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行業分析

“十二五”中國物流業發展的新趨勢

2012-6-18 23:0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日益惡化,全球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各類風險因素進一步增多。從國內看,國民經濟在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的同時,也面臨不少困難。進出口貿易增速回調,投資拉動受到制約,內需增長難度加大,部分企業出現經營困難。這些都將對2012年及今后物流業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回顧我國物流業目前已取得的成績,展望“十二五”時期物流業的發展,一些新的趨勢值得關注:
    一、物流業運行速度趨穩,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十二五”時期,宏觀經濟關注重點轉移到“調結構”、“轉方式”上來,物流業面臨的需求主體、供求結構和服務方式等都將發生重大變化,逐步從追求數量的擴張,轉向質量的提升。物流業運行增長速度有所放緩,重點將轉移到運行效率的提升和存量資源的整合上來。低成本、粗放式的傳統經營模式將被高效率、精益化的現代物流模式取代;大規模、擴張式的資源投入方式將被功能性、集約化的資源整合模式取代,物流業加快從初級階段向成熟發展階段過渡。從需求結構來看,隨著擴大內需各項政策的落實,與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相關的社會物流需求將大幅上升。這對物流服務能力和整體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企業服務水平穩步提升,一體化解決能力成為競爭焦點
    我國物流業是一個充分競爭、全面開放的市場,企業競爭的焦點在服務能力的提升。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客戶需求層次不斷提升,物流企業加快通過服務升級實現轉型發展。傳統的以單一功能、價格競爭為核心的服務體系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專業化、一體化、網絡化的綜合服務體系得到快速發展。物流企業依托自身專業優勢和網絡布局,深入挖掘客戶潛在需求,從提供簡單外包服務向全面推行一體化解決方案轉型。方案的知識儲備、規劃設計和執行運作成為新時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上下游企業間加快構建戰略合作關系,企業伴隨客戶成長實現自身價值。
    三、上下游產業關注物流瓶頸,物流投入力度加大“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關鍵時期,也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時期階段。制造業、商貿業和農業產業基礎初具規模,下一階段的重點將放在存量資源整合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物流作為繼資源、勞動力后的“第三利潤源”,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點。制造業、商貿業和農業將加快提升現代物流的戰略地位,加大對自身物流人員配備、倉儲設施、技術裝備、信息系統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彌補物流短板,實行物流資源的整合利用。通過物流流程優化、管理創新和技術改造,挖掘物流在產業價值鏈上的創新功能,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經濟效益,推動產業轉型和跨越式發展。
    四、各類企業加快聯動發展,加緊融合滲透和跨界經營
    當前,世界經濟的競爭已經進入供應鏈管理時代,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進入深度融合階段。物流企業在供應鏈中處于連接上下游,溝通產供銷的關鍵環節,將加快從銷售物流向生產和采購物流延伸,從廠外物流向廠內物流發展,提高自身專業化服務水平和一體化管理能力。制造企業作為供應鏈中的核心和主導環節,將加快向價值鏈上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物流服務領域延伸,帶動制造業的“服務化”轉型,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發展。商貿企業作為供應鏈中最接近客戶的環節,將加快從初級物流服務向綜合物流管理轉型。加大物流領域投入,加強物流資源控制,提升物流管理水平,把物流短板轉變成自身核心競爭優勢。
    五、物流市場經營風險加大,兼并重組步伐加快
    近年來,我國原材料、勞動力、能源等要素成本不斷上升,通脹壓力持續加大,融資環境短期內難以好轉,企業經營普遍面臨較大困難。傳統物流業是粗放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對能源消耗使用比例較高、利用效率較低,且市場議價能力不強,導致經營風險快速上升,市場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與擴大內需戰略和提升產業體系相關的快遞、冷鏈、醫藥、零售等物流領域面臨兼并重組機遇。由于土地資源緊缺,倉儲設施將成為稀缺的物流資產獲得資本市場追捧。物流、制造、商貿企業將利用政策優勢,加快并購優質資產,完善自身物流服務網絡,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六、金融與物流更加緊密結合,企業迎來 “上市”熱潮
    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是現代物流的基本特征。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成熟,物流與金融的結合更加緊密。物流金融作為產業融合的產物,將為產業持續創造高附加值。企業加快由代收貨款、代理結算、倉單質押、融資監管等物流金融服務,向貿易、物流和金融一體化的全程供應鏈服務延伸,實力雄厚的物流企業借助資金優勢,提高供應鏈掌控能力。為抓住市場快速發展的機會,市場表現優異的物流企業正在醞釀新一輪上市熱潮。利用資本市場吸收社會資金,實現規模裂變和趕超發展,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迅速跨入大型企業的行列。
    七、區域物流協調發展,集聚效應加快顯現“十二五”時期,區域協調發展步伐加快。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東部率先發展等總體戰略加快推進,國家批復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催生和帶動了物流集聚區的快速發展。東部地區物流集聚區初具規模,將把重點放在集聚效應的發揮和合作潛力的挖掘上。中西部地區發揮后發優勢,將加大物流網絡規劃和建設力度,提高物流配套能力,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區域間物流一體化合作將走向深入,逐步打通從內陸到沿海再到國際市場的物流通道。此外,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物流與交通、資源、環境等的矛盾日益突出,為城市服務的物流集聚區開始發力。
    八、新技術應用對物流業帶來深遠深刻影響,有力支持物流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引領的新一輪信息化變革逐步開始產生效果,物流業將成為重要的應用領域。隨著物聯網應用的普及,單位使用成本將急劇下降。運輸、倉儲、裝卸作業的可視化、精確定位和實時感知,將推動實現物流過程的透明化管理和智能化決策,智慧物流網絡加快構建。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將大大降低企業信息化投資規模,加快物流企業信息化步伐,建立協作共享的商業服務模式。此外,以智能交通、甩掛運輸、托盤共用、全球定位等為代表的新技術的應用,將有力支持物流業實現轉型升級。
    九、農產品物流、綠色物流、應急物流等關系民生和社會和諧穩定的物流領域,將獲得更多支持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現代化是我們幾代人奮斗的目標。隨著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物流在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轉變農產品流通方式等方面將發揮積極作用。我國是一個制造大國,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形勢嚴峻。隨著節能減排、低碳環保技術和法規的加快推廣,物流在推動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將大有作為。我國也是一個災害大國,防災減災工作壓力較大。未來隨著應急物流相關規劃的出臺和落實,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將全面鋪開。
    十、物流政策加快有望進一步落實,物流管理體制逐步完善
    目前,業界對“國九條”等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充滿期待,也寄予厚望。同時,由于物流業復合型產業的特征,涉及的領域多,政策交叉與政策真空難以避免。因此,貫徹這些政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協調、逐步完善的過程。隨著國家對物流業重視程度加深,一個統一協調的物流管理體制將加快形成,政策的銜接和對應將得到加強。有利于物流發展的稅收、交通、土地、財政政策將逐步出臺并真正落實,不利于物流發展的法律法規得到清理和調整。一個統一、公正、透明的現代物流法律法規體系將加快推進并逐步建立起來。(摘編自 《中國物流發展報告 (2011~2012)》)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