒的土地,似乎在向世人昭示,這里正醞釀著一場滄海桑田的巨變。

  翻看地圖,珠江口東岸,這片僅15平方公里的土地處于“香港—深圳—廣州”這一“脊梁”的中心位置。如果以“大珠三角”城市體系的視角來觀察,前海無疑是連接香港與深圳、廣東乃至內地的重要橋梁。深圳市市長許勤曾形象地概括道:“前海地區將成為一個"雙跳板"深圳利用這個跳板,可以走向國際;香港利用這個跳板,可以走向內地。”

  站在香港回歸15周年的節點上,如何進一步深化粵港緊密合作與發展,如何利用香港優勢、再次發揮深圳改革尖兵的作用,將成為粵港兩地重要課題。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前海勢將承擔重要使命,也蘊藏著巨大商機。

  “后廠”轉“前店”的紐帶

  暴雨過后,泥頭車、建筑機械揚起的灰土被洗刷一清,空氣格外清新。這是一個平常的周末,謝生站在前海現場指揮部的門外,望了望這一片空曠的前海:“這就是未來的"東方曼哈頓"。”

  謝生是前海現場指揮部的一名普通職員,周末值班。他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展示了一幅尚未對外公布的規劃圖:“這一塊是商務區,將來是CBD;這一片是生活區,園林設計,亭臺水榭的都會有的;這是保稅區,也在前海規劃范圍內……”在他滔滔不絕地描繪中,一座高樓林立的“水城”仿佛就在眼前,來自深圳、香港、世界各地的商務人士往來穿梭。

  “前海15平方公里,國務院批這樣一個特別的功能區做什么?其中一個重要使命就是探索深港合作的新途徑,前30年合作了,加工制造業都進來了,后30年怎么辦?”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局長鄭宏杰如是說。參加此次會議的包括粵港兩地官員、知名學者以及金融業界人士。

  “香港是深圳通往全球最有效的途徑,而深圳也是香港通往內地龐大市場的最好基地。”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從商貿與金融的角度審視前海,認為前海作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區,得到了深港兩地政府的高度重視,通過發展前海,進一步鞏固和優化深港作為中國貿易企業和資金進出的跳板和樞紐,更有利于推動和提升全國服務業的發展和水平。

  實際上,前海合作區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弱化香港金融地位“邊緣化”的擔憂。一份券商研究報告認為,香港與內地的金融業務不能暢通,構成了香港金融業發展的阻礙。香港突破困境的出路,在于與珠三角融合。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曾不無感慨地說:“因為太小了,香港已經憋得沒地方長了,深港兩地聯合在一起的話,可以為國際金融中心打好基礎。”她認為,香港在國際金融的制度上有優勢,深圳如果提供中后臺服務,為高端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深港兩地都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從深圳角度來看,與香港進行現代服務業的深度合作,使原來一直作為“后廠”的深圳也能成為“前店”,從而形成雙方在高端服務產業上分工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這樣一來,香港的優勢借助前海可以成功延伸到內地,有助于其開拓內地廣闊的發展腹地和龐大的內需市場,也可促進深圳經濟走向產業鏈的高端,實現跨越式發展。

  “目前已經明確,香港的現代服務業進入到前海之后,其服務范圍是整個廣東。”鄭宏杰說,前海輻射的是珠三角5000萬人口的市場,乃至拓展到超過4億人口的泛珠三角地區。

  按照此前公布的前海綜合規劃目標,前海新區將開辟3個功能區,22個開發單元,102個街坊,承載2600萬平方米建筑體量。依照前海藍圖設計,將來前海的GDP產值是驚人的:到2020年,這里的GDP產值將達到1500億元,前海規劃面積為15平方公里。也就是說,前海每平方公里的GDP產值將達100億元。

  在產業發展方向上,前海地區重點打造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和科技服務四大產業基地。“發展高端服務業,實際上我們主打的是金融業。”鄭宏杰說。

  據介紹,前海15平方公里規劃用地中,近5平方公里土地將用于打造金融業中心,與之配套的服務也將同步跟上。根據規劃,前海金融業發展重點將集中在跨境人民幣業務、深港資本市場合作以及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三個方向。據悉,前海地區給國務院上報的一攬子金融政策包括6個方面13條。

  陳德霖認為,金融服務業將是前海發展的重要支柱,需要擔當支持其他產業發展的功能,可以放膽多做,先行先試,只要能夠發揮好前海的作用,就一定有助于港深兩地的優勢互補。

  正因為金融業之于前海具有重大意義,深圳市系列金融創新政策的推出牽動著市場各界的神經。4月12日,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關于加強改善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就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

  意見明確,將推進深港銀行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試點,利用香港低成本人民幣資金支持前海開發開放和重點產業發展,爭取更多前海地區企業和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拓寬實體企業領域債務融資渠道,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結算基礎設施,支持跨國企業在前海設立全球結算中心。

  這被廣泛認為是年內最有可能放行的前海一攬子金融優惠政策之一。

  這一政策提出的背景,是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建設。2009年7月,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正式開展。在推動人民幣走出去的改革中,香港擔當了一個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短短兩年內,香港已發展成為具規模的人民幣中心。隨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不斷擴大,香港銀行人民幣存款余額不斷攀升,到去年9月,在港人民幣存款達到階段峰值6000億元以上;截至今年5月底,香港人民幣存量仍超過5500億元。雖然有人民幣債券等金融產品,但流動性不足特別是回流管道不暢限制了人民幣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因而,完善人民幣回流機制呼聲很高。香港浸會大學商學院院長張仁良認為,引入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服務于前海的發展或經由設在前海的金融機構服務于內地經濟發展應是可以著力探討的方向。他建議,未來可以考慮爭取設在前海的創新企業到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允許香港投資者通過設在前海的金融機構以人民幣資金投資內地證券等。

  對于人民幣回流機制建設,香港交易所總裁李小加有一個生動的比喻:“香港就是搞一個幼兒園,一開始給人民幣開始創造一個生態環境,慢慢地長起來。幼兒園當然是每天要接送回家的。上小學以后,住校吧,就周末回家了;將來上大學了,就暑假才回家;一旦成人了,就在香港不走了,偶爾回家過春節,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未來,投資品種越來越多,人民幣在那兒呆得越來越久,生態環境好起來以后,人民幣就變成了"永久居民",就不一定再回去了。”

  不過,也有不同的聲音。部分香港金融界人士認為,深港兩地雙向流通渠道的建立,仍較難拉動香港方面貸款業務。與此同時,金融開放可能引起的金融安全風險,也是業界對跨境貸款通道建立的主要顧慮。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表示,考慮風險控制的金融創新才能保證不會馬上夭折。在人民幣貸款雙向回流渠道的問題上,既要保證在貸款額度、區域等總量上的控制,也要盡量使信息透明化,避免套利的風險。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前海試點人民幣回流機制與資本項目完全開放是兩種概念,香港沉淀大量人民幣,有回流的需求,才會提出建設深港之間的通道。“一方面資金需要出路,另一方面實體經濟需要金融創新。這樣立足需求的創新打開,監管也會隨后跟上。”現在有一些人民幣在香港等地方沉淀,就會有一個回流,怎么用的需求,不是一下子做資本項目的開放,而是滿足這種需求。打開一個口子,滿足這種需求,監管也會跟上。

  人民幣業務只是前海金融創新中的一項嘗試,深港金融合作的其他方面也一直在穩步推進中。深港資本市場合作方面就已經取得一定進展。據悉,市場企盼已久的港股ETF有望于六七月份登陸內地。未來,隨著深港資本市場進一步深入合作,前海作為“港股直通車”或成為一個遠期目標。

  金融創新需要監管制度護航。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業界人士無不表示,前海試驗關鍵是在兩種不同的體制下如何作好制度安排。

  “港思維”與“深智慧”交融

  前海的開發,曾被解讀為“深圳的土地,香港的制度”,而多數人士認為,真正的前海需要香港與內地兩種思維的融合。

  在宋敏看來,深港兩地對前海規劃的態度差異是思維框架方面的差異。內地政府習慣搭建框架、構建藍圖,常常會有五年計劃、十年計劃,然后再實施具體的措施;而香港政府更加務實。前海地區是融合大陸和海外兩種經濟體系,兩種模式的結合,可以彌補雙方弱點。

  2011年6月27日,被譽為前海“基本法”的《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獲深圳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前海條例》是涉及深港合作的第一部法規,其中有20多處提到香港,明確提出前海應當堅持與香港的緊密合作。

  依據《前海條例》設立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便是借鑒“港思維”的實例。根據規定,前海管理局是實行企業化管理但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共機構,主要負責前海合作區經濟、社會和環境事務的管理。

  在治理結構方面,前海管理局局長由市政府任命,任期五年。設立理事會,理事會設主席一人,理事若干人。理事會主席由前海管理局局長擔任,理事由理事會主席從前海管理局副局長、行業代表、有關專家中提名,市政府任命。其中香港理事不少于理事總數的五分之一。前海管理局決定的重大事項,應當經理事會全體成員過半數通過;特別重大的事項,應當經理事會全體成員三分之二以上多數通過。

  盡管如此,前海概念“香港基因”的植入,注定要經歷一番曲折。理論上,負責前海合作區開發的前海管理局理解為可以發揮類似香港法定機構“全能型”服務職能。而在前海開發前期的實際運行中,前海管理局的職能以開發建設和招商引資等經濟事務為主,社會事務則交由市政府統籌推進,前海管理局只負協調之責。對此,郭萬達認為,前海管理局扮演怎樣的角色,如何處理公共服務和政府職能之間的平衡,做到企業化政府的運行,將是前海將來開發面臨的關鍵問題。

  如果說,前海管理局是借鑒“港思維”,那么部級聯席會議制度則是“深智慧”的一種制度設計。去年9月,國務院還批復成立了由國務院24個部委和廣東省、香港特區、深圳市組成的前海建設部即聯席會議制度。前海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建立,將充分發揮前海探索現代服務業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先試作用,在稅收、金融、法律和人才等多方面為前海發展提供大力支持。

  政策環境的細化與放寬程度,是深港兩地合作空間拓展的重要指標。在香港智經研究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受訪的24位服務業代表普遍希望在先行先試的珠三角發地區,有關審批程序、控股權、商事仲裁制度、會計準則、稅收優惠等方面出具更詳細的服務政策。

  交接班之后,謝生坐上了地鐵1號線,轉乘4號線,回到福田區家中。這條由港鐵公司修建的地鐵4號線橫貫深圳南北,直通福田口岸,對面便是香港的落馬洲。這是深港兩地合作發展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地鐵站里,一句廣告語“港思維遇上深智慧”赫然在目。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