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中俄貿易結構轉變 隱憂伴生

2012-6-11 11:3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6月5日至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北京峰會。 
  中俄貿易2001年為106.7億美元,2008年約560億美元,而到2009年金融危機最嚴重時甚至降到約400億美元,直至2011年由于中俄兩國都陸續走出金融危機影響,雙邊貿易額達835億美元。中俄經貿關系在中俄整體關系中的地位愈發突出。在今年俄羅斯大選期間,普京在競選綱領中也強調“俄羅斯的‘經濟之帆’需要乘上‘中國風’”。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政府曾定下目標,希望通過努力使中俄貿易突破突破100億美元,但通過常規貿易實現這一目標的難度是很大的,”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楊雷博士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隨后,中俄雙方的合作轉向能源領域后,雙邊貿易額輕松突破了200億美元。石油領域在2004年之前是通過鐵路運輸,之后中俄達成協議,雙方將合作修建一條從俄羅斯安達爾斯克到中國東北大慶的石油管道。目前的雙方的貿易額也在不斷擴大。”
  “十年中,俄羅斯的油氣出口在其整體的對外貿易中占比60%左右。中國目前是俄羅斯第四大油氣貿易伙伴。2011年,俄羅斯對中國油氣產品出口額為155億美元,”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研究員王遒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然而,這也正是目前中俄貿易中存在的隱患。
  中俄經濟的互補性在于俄重工業強而輕工業弱,中國則相反,輕工業較強而重工業較弱,且中國工業的原創性總體弱于俄,這也是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中俄貿易的基本特征。
  “俄羅斯的重工業基礎主要是遺留自蘇聯時期。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剛剛同俄羅斯開展貿易時,曾大量從俄方進口大型運輸車、發掘機等重型機械,”楊雷表示:“不可否認,俄羅斯當時在重工業制造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然而近年來,中國在包括重工業在內的整個工業領域取得明顯成就,特別是在俄過去擅長的動力工業、汽車工業等方面中國通過十多年的努力,在一些方面已超過俄羅斯,且在電子特別是家電等領域已明顯超越俄,形成對俄出口優勢。
  “中俄貿易的結構已經改變,”王遒說道,“這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這也是俄羅斯目前對外貿易的主要特點。”
  2009年9月,梅德韋杰夫在發表的題為《前進,俄羅斯!》的文章中,強調俄羅斯必須克服經濟落后、腐敗和官僚作風三大頑疾,提高民眾福祉、健全法制。他認為,在推進現代化方面,俄羅斯不能再依賴石油天然氣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出口,不能再依賴國際市場對這些產品的需求和價格行情,必須走基于俄羅斯巨大的人力資本優勢和科技潛力等方面的創新型經濟道路。俄羅斯應成為一個不是靠原料,而是靠智慧創造財富的國家,應成為靠出口高新技術及創新產品而富裕的國家。為此,俄羅斯決定在莫斯科州創辦斯科爾科沃硅谷,用3年至7年的時間將其建成俄羅斯最大的新技術研究中心,吸引俄羅斯及其他國家高校和企業的實驗室進入這一中心,打造先進技術的孵化園和高新制造園,使其成為引領俄羅斯經濟現代化的引擎。
  “俄羅斯多年前就認識到這一問題了,普京上臺后搞創新經濟,實現經濟現代化,實現能源領域現代化,”王遒告訴記者。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經濟處于畸形化的狀態,即依靠出口石油、天然氣來維護國民收支的平衡,”楊雷說:“俄羅斯的策略是通過出口石油,積累外匯,進而開創創新性經濟道路。但是俄羅斯現在已經對單純的能源出口形成依賴,短期內恐怕難以扭轉這一局面,”楊雷說。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