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謀建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 改變物流企業小散弱局面
2012-5-7 9:5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屆物流節在昆明舉辦有特殊的意義,作為重要的橋頭堡城市,昆明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巨大的發展潛力,昆明市對此有充分的政策支持,對外有良好的合作與發展意向,也為物流產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昨天下午,作為本屆中國國際物流節的重頭戲之一,2012物流全球論壇召開,國內相關部委領導、嘉賓出席,并為昆明如何打造成區域性物流中心出謀獻策。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會長錢永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民航總局副局長李軍,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王慧敏,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張國慶,老撾萬象市副市長喬皮拉·萬阿派拉等嘉賓,從多個角度分別介紹、分析了國內外物流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
昆明將多措并舉建物流中心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會長錢永昌介紹,當前國內物流產業的發展及其對經濟的推動作用,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近年來,物流企業發展迅速,專業物流不斷細化擴大,物流業與制造業進一步融合,信息化步伐加快,裝備水平不斷提高,探索性地向電子商務領域擴張。本次論壇以“物流國際化:前沿與發展”為主題,旨在探索物流產業的國際化發展,以及一系列新趨勢、新特點。
“為何本屆物流論壇從主題來看,已經提高到了全球化的高度?”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認為,首先是經濟轉型的需要,而降低企業經營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其次是中國要由外貿大國走向外貿強國的需要。“在國內部分沿海省市,調查倒閉的幾百家出口型中小企業中,物流成本抬升即為重要因素。”他分析,物流成本已顯露出其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尤其巨大。
而云南如何實現橋頭堡的作用,昆明到底能否成為面向東南亞的物流中心?魏建國提出了四點建議。
首先是建議省、市立即成立跨部門的物流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制定戰略規劃,部署近期未來3到5年建設物流中心的具體措施;二是創造優化物流中心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在金融信貸、保險、稅收、海關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未來3到5年內才能達到具體目標;三是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培養一支國際水平的物流服務人才團隊,以及大型物流骨干企業;四是多舉辦類似物流全球高層論壇等形式的交流活動,引導公眾對發展物流產業的輿論支持。
昆明市副市長阮鳳斌在發言時表示,依托橋頭堡建設的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機遇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深入合作的獨特優勢,昆明物流業能夠實現向現代化、特色化、國際化發展。從整體情況來看,昆明具有區位、基礎設施、政策環境三大優勢。昆明將逐漸建立區域物流集散中心,物流產業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完成社會物流總需求2.38億噸,同時大力拓展物流發展空間,改善交通設施、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保證物暢其流。為此,昆明將加快推進中國-東盟互聯互通先行試驗區建設,依托靠近東南亞的地理優勢,借港出海、連線出境、互聯互通;加快推進滇中城市群無障礙物流經濟區建設,力爭規劃同等、交通設施同網、產業發展同興、市場體系同構;加快與周邊區域物流業合作發展,深化川滇黔10州市物流業合作發展;提升培育現代物流企業為核心的物流競爭力,改變目前昆明物流企業小、散、弱的不利局面。
橋頭堡建設需現代物流支撐
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張國慶在論壇中表示,應以現代物流建設來提升云南橋頭堡的對外開放水平。
他分析,橋頭堡建設是云南面臨的歷史性機遇,云南的對外開放正在由“邊緣”轉變成“前沿”,云南的區域合作正在由“參與”轉變成“領頭”。而橋頭堡建設必須有現代物流業的支撐。必須有強大的交通樞紐、物流網絡作為其內涵,來整合整個區域的物流和產業鏈條,影響、引導區域產業的形成和發展。
張國慶認為,物流對云南橋頭堡建設至關重要,歷史上云南與東南亞、南亞有緊密的經濟聯系,物流業是橋頭堡建設的基礎條件,其對橋頭堡建設的影響廣泛。內陸型經濟要轉型,就要借助現代工程技術和交通工具,發展現代物流,例如以昆明新機場通航為契機,高標準規劃、布局臨空經濟,加強物流園區建設,以通關便利化、電子化等軟實力的培育,來提升橋頭堡建設水平。
他還建議,云南要以物流建設為契機,把橋頭堡打造成對外開放的前沿。云南橋頭堡雛形正在顯現。今后,要打造成西南最大的進出口商品集散地,加強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等,都需要完整的供應鏈、強大的物流體系來支撐區域經貿合作。
首先是要形成市場開放的大環境,橋頭堡建設要形成各種要素順利流通的市場環境。因此,橋頭堡必須兼容并收,具有強大的集散功能。“集”是能夠聚集一切資源要素到云南來,“散”是云南要有強大的能量影響周邊、輻射周邊。
其次是要成為區域合作的核心圈。這種橋頭堡的合作圈可形成波次遞進,例如第一圈為滇中地區、川滇黔10州市的合作,以昆明為基礎和依托;第二圈是泛珠三角、成渝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合作等。
三是要形成國際走廊的物流中心,形成以航空為先導,鐵路、公路為骨架,航運、管道為補充的國內、國際物流體系,建設好昆明與越南的特色經濟走廊,與泰國至中南半島的經濟走廊等。要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
關 注
電商將助推物流產業發展
物流業到底是否已經迎來春天?在“第二屆中國物流科技大會”上,專家學者們意見不一,但都對目前的迅猛發展表示認同。業內人士和專家探討物聯網的現實應用,如何提高資源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及為物流發展提供科技基礎增強創新等。
業內人士表示,發展物流產業需要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進第三方認證體系建設,推進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網絡零售增加明顯,網商發展迅猛,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并影響到各個領域;流通效率是否高,成為消費者選擇電商的重要條件。”商務部信息化司副司長聶林海認為,快遞物流呈現爆發式增長,一半以上業務來自網購,目前快遞企業近萬家,從業人員超過70萬人。“政府管理機制應該適應電商需要,國家相關部委發布了指導意見,將在降低物流成本、暢通運輸供應渠道方面出臺更多利好政策。”聶林海說,多個部委將聯合推進組織專家研究重大政策并為物流企業提供咨詢,支持示范城市電商服務平臺,銀行將牽頭推動電子支付并建立信用體系,開展電子發票使用,質監總局將推動電商標準化。
在大會上,昆明的區位優勢受到普遍關注,專家們以昆明的前沿優勢為切入點,探討昆明對國際物流業的影響。許多國家和地區政府部門和境外參展商抓住機會現場向云南省內企業咨詢并商談合作事宜。“泰國出口云南的商品包括服裝、食品、工藝品等,這些都離不開物流。”泰國國家物流中心主任告訴記者,泰國物流業比較發達,有著豐富的水運、公路運輸。近年來,泰國與云南貿易持續上升,他們將繼續和云南開展物流方面的合作,目前已經有云南的物流企業到泰國建立了物流集散中心。本報記者 黃 濤
參會城市聲音
武漢
“物流是朝陽產業,我們政府部門從政策環境、智力幫助等各個環節大力扶持,多次舉辦行業研討活動。”武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立勇在發言中說,武漢區位優勢明顯,物流規模增長較快、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加上國家支持,流通環節和時間經濟等成本影響了制造業發展,完善物流節點、加強產業聯動、增強物流服務創新,依托園區建設物流信息平臺、培育產業集群將是努力方向。
中山
中山市政府副市長馮煜榮介紹了中山發展物流產業的做法。中山市以發展外向型經濟為依托,物流服務各環節不斷完善,以航運為突破口從內河運輸投向近洋運輸,打造江海聯運集散中心,開通東南亞、日本等直航班輪,完善配套設施運輸體系,實現主城區30分鐘到、全市鎮區15分鐘上高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