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為何跑不快
2012-6-17 20: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核心提示:
調包、丟件、損壞、難理賠……快遞,憑借點到點、快速靈活的優勢受到網購一族的熱捧,成為涉及千家萬戶的基礎性服務行業。如今的快遞服務需求雖然旺盛,但由于管理缺乏“硬部門”、監管缺乏“硬指標”、處罰缺乏“硬杠桿”,快遞業亂象叢生,亟待整頓。
送貨晚點、貨物損毀、先簽后拆、索賠困難……
相比以前去郵局寄送包裹的經歷,如今“網上點一點、網下簽一簽”的網購一族,享受的快遞服務十分便捷。但與此同時,許多顧客也有很多不愉快的遭遇,這些問題甚至已開始嚴重制約快遞業的健康發展。
快遞服務,被全國消協組織列為去年消費投訴6類熱點之一,僅郵政系統去年受理的消費者快遞申訴就達8萬多件,比前一年增長兩倍。今年上半年,快遞服務仍是增長最快的消費投訴熱點之一。
無奈!快遞慢送令人煩
快遞服務,顧名思義,最大特點就在于“快”。可如今,送貨晚點、延誤現象相當普遍,并成為消費者反映最集中的問題。
王思佳在國內一大型門戶網站的房產部工作,幾乎每天都要和快遞公司打交道。她對快遞服務最大的不滿,也就是根本無法掌握準確的收貨時間。
“快遞公司送貨,要么提早送到,要么遲好多天送到,很不準時,這樣我就沒辦法有計劃地安排時間接收快遞。快遞公司的具體送貨時間,往往也很隨意,很少考慮顧客是否方便接收,只根據他們自己的時間來安排。”王思佳說,“有時候,我有事不在公司,收派員第一次來沒見到我,就把貨帶回去,要我自己聯系去取,這樣很不方便。”
王思佳還提到,有幾次收派員見她不在,甚至都不和她聯系,就把貨物放在倉庫,置之不理。直到幾天后,她發現好久沒收到貨物,主動聯系快遞公司,才會收到這份被人為“塵封”的快遞。
在杭州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鄧麗,對快遞服務也有諸多不滿。“有一次,收派員告訴我下樓收快遞,他馬上就到。我就下樓去等,結果等了半個小時還沒來。”鄧女士對記者說,“后來我打電話過去,他竟然說,由于要送的快件太多,他太忙就忘了,說話的態度很不好,沒一句道歉,也聽不出一點歉意。”
作為收派員,卻也有他們說不完的苦衷。“公司每天要我送的快遞有好幾百件,覆蓋范圍也很大,而我騎電瓶車每次能帶的物品也就十幾件,怎么可能按照每個顧客都方便的時間去送呢?幸好這幾年下來,我也稍微摸到一些門道,哪幾個顧客經常接收快遞,什么時候收快遞方便,我心里大致有數,就盡量合理安排送貨時間。”收派員小趙坦言,現在的快遞收派員流動性很強,新人很多,服務質量自然也很難保證。
快遞變慢送,在元旦、春節、元宵節、情人節等假期,更成了商家、消費者和收派員的共同夢魘,快遞公司爆倉不斷,大量網購貨物的積壓,甚至讓很多網店主被罵得不敢上線。
微博上的一張照片成為最真實的寫照:快遞公司的倉庫,被堆積成山的大小紙皮箱擠爆,不計其數的貨物只能在露天的場地中經受著日曬雨淋。對此,小趙說:“那種時候,誰都很無奈,我們即使跑斷腿也忙不過來。”
憂心: 亂象叢生多糾紛
與快遞不快一樣,先簽字后驗貨,也是快遞服務業的一大投訴熱點,令人很不愉快。
吳菲菲為此曾和收派員鬧得很不愉快:“我在淘寶上買了一件商品,店家明確告訴我可以先驗貨再簽字。但收派員堅決要求先簽字再驗貨,我據理力爭,吵了起來,結果他一氣之下摔下我的貨物,揚長而去。之后我向他們總部投訴,經過長時間溝通,他們才答應給我重寄一份,但還是要求先簽字再驗貨……”
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服務》國家標準,叫停“先簽字后驗貨”的不合理行規,并明確規定,快遞公司收派員將快件交給收件人時,應告知收件人當面驗收快件。
“先簽字后驗貨”這條不可思議的所謂行規,雖被叫停,但還有更多亂象在困擾消費者。
程波是一名淘寶網賣家,在網上銷售新疆土特產,他最煩惱的是快遞行業缺乏統一標準。
“比如價格上,很多快遞公司沒有一個標準價目表,我每次寄送快遞都要討價還價。結算也是這樣,EMS比較正規,每次結賬都有一份詳細的清單,時間、金額、重量、地址都寫得很清楚,而其他很多快遞公司往往只有一個總金額,根本就是一筆糊涂賬。”
更令程波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自己曾網上購買一只石英手表,發現有質量問題,準備退回去,就聯系收派員,結果對方表示石英材質的貨物屬于不能用快遞寄送的物品,拒絕寄送。“太奇怪了!同一家快遞公司,既然店家可以寄給我,為什么我就不能寄回給店家?”
一些熱心網友還特意將快遞行業存在的問題歸結為“八宗罪”:管理環節漏洞多、貨品暗中被調換、服務態度太惡劣、客戶信息隨意賣、貨物丟失維權難、收貨晚點頻頻現、不履保險讓人煩和拒絕驗貨沒商量。
據統計,去年我國網絡購物總額超過8000億元,快遞業務量36.5億件。而國家郵政局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去年我國快遞服務總體滿意度為68.9分。各服務環節中,公眾對受理服務和攬收服務比較滿意,對投遞服務和售后服務滿意程度一般,“重前不重后”的現象仍未得到有效改善。
尤其令人憂心的是,快遞行業的違法犯罪案件也在不斷增多。今年初,北京通州區法院開庭審理一起離奇的“調包案”:收派員探包并假冒客戶簽字拒收、經理拆包調包、司機銷贓,全套流水作業后,手機、電腦等貴重物品經過快遞服務,最后竟變成磚頭。
“直到有一筆配送給聯通公司的7部價值2.5萬余元的手機丟失,宅急送公司來到通州盤貨才發現此事。”公訴人、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檢察院助理檢察員黑建彤介紹。
快遞業之亂,由此可見一斑。
企盼:做大蛋糕共分享
快遞行業之亂,由何產生?
“作為電子商務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遞行業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正在改變著人們的消費模式與生活方式。”現代物流研究專家孫寶鳳認為,由于我國快遞行業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管力度也不強,加上快遞行業投訴與反饋平臺不健全,導致消費者在遭遇快遞公司“欺負”時申訴無門,這些都已成為快遞亂象得以瘋狂生長的重要原因。
還有一個客觀事實是,“十一五”期間,我國快遞業務收入增長了150%,業務量增長200%。去年,快遞業務收入達758億元,比2010年增長185億元;快遞業務量也同比增長57%。
“業務不愁,一哄而上,也是產生快遞亂象的重要原因。”采訪中,很多消費者無奈地表示,市場需求增長勢頭如此之猛,以致多數快遞企業愁的不是市場,反而是市場增長得太快,企業服務能力增速趕不上業務量增速。
同時,國內快遞行業存在的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經營分散,產業集中度低,運營和管理能力滯后等問題,也明顯凸現。統計顯示,我國快遞企業已超過1萬家,其中民營快遞企業法人超過2000多家,分支機構達7000余家,主要聚集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三大區域內。
不過,國內快遞業的舒服日子顯然快到頭了。
“這回"狼"真要來了,你怕不怕?”這是很多國內快遞企業老總最近常被問及的問題。國家郵政局對聯邦快遞(FedEx)和優比速包裹運送公司(UPS)申請中國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審核情況的公示,在今年5月期滿。外資企業正式分享國內包裹快遞這塊大蛋糕的日子日益臨近。
除規模和實力上與外資快遞企業相距甚遠,我國快遞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自動化水平以及運營管理水平,都和外資快遞企業有不小差距。那么,處在“成長煩惱”中的中國快遞業,能守住自己那塊蛋糕嗎?
“"狼"來了不可怕,與"狼"共舞,才能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有關專家認為,“不要總想著狼會吃人,而要想著怎樣提高服務質量,讓企業強大起來。”
專家還指出,快遞行業,關系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規范發展已刻不容緩。對此,應盡快立法明確快遞服務應負的各種責任與義務,加大監管力度,對快遞從業人員的素質、職業道德等進行規范。應盡快制定和出臺有廣泛約束力的行業標準、準入機制和賠償基金,快遞服務入行企業須繳納保障金,假如因企業造成,消費者損失多少就要賠償多少,給消費者一個安全和信譽的保證。應盡快對快遞企業進行等級評定,便于消費者選擇。
浙江大學物流管理專業副教授鄧明榮:我國目前的快遞公司經營模式較多,有直營和分區域承辦經營等幾種類型,不同的經營模式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一些不便。同時,由于缺乏監管,不少快遞公司打著快遞服務的名號,利用時間差進行資金流的違規操作,也是造成快遞行業管理混亂的原因。物流產業要盡快完善物流的實物網、信息網和組織網的三網建設,將管理和服務規范化、系統化,這樣才能促進這個產業健康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