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強港新啟航
2012-5-30 7:3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的浙江樣本之十五
記者 童穎駿
通訊員 金旭孟 顧霄揚
“外國人的車子可真好!”這是上世紀80年代,走南闖北的王偉國在上海見到集裝箱車時發出的感慨,“那車價值60萬元,當時聽來簡直是天文數字”。
從見證寧波港鎮海港區碼頭開工建設的裝卸工,到寧波知名物流公司的總經理,從四處借錢、湊足4.78萬元購買貨車、建立自己的集裝箱車隊,到與世界航運巨頭馬士基物流公司“聯姻”……當很多人投來艷羨目光時,他,卻把成功歸結為“踏準了港口發展的節拍”。
采訪王偉國,我們仿佛穿梭時光,回望寧波港從大港到強港的成長足跡,感受著“港泊四海萬里船”所帶來的挑戰、機遇與榮光。
從一輛“解放牌”貨車開始,到擁有自己的保稅倉庫
【背景】2001年,寧波港集裝箱的吞吐量達到121萬標箱,首次躋身世界五十大港口之列。入世10年,寧波港集裝箱吞吐量增加了10多倍。
上世紀80年代末,寧波港北侖港區被交通部列為我國大陸沿海重點開發建設的國際深水中轉港之一,王偉國注意到,集裝箱貨輪開始出現在北侖港區碼頭。“當時北侖區域內還沒有集裝箱車,不少廠家又剛開始做國外生意,貨物出廠時鞭炮齊鳴,集裝箱運輸利潤也很可觀,平均每輛車一月能賺一萬多元。”王偉國開始做起了港區內的集裝箱生意,從一輛解放牌貨車,自己一人身兼駕駛員、調度員和老板開始,很快,他就擁有各類集裝箱貨車80多輛,成為同行中的佼佼者。
進入新世紀,集裝箱運輸企業越來越多,競爭激烈。
細心的王偉國發現,由于集裝箱卡車的增多,貨物往往需要排隊進倉。當時,隨著港口的發展,開發區、保稅區建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倉儲配套服務,而北侖卻只有兩家公司擁有倉庫,于是,他將目光投向了倉儲業。
1997年,王偉國在北侖松花江路和大港二路交叉口,嘗試性地造了個1000平方米的小倉庫,沒想到業務常常出現爆倉。當時,北侖全區的拼箱業務每月只有150個標準箱,只用半年,王偉國就把倉庫的最大容量用足,每月300個標準箱。
王偉國又發現,在海關查驗時,拼箱的業務如果其中有一件貨物出現問題,其余貨物將會同時滯留,造成貨物延期。由于王偉國提供的服務好、業務規模大,北侖海關在全國率先設立了海關出口拼箱監管倉,即海關工作人員在王偉國企業的倉庫里對拼箱進行預先檢查,而不用到港口后再檢查,這樣就能有效避免耽誤船期。這項服務推出后,北侖每年出口拼箱的訂單快速增長。當時,寧波保稅區重點發展保稅倉儲業務,鼓勵實力企業進駐。1999年和2000年,王偉國先后投資1600多萬元,在寧波保稅區建造了近9000平方米的物流倉庫,并于2003年成立了寧波保稅區迅誠物流有限公司。
“業務催得緊,倉庫容量又很緊張。”王偉國說,這就促使企業擴建倉庫,更新倉儲服務系統穩定老客戶。他先后開發了寧波地區首家貨架式中轉倉庫和電子掃描槍系統,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攜手航運巨頭,做現代化國際物流企業
【背景】2006年,寧波港入圍全球集裝箱“五佳”港口,成為中國大陸唯一入圍的港口。2008年,寧波—舟山港實現歷史性跨越,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準箱。
寧波港口的迅速發展,很快引起多方關注,其中包括世界航運巨頭馬士基公司。
2004年起,馬士基物流倉儲中國有限公司多次派專員到北侖考察,一份調研報告發向位于哥本哈根的馬士基總部,考察結果是:如果想在寧波與物流企業合作,王偉國的“迅誠”公司是最佳選擇。
馬士基總部批準了合作設想,主動向王偉國提出合作,但要求進駐公司財務部,并入股。當時“迅誠”業務發展勢頭良好,雙方合股,意味著要一起分享成果,王偉國的家人、朋友和公司職工紛紛勸他放棄合作。
但王偉國卻認為,隨著港口開放程度的提高,跨國物流公司進入中國勢不可擋。與馬士基開展合作,不僅能壯大實力,還能學習跨國公司的管理經驗,為今后的競爭贏得先機。
2005年4月,馬士基出資買下了北侖進港路北側的146畝土地,王偉國把公司作為資產入股,成為馬士基的子公司,雙方各出資5500萬元,寧波龍星物流公司正式成立,成為馬士基在全球首次買下土地入股投資的企業。
憑借馬士基強大的貨運網絡和先進的管理理念,“龍星物流”的業務每年都保持平穩增長。同時,世界先進的管理和服務模式進駐“龍星物流”,企業戰略目標管理、數據統計、成本管控等先進手段,讓“龍星物流”成長為現代化的國際物流企業。
世界大港新機會: “一個集裝箱,要吃好幾次利潤”
【背景】2011年寧波—舟山港的貨物吞吐量高達6.9億噸,居世界沿海港口之最。寧波港正由“酒肉穿腸過”的交通運輸港,逐漸向貿易物流港轉型。
從賺取“一顆汗珠子摔八瓣”的裝卸費,到通過增值服務提高利潤率,王偉國深切感受到,如今的寧波港正由“酒肉穿腸過”的交通運輸港,逐漸向貿易物流港轉型,港口服務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好。與此同時,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撐起了寧波—舟山港港口服務的未來。
除倉儲、物料加工和分撥、裝柜、卸柜服務外,與運輸業務相關的倉儲設施建設、經營,國際海運貨物倉儲、國際集裝箱運作與堆場業務、國際貨物運輸代理,王偉國的企業應有盡有,“一個集裝箱,我們得吃上好幾次利潤。”
“港口服務中會涌現更多新機會。”王偉國說,寧波大宗商品交易所的成立,成為連接國際、國內市場和多區布點大宗商品集散地交割倉的電子化交易平臺;一大批大宗商品儲運基地和交割倉建設起來,“這樣一來,大吞大吐的寧波港將大進細出”。
精明的王偉國,開始面向未來的嶄新謀劃。早在三年前,他就開始自主研發電子標簽系統和新型倉儲軟件開發,追求比條形碼更進一步的物流智能化。“下周就要來測試,預計年內新系統能上線,信息將實現自動化處理,更加高效。”
展望強港未來,我們和王偉國一樣,信心堅定,執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