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投資向民資開放的喜與憂
2012-5-31 8:2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特約評論員 碧芥
最近,鐵道部宣布,投資鐵路向民間資本完全敞開大門。鐵道部要求,市場準入標準和優惠扶持政策要公開透明,對各類投資主體同等對待,對民間資本不單獨設置附加條件。(5月19日《新京報》)
多年來,鐵路的投資都是由國有資本占據的,民間資本根本就無法進入。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鐵道部的資金投入出現了困難,截至今年3月底,鐵道部總負債為24298億元,負債率升至60.62%,建設資金進一步緊張。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央政府投入在減少,2011年鐵道部的建設資金已經從2010年的7000億元下降到4690億元,今年將進一步下降為4060億元。同時,還存在著拖欠貸款不還的情況,多家商業銀行已對鐵路投融資亮起了紅燈。也正因為這樣,才不得不啟動民間資本。
當然,這是好事,也是值得高興的事,這樣可以使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建設系統。國務院最早于2005年出臺《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部以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主題的中央政府文件。2010年5月國務院又頒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若干意見》,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和政策性住房建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通信和交通運輸等領域。這次向民間資本開放的領域包括:鐵路線路及場站設施、鐵路工程建設領域、鐵路客貨運輸服務業務、鐵路技術創新、鐵路非運輸企業改制重組、鐵路“走出去項目”、鐵路產品認證、質量檢驗檢測、安全評估、專業培訓、合同能源管理及其他相關技術服務活動。
同時,還承諾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按照平等準入、公平待遇原則,在鐵路市場準入條件、財務清算辦法、運輸管理、項目審批、接軌許可及公益性運輸負擔等方面,建立健全相應的規章制度,保護各類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鐵路行政審批事項,凡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可采用事后監管和間接管理方式的,一律不再實行行政審批。這一系列的政策,對民間資本亮起了綠燈,也給民間資本帶來了希望。
但是,民間資本的注入能否帶來相應的收益,這也是許多人所擔憂的。盡管除了優惠政策外,還提出了“十個”鼓勵。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依法進入鐵路領域,參與建設鐵路干線、客運專線、城際鐵路、煤運通道和地方鐵路、鐵路支線、專用鐵路、企業專用線、鐵路輪渡及其場站設施等項目,鼓勵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開展多種方式的物流合作,提高鐵路物流運輸服務水平,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多種形式,參與鐵路非運輸企業改制重組等。
可是,國家對鐵路的價格是嚴格控制的,各方面的成本在不斷上升,而且鐵路要承擔很多公益性的運輸。這些需要國家來解決,不是鐵道部就能解決的。價格不變,各方面成本又不斷上升,如果沒有盈利,民營資本還會進入嗎?而且,鐵路現在是統一調度指揮,這意味著民間資本進入后,能不能開車,開多少車,都是由鐵道部來定的,民間資本還能有發言權嗎?況且線路條件不一樣,運量不一樣,成本也會不一樣,民間資本還有沒有選擇權?就目前來看,鐵路盈利的項目不多,而且客運專線可能一進來就虧損,如果沒有盈利的項目,也是很難吸引民間資本進入的。
因此,投資鐵路向民間資本開放,是好事,但也是喜憂參半的,還需要有一些具體的應對措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