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流通業借網絡“淘金”
2012-6-21 9:4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傳統零售企業想要借網淘金必須面對兩個問題:
一是如何利用線下的資源,對線下供應鏈從售前到售中、售后各個環節的把控。
二是如何搞好線上業務,掌握電子商務的種種運行規律。
“如今淘寶網3到4天就能完成整個王府井百貨一年的營業額!敝袊鐣茖W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的話正說明了作為嶄新的流通渠道,網絡購物給傳統流通企業 帶來的沖擊。
來自中國連鎖協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連鎖百強的銷售規模為1.65萬億元,而我國網民去年在線購物交易額達到7849億元,已經接近前者的48%。
“東家不買,買西家”,網絡購物和實體銷售之間非此即彼的競爭,讓傳統流通渠道環節上的各個角色已無法“諱疾忌醫”,它們也開始努力涉足這個全然陌生的領域,截至2011年底,超過一半以上的連鎖百強企業都已開展電子商務。然而,全無互聯網經驗的它們,手中究竟有些什么籌碼?又如何利用線上和線下的資源?
大零售“長跑當短跑”
市場研究機構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用“長跑當短跑”來形容蘇寧、國美這樣的傳統家電零售巨頭在電子商務領域中不計成本的擴張。
蘇寧旗下的B2C平臺蘇寧易購此前宣布總投資10億元打造總部,2012年銷售目標直指300億元,國美控股的庫巴網則在日前宣布2012年銷售目標調高至100億元,國美集團總裁王俊洲甚至豪言壯語地表示,國美電子商務要在2014年占有國內網購市場規模的15%。傳統零售企業的熱望可見一斑。
但傳統零售企業們想要得其門而入,必須面對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利用線下的資源,對線下供應鏈從售前到售中、售后各個環節的把控,比如倉儲布局和維修服務,這些都是傳統零售企業的特有優勢。二是如何搞好線上業務,掌握電子商務的種種運行規律。在這兩方面,通過資本運作,借力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不失為一條有效的途徑。曾任國美沈陽總經理的丁東華在走馬上任庫巴網CEO后就表示,最主要的工作是理順庫巴與國美的關系,并且完全共享國美的供應鏈!8月份,庫巴與國美的系統將完全對接,集團所有的庫房都是我的庫房,集團所有的運輸配送隊伍都是我的配送隊伍,我每賣一單,集團會視同他的訂單完成貨物的分揀和發送。”丁東華說。
沃爾瑪也作出了相似的選擇,2012年2月沃爾瑪百貨宣布增加對網購平臺1號店的投資,持有股份增至近51%,從而完成對一號店的控股,看重的也正是1號店在主營業務日用消費品上的互聯網經驗,而對于1號店來說,正如1號店董事長于剛所說,沃爾瑪在采購、倉儲、物流等多方面的資源和經驗,也將向1號店開放。
小代理“棄水泥就鼠標”
如果說零售巨頭們投身電子商務是主動出擊,那么作為傳統流通渠道上的另外重要一環的二三級代理商們,棄“水泥”就“鼠標”則更像是不得已而為之。
曹陽從2005年開始一直在四川成都的春熙路附近的服裝市場“第一城”中開店,代理幾個男裝品牌。“我們這種價位,受網絡沖擊特別大,好多人來試穿好了,記下牌子,轉身就在網上買,但實體店有房租水電,價格上沒優勢。”今年年初開始,曹陽關了自己三家實體店中的兩家,開了一家網店!皩嶓w店每個月銷售額差不多2萬塊,網店大概8000元到9000元。”但算算純利,網店居然還占了上風。
和曹陽一樣轉戰網上的中小代理商已成氣候,網店外包業務服務商易翠網CEO曠強介紹說,“國內最有名的家紡市場在江蘇南通,那里幾乎所有的商家都在淘寶上有網店,一年網店營業額達幾百萬元的代理商有很多。”
對于這些中小代理商來說,最大的困難來自于要面對與以往不同的競爭對手,一是更有貨源和定價優勢的總部,二是過去不會遇到的全國各地的同行。為了作好線上業務,他們開始嘗試線上多渠道銷售:如線上批發、微博營銷、網上團購等等,曹陽告訴記者:“你把商品拿去參加網上團購,總部就很難拿定價權說事,我們幾家店還聯合起來向不同品牌訂貨,讓店里的商品更豐富。”
另一方面,這些中小代理商們此前所聚集的專業市場,也開始利用專業市場自身的信息和商戶資源投身互聯網,一些與專業電子商務網站結盟,如阿里巴巴已經開始與杭州的四季青、上海的世貿商城合作,盛世商朝開始與石獅服裝城合作。更有一些專業市場開展了網上商城和“網貨”交易,諸如成都中藥材專業批發市場的“空中電子商城”和常熟服裝城的“網商產業園”。對于他們來說,為中小代理商提供包括物流、客服等公共服務,將成為新的盈利點。(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