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要從全產業鏈角度布局交通
2012-6-19 7:5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武漢是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8個進行試點建設的樞紐之一,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確定的21個節點城市之一。
國家中心城市不僅僅是一個地理位置、交通條件上的“中心”,武漢更要成為有經濟含量的國家中心城市。
談及武漢的交通樞紐地位,汪鳴介紹,武漢是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8個進行試點建設的樞紐之一,同時也是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確定的21個節點城市之一。“從最早的京漢鐵路開始,武漢在全國的地位一直沒有改變。可以說是全國最高級別的樞紐,交通條件在全國獨一無二。”
汪鳴認為,交通運輸只是條件,關鍵是要依托全國交通樞紐的便捷化、高效率來吸引適合依托武漢發展的產業形態,制定滿足國內消費為主、兼顧國內、國外消費的戰略布局。“利用全國中心樞紐的地位,武漢有條件成為產品的生產中心,繼而成為交易中心,再進一步發展為結算中心。這樣走的才是產業集聚發展之路,而不是沿海城市僅僅作為國際代工!蓖豇Q表示,武漢要做的是“制造業+服務業”,成為物流組織中心、交易中心、金融中心,比沿海城市在更高的層次上去發展。
從服務角度考慮交通銜接
溫家寶總理5月中旬在湖北武漢考察時提出,要加快建設中部地區先進制造業重要基地,全面提升交通樞紐功能。
汪鳴認為,武漢有這樣一個好的先天優勢,今后的招商政策也要隨之創新,“不能再以傳統的稅收、土地來招商,而是告訴企業你能為他提供什么樣的運輸服務及環境,比如企業要落戶陽邏,就要考慮將輕軌、地鐵接過去,創造一個上下班的便利環境!
汪鳴說,現在包括武漢在內的很多城市都在機場附近規劃大型交通綜合體,讓地鐵、輕軌與之銜接,但是不僅設施要連上,更關鍵的是要從服務的角度去考慮。
從全產業鏈角度考慮問題
汪鳴認為,當前武漢亟須要做的是與武漢地位相稱的總體的產業發展布局規劃,發展那些先進制造業要進一步細化,還要從全產業鏈的角度考慮布局、組織及運輸、物流服務!敖窈,武漢與類似城市的競爭,比的不再是土地政策,而是產業組織的競爭!
近年來,順豐、TNT、聯邦快遞等國內外快遞等物流企業紛紛進入武漢。對此,汪鳴提出,“武漢的聚集條件好,為什么不能讓周邊城市和地區的貨物配送通過武漢來完成?”汪鳴表示,河南到湖南、江西到安徽的貨只是在武漢經停了一下,沒能留在武漢,“我們最多只賺了個運費,沒有附加值!彼J為,應做好物流服務,規劃幾條貨車進城的便利通道,讓武漢周邊一定輻射半徑的貨物配送、交易、倉儲、分撥都在武漢完成。
■具體怎么辦?
優先發展鐵路將占得先機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認為,不論是從全國鐵路路網的既有布局還是最終形成的架構來看,武漢都是當之無愧的中心。
表示,全國鐵路路網的“四縱四橫”中,已經有“一縱一橫”直接經過武漢,成為銜接東部、南部、中部、西部四大經濟區域的“耦合部”!叭珖虚L期鐵路路網規劃如能按期完成,武漢的中心地位就會更加重要和凸顯!彪m然全國目前有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四大路網客運中心,但上海、廣州均位于邊緣位置,對整個路網的影響不如處于中部的武漢。
對于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賈利民建議,一是對各種交通方式的發展,武漢應確保優先,兼顧均衡。首當其沖的就是鐵路,因為它是產生經濟互動最直接的方式,其次就是以長江航運為中心的水運體系建設。
第二個方面,就是要形成以武漢為中心,將由武漢所連接的各大經濟區納入考慮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必須打破交通運輸各行業的界線,形成“兩兩聯動”或多種方式聯動;同時,武漢要著眼幾大經濟區的聯動,來考慮交通體系的建設投入。
武漢未來有更多始發車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表示,從鐵路路網剛形成起,武漢就處于南北干線中心。武漢距離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及重慶、成都都在1000-1200公里,是名副其實的國家地理中心。
目前,武漢已形成合武鐵路,漢宜、宜萬線共同組成的國內東西大通道,今年九十月即將開通石武高鐵武漢-鄭州段,最遲明年年初通北京。南北、東西各有兩條大能力的客貨分線運行通道。
其中,東西向的滬漢蓉大通道形成一條沿江通道(九江-武漢-襄陽-安康-成都)和一條大能力的動車通道(上海-南京-合肥-武漢-宜昌-萬州);南北向的京廣線除既有線路之外,還有一條石武-武廣-廣深高鐵線。這樣一來,以武漢為中心的東西、南北大通道集聚能力非常強,因此武漢相比其他城市有更大優勢。
鄢巨平認為,從路網上看,經過武漢的鐵路線的數量除了北京之外,就是武漢。而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全國四大路網客運中心比較,動車運輸的規模屬武漢最大。武漢得天獨厚的優勢,使鐵路交路放在這里很方便,將來會有更多始發車。
鄢巨平介紹,將來還有可能開通武漢到九江的客運專線動車組,采取客貨分線運行,武漢至西安客專也在計劃之中。現在正在建設武漢至咸寧、孝感、黃石、黃岡的城際鐵路,將來還將陸續建設到“1+8”城市圈其他城市的鐵路線,城際鐵路網共規劃了1600多公里。
空鐵聯運、空地聯運迎機會
交通運輸部部長政策咨詢小組成員、航空運輸專家
介紹,湖北自古是九省通衢,從航空來說,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為了向美國學習建航空樞紐,民航局曾邀請美國蓋藍德咨詢公司,讓其在中國的版圖上選出適合成為航空樞紐的城市,當時這家美國公司就選中了武漢,理由是武漢位置居中,到東南西北的一線城市基本等距。
5月,溫家寶總理考察湖北武漢,希望武漢加快形成國家重要門戶機場。田保華說,所謂“門戶機場”就是與國際的銜接點,是外國旅客入境的第一個機場,需要在此機場過邊防,完成檢疫、海關等檢查。田保華認為,今年武漢大密度地增開武漢直飛巴黎、新加坡、日本等地的國際航線,就是為成為國家門戶機場積蓄力量。
田保華介紹,歐洲的空鐵聯運已非常成熟方便,旅客飛到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后,可直接拿買好的票乘坐火車,過晚上7時后乘坐還可以享受5折優惠。他認為,武漢完全具有發展空鐵聯運的優勢,尤其對于新開的國際航線集聚客源非常有利。國外旅客如果要到湖北其他城市,可以到機場后換乘高鐵、動車。
田保華表示,在關注客運的同時,也要關注貨運!柏洷瓤透嶅X”。
田保華介紹,順豐快遞到“十二五”末,將達到89架全貨機,同時,全國網購的消費驚人,日均達1500億元,很多物流企業有建設分撥中心的需求,“武漢有高速公路的路網優勢,空地聯運迎來機會”。
■影響有哪些?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戰略部主任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流通戰略部主任,是商品流通和服務業產業政策、發展規劃、發展戰略等領域專家。張育林認為,武漢升級服務業,真正關鍵的是經營管理水平。設施升級重要,人才和理念的升級更重要。武漢可以以低生活成本、低商務成本、優商務服務,成為服務業聚集的城市。
物流設施的投入和建設,要盡力去爭取。同時,要在機制體制方面做出創新突破。物流業本是一個復合型行業,需要各方面的結口,要打破鐵、水、公、空的行政界限,按照經濟的流向,以及經濟資源的配置,實現資源的整合。
會展:以專業會展支撐產業
做會展業,能否吃飽是關鍵。武漢的整體會展業稍微弱一點,但很有潛力。武漢發展會展業的基礎設施很不錯。發展會展業,主要是選好方向,要做專業會展,不能只是做交易會。浙江義烏的所有會展,一年都排得滿滿的,做得很專業,才會帶來專業的人和專業的事情。
旅游:武漢小吃不比成都差
武漢的旅游資源與商貿物流一樣非常豐富,但旅游資源的系統性與深度開發不夠,全方位的對外宣傳力度不夠。武漢的旅游資源有歷史的,有近代的,有土的,有洋的,有高端的,也有市民性的,但給外人的感覺,到了武漢除了看黃鶴樓、東湖之外,就不知道在武漢做什么。武漢有特色的東西沒有充分展示出來,比如武漢有很多很好的土特產品,算得上飲食之都,不比成都差。武漢的旅游有很大的潛力。商貿、會展與旅游等是聯動,關聯性很強。
商貿:支持設華中商品交易所
武漢有的區提出要設立華中商品交易所,建議在推進過程中一要抓住政策機遇,充分利用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湖北省提出的“一主兩副”和武漢提出的“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等政策資源;二要準確定位,注意突出與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等商品交易所的功能區別;三要突出自身特色,充分發揮現有華中地區最大的鋼材現貨交易市場等獨特優勢。對設立華中商品交易所的設想,商務部研究院將盡力支持。
[鏈接]
發展商貿物流打好“四張牌”
如何發展商貿物流,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流通戰略部主任張育林建議武漢要確定大思路,立足中部打“四張牌”。
張育林說,首先要打好“中部”牌。她認為這是立足點,是基點;做成中部的,就是全國的,才是世界的。她說,做中部崛起戰略支點,其實就賦予武漢從中部入手,要理解這個定位。
其次,要做好內需和國內市場的牌。當然,做足國內市場,也并不是完全放棄世界市場。
另外,要做好“民生牌”。改善民生是未來長遠發展的主線,武漢具備人口的體量、商業傳統、市民性,以及東西南北的調和性,做好民生相關的產業和領域,包括商品的消費和服務業,這座城市就可能與北京等城市區分開來。提到北京,就想到政治性、文化性;提到上海就想到國際化、海派;提到廣州,就想到南洋文化。而武漢,就應該是一個很大,很親和,很自然,就是一個市民化的城市。
最后,要打“創新牌”。即使是最民生的東西,也有技術含量。現代商貿流通,也是一種新技術、新業態、新的交易方式。現代商貿需要一些最尖端的信息技術,需要越來越大的網絡平臺。武漢可以在商業的新業態、新技術上作出創新探索,比如多式聯運、電子商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