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地鐵2號線25日首次試跑1500米
2012-5-26 19:51:00 來源:網(wǎng)絡(luò) 編輯:56885 關(guān)注度:摘要:... ...
昨日,地鐵2號線編號為2的列車在工程車牽引下,平安試跑1.5公里,成功返回常青車輛段。業(yè)內(nèi)評價“非常成功”。
昨日2號線列車試跑消息見報后,當(dāng)天常青車輛段“試”跑出發(fā)點上,聚集了多家電視和紙媒記者。
上午,工程車先替地鐵車輛試跑“壓道”。記者要求上車的請求遭拒。原因是首次“探”道,工作人員擔(dān)心人多,分散了注意力,易出紕漏。
試跑從下午2時25分開始,黃色工程車將6節(jié)編組的地鐵車拖出聯(lián)合車庫時,觀看的媒體群中不禁有人道出,車輛的行走“很輕”。
工程車牽引力為600馬力。地鐵車輛部負責(zé)人解釋:“這個力量,足夠拉著6節(jié)車爬上千分之二十八的坡道!2號線過江段的最大坡道就是千分之二十八,與長江隧道坡道一樣。
記者獲準(zhǔn)上到地鐵車輛中。出發(fā)后,車行得很慢,有時,“比人走得還慢”。
車下,平均十多米就有一人“盯守”著列車的前行——或是戴白安全帽的地鐵集團技術(shù)人員,或是穿米灰工裝的南車售后小伙子。他們高高低低地走在車輛段碎石中的軌道上,不斷貓腰觀察車輪和軌道之間。據(jù)悉,現(xiàn)場約有30人在為地鐵車“試”跑探道。
從常青車輛段出發(fā),最后到達金銀潭站區(qū)間,1.5公里試跑用了大約兩小時。其間停了十幾次。車輛部負責(zé)人介紹,試車主要是“走走看看”,停車就是在“看”。
昨日“停”的因素有:車輛上部空間不夠,存有障礙;沿線有施工堆放的材料可能影響車輛通過;車輛的受電“板”與三軌接觸未達到要求。這些因素,有的現(xiàn)場處理,有的記下來,隨后修改。
進入隧道時,整個車廂全部黑了。列車仿佛在黑夜中前行,全憑工程車的照明打亮前方。隧道的墻上掛有電纜,還有檢修樓梯,地下鋪設(shè)有黑色的消防水管,空間非常逼仄,列車走得更慢。
返回時,是工程車頂著地鐵車輛前行。原車輛尾部的駕駛室,成了工程車的“眼睛”。這時,司機史磊幾乎撲在窗玻璃前盯著地下的軌道,拿著對講機告訴后邊工程車的司機,“前面有道岔”。
昨日列車一共過了7組道岔。每過一處道岔,就需要人工去為道岔完成一次“鎖定”,因此史磊要提醒停車。
據(jù)介紹,將來設(shè)備全部安裝到位后,列車每換一次道岔,會有自動控制為其鎖定,無需人工完成。
4時15分,試車完畢。
地鐵車輛部負責(zé)人通告媒體:試車距離1.5公里,走完2號線從車輛段到金銀潭站隧道的進出段線。一去一回,工程車的“拖”和“頂”都完成得不錯。試驗工程車在最大坡度處能剎車和停車,為地鐵車輛試跑長江隧道打下了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