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遭遇“白菜價”
2012-6-19 8:2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自6月初至今,交通銀行、華夏銀行、深發展A、浦發銀行股價相繼跌破了機構資產,其余12家上市銀行股價尚未“破凈”,但也岌岌可危。
截至目前,兩市16只銀行股平均市凈率只有1.1倍左右。其中,排在前三位的為工商銀行、寧波銀行和招商銀行,市凈率分別只有1.42倍、1.36倍和1.32倍。而北京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等,市凈率則分別只有1.05倍、1.09倍和1.09倍,都已瀕臨“破凈”。
凈資產可謂是一只股票的成本。當銀行股幾乎已是成本價或低于成本價甩賣,對市場而言,是否意味著“撿皮夾子”的投資時機到了?
集體“破凈”的尷尬
回看業績,銀行曾讓其他行業“羨慕嫉妒恨”。據中國銀監會統計,我國商業銀行2011年凈利潤高達2.65萬億元,創歷史新高。16家上市銀行2011年凈利潤仍然保持高速增長,其凈利潤接近9000億元,凈利潤增速普遍保持在25%以上的高速增長。然而,就是這樣業績“蒸蒸日上”的行業,現在卻面臨著集體“破凈”的尷尬。
目前,銀行股平均市凈率只有1.1倍左右,銀行股從未這樣便宜過。從歷史數據看,銀行股可謂是達到了“白菜價”的水平。事實上,便宜的背后,其估值包含了市場的悲觀預期。
買還是不買
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市場對銀行業業績增速放緩的預期,是導致銀行股股價委靡不振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國的銀行業主要利潤來源依舊是貸款利息凈收入。在GDP增速放緩和貨幣政策相對穩健的背景下,銀行業很難維持前兩年的超高業績增速。尤其是我國已經進入降息周期,而中國人民銀行卻放大了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從而縮小了銀行的利差空間,開啟了利率市場化的閘門,這對銀行是絕對的利空。光大證券預計,2012年銀行業贏利增速將放緩至19%。
影響銀行股估值的另一個因素,是行業近年陷入的一個怪圈:不斷圈錢。許多銀行信誓旦旦說,這一次融資后可以滿足未來幾年的資金需求,然后不久會再次拋出巨額再融資計劃。然而,市場的現實是,交通銀行560多億元A+H定向增發方案獲股東大會批準;招商銀行總額不超過350億元A+H配股方案也獲證監會通過;剛剛完成H股配售的民生銀行,仍有不超過200億元的A股可轉債發行計劃待證監會審批,等等。銀行股巨額再融資,無疑成為壓垮投資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滬深大盤是否見底
銀行股的“破凈”,對滬深兩市大盤而言,是否意味著底部的到來?
事實上,不只是銀行股,在A股市場中,股價賤過“白菜價”的個股比比皆是。中國石油從每股48元高價回落,目前已不足10元,創歷史新低。中國石化、中國聯通等也接連創出年內最低股價。
從整體市場看,雖然當前滬綜指的點位,遠遠高于2005年6月歷史大底時的998點,也遠在2008年底部1664點之上。但市場的估值水平卻已降至“冰點”,滬深300成分股平均估值水平更是創7年新低。
但是,便宜不等于有價值,對兩市大盤而言,底部到來未必預示著投資機會。申銀萬國有關分析師認為,一方面,在產業資產不斷套現,新的IPO又不斷涌入的情況下,A股市場流動性緊張,導致大盤持續下跌。
另一方面,銀行股跌勢猛烈,本身就隱含了市場對經濟下滑的擔憂。在上述分析師看來,短期銀行股還有繼續下跌的可能。只是銀行股目前估值已經很低,下跌空間不大。
反過來,長期考量,只
要經濟不出現大的系
統性風險,銀行股
還是有配置價
值的。
今年
來,管理
層采取了
一系列完善
市場制度的
措施,如新股
發行制度改革、退
市制度的出臺、A股交易費用的降低,以及引入長期投資資金。這些對市場而言,都是長期的利好。只要市場在引資和融資上能夠較好平衡,利好效應就會逐漸顯現,信心回暖帶動股指回升。
另外,目前市場信心不足,投資者情緒比較悲觀。銀行股在“便宜”了很長時間后,仍繼續跌價,表明其投資價值尚未得到市場認可。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銀行股“破凈”其實也有一個問題:銀行股凈資產原本是否被虛增存在很多“泡沫”?一切還有待時間來檢驗。 (張小樂 蔣婭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