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式智能
2012-5-5 14: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牛雨佳
谷歌(微博)即將推出的 Project Glass新型眼鏡是對移動終端體驗的更新,功能和iPhone差不多,只是操作更為方便:戴上眼鏡,就能通過快捷標識收發短信、語音拍照、網絡分享等。聽起來固然新鮮,但比起物聯網,這些智能玩意兒不算什么。早在1999年,中國就已經提出物聯網的相關概念:所謂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它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和管理。近些年,隨著科技的驚人發展,在你不注意的時候物聯網的智能生活已經悄然來襲。
海爾在某些高檔小區和別墅區正在建的IHOME,就是最淺層面的物聯網應用。中科院陳嵐博士介紹說,“IHOME在家電上加入電子開關并與手機連接,下班時只需一個短信,家中的電飯煲就會在你回來前把飯做好;冰箱空了會自動報警,將電子標簽發給超市,貨品就會送到家里,隨后通過電子錢包支付即可。”也許你覺得這足夠了,但IHOME的最大貢獻卻體現在安防上,它會讓保安們相繼丟掉工作:“在自己家里安上攝像頭、識別器,如果家里有異常情況就會直接把信息發到手機上。對于長期出差的人,可以用手機控制家里的物品,比如通過窗簾的開與關表現出家里有人的狀態。針對小區來說,院內會裝上根本看不到的傳感器網絡,與110聯系起來,實時進行監控。”如今,淺層面物聯網的應用不僅體現在生活家居上,在醫療方面也頗有成效,例如衛生部做的“家庭監護”就是對社區醫院最好的完善。“血壓計、體溫表均與網絡相連,量得的數據直接會傳送到社區醫院,根據每天的情況,給予人們健康的指導。而對于大醫院,目前做的就是以后我們大部分的病都可以在社區醫院看,大夫水平即使趕不上三甲醫院也可以隨時將初步的診斷結果傳送到名牌醫生手里診治。”
談及深層次的物聯網,智能交通算是為城市規劃作了很大貢獻。電子信息牌、環路入口的紅綠燈、首都機場的ETC以及手機平臺上實時更新的信息,都是物聯網控制的杰作。你可能會問,設備既然如此完善,怎么還會擁堵呢?沒辦法,類似西直門立交橋一樣的建筑詬病太多;在有問題的情況下,巨大的車流量能夠調度到如此程度,算是萬幸。因此深層物聯網扶持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分析汽車尾氣的排放,對周圍的環境污染情況有所掌握,這樣在調度交通的同時,可以根據流量的情況決定建樓的位置。隨后再用基礎數據做未來的城市規劃,從而避免‘先蓋后拆’的浪費現象。”另一方面,深層物聯網可以通過對人的生活、行為方式的搜集,預測經濟和金融的發展。“在無錫靠近太湖的地方,銀行系統發現附近的交通流量在不斷增加,銀行的交易量也在不斷增加,于是預測出房價一定會漲。最后,果不其然,房價猛漲。”其實,阿里巴巴(微博)比別人提前9個月發現的金融危機,也是因為對網上電子商務從貨物發出到收貨、每張賬單交付多少的觀察而得出的結論。可見,大量真實的物理數據為我們提供的全方位感知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就像時下在餐桌上流行的“手機刷微博”一樣,物聯網同樣會帶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不過這要等到互聯網基礎設施建好。現在的Project Glass唯有在觸摸鏡片時才會告訴你要去哪兒、怎么去,若換作到處都有傳感器的物聯網,則是另番景象:只要站在那兒,腦袋一想就會有無數的信息撲向你;這些獲得的信息相對來說更真實,索性沒有輸入時的誤差。由此可見,在生活變得越來越智能的同時,我們也會變得越來越“笨”。確實,科技發達始終有其后遺癥,盡管智能生活提供各種方便,但肯定有那么一天,你會因電腦不聽話而進不了家門;或者一舉一動被監視器錄下來,殊不知有人在偷窺你。若是黑客動用了物聯網,打開你的百寶箱,偷走你家的珍藏品,到時候用無奈二字形容絕對遠遠不夠。看來“物聯網不光是技術問題亟待,也需要在管理上隨時完善,比如頒布相應法律以及對人文道德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