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對人民幣破8創10年新低:中國貿易雪上加霜
2012-5-24 10:2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希臘瀕臨退出歐元區的時刻,歐元匯率持續走軟,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創出近10年來新低。
5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公布,1歐元對人民幣中間價為7.9980,跌破“8.0”整數關口,為2002年6月以來的最低值。
多位接受早報記者采訪的分析人士稱,希臘退出歐元區可能性目前難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6月17日希臘再次大選前,歐元貶值風險短期內不會散去,期間人民幣將被動升值,從而影響到出口。因此,中國一方面需要讓人民幣匯率更加靈活,以應對外貿沖擊;另一方面也可以抓住歐元跌出的一些投資機會。
歐元凈空倉創歷史紀錄
據外媒報道,希臘前總理帕帕季莫斯(Lucas Papademos)22日表示,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準備工作正在考慮中。該講話使歐元大幅下跌,將前幾日反彈行情的漲幅全部吞沒。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歐元對美元已累計下跌2.2%。1月2日,歐元對美元收盤價為1.2933,昨日為1.2648。尤其在4月30日后,隨著歐債危機進一步惡化,歐元匯率開始逐步走低。但昨日歐元明顯受重挫,對美元盤中一度跌至1.2614,創21個月新低。
而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公告,人民幣對歐元匯率中間價,由交易中心根據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與上午9時國際外匯市場歐元對美元匯率套算確定。也就是說,歐元對人民幣匯率直接受到歐元對美元匯率的影響,因此“破8”并不難理解。
從中間價來看,近期歐元對人民幣徘徊于8.0關口上方。22日1歐元對人民幣中間價為8.0761元,23日歐元對人民幣中間價大跌781基點,終于“破8”。
從更能反映變化的即期匯率市場來看,Wind數據顯示,昨日歐元對人民幣開盤價8.021,最高價為8.0277,隨后一路走跌,至收盤為最低價7.9929。而今年首個交易日(1月4日),歐元對人民幣的匯率收盤價為8.2198。據此測算,今年以來歐元對人民幣即期匯率累計下跌2.7%。今年1月16日,即期匯率市場歐元對人民幣曾“破8”,收盤價為7.9982。
伴隨眼下希臘退出歐元區猜想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悲觀情緒看空歐元。
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2年5月15日,投機者即非商業機構持有的歐元凈空倉合約數已達到173869手,較上周大幅上升30000手,并創下自歐元創立以來凈空倉持倉量的歷史紀錄。而伴隨歐元區經濟局勢的加速惡化,過去兩周歐元凈空倉合約數凈增70000手,也創出歷史紀錄。此外,據花旗銀行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市場上所謂杠桿基金還持有約折合195億美元的歐元凈空頭寸。
希臘只有46小時考慮時間
彭博社昨日稱,據21位經濟學家、分析師和學術人士對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所做的分析,希臘領導人考慮是否退出歐元區的時間,只有46小時——也就是全球金融市場大致上處于休市狀態下的時間:從5月25日紐約市場收盤后到5月28日新西蘭惠靈頓市場開盤,這段時間只有46個小時。
期間,希臘領導人將不得不平息國內社會動蕩、管理潛在的主權違約、規劃新貨幣、對銀行業進行資本重組、防止資本外逃,并設法在失去救助金的情況下支付各種開支。
事實上,無論是希臘,還是歐元區其他國家,都不愿意此種結果的發生。帕帕季莫斯昨日又澄清說,不排除希臘政府將為退出做準備,同時他仍相信希臘離開歐元區不太可能成為現實,且這也是“不愿看到的結果”。
而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昨日稱,希臘的思路前后矛盾:一方面,實施嚴格的緊縮措施削減赤字,是希臘獲得外界救助資金以及留在歐元區的前提條件,但是希臘卻不愿實施這些舉措;而另一方面,希臘又表達出了不愿離開歐元區的強烈意愿。
拉加德說,歐元區經濟已經在回歸平衡,雖然IMF不愿看到希臘離開歐元區,但IMF不得不為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做好準備。她表示,希臘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雖然其已作出一些努力,但仍需付出更多的努力,進一步推進結構性改革。
法國總理讓-馬克·艾羅5月23日表示,希臘退出歐元區將帶來災難性后果,大部分的希臘人均希望能留在歐元區,因此歐洲必須竭盡全力幫助希臘。他還稱,法國總統奧朗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上周的會談中曾提到存在采取額外投資幫助希臘的可能性。
希臘到底是否會退出歐元區?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微博)表示,希臘最終會不會退出歐元區現在很難判斷,因為這涉及到政治角力。而昨日的廣發策略海外金融市場周報則指出,希臘不會退出歐元區。
可見的是,在當地時間23日舉行的歐元區首腦非正式會議上,希臘問題將是討論重點之一。
“出口影響小于進口影響”
分析人士稱,歐元貶值預期加大,對中國外貿不景氣狀況進一步加壓。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所長、教授周弘說,中國的外貿形勢已經很大程度上受到歐洲影響了,而歐元的貶值將進一步讓進出口形勢承壓。
上海一國有大型外貿公司的部門經理對早報記者稱,歐元貶值對出口影響較小,對進口影響較大。
“現在從歐洲進口的主要是機電、機械產品,會相對便宜些。而出口本來就是一些相對低端的產品,這塊現在歐洲的需求并不大。而且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這些低端產品的競爭力已經很弱了,而且本身歐洲經濟不好,需求很弱,訂單少。”上述經理稱,“如果要說歐元貶值的影響,那就是使得某些生活用品從之前對歐洲出口較少,直接變成無法出口。那些訂單會流向越南、印度。”
上述經理稱,現在公司對歐洲的進出口總值相對是減少的,不過下降幅度與去年相比不大,因為新產品很多,包括產業升級這些。比如iPhone4的手機套出口,現在量就很大。還有就是歐洲新出的機電產品,進口到中國來。而已有的產品現在需求不是很足,外貿形勢不是很好。
“但是我們對歐洲市場不是很擔心,因為其占到我們的比重也就是六分之一。”上述經理稱,“再者因為用歐元結算的,只是涉及到歐元區的進出口,全球其他地區主要還是看美元。美元的走勢我們認為近期的升值只是暫時的。反彈之后,會繼續貶值的,這個過程類似于退三進一。”
不過,歐元匯率的下滑并不會為國內的消費者帶來多大的利好,一位業內人士稱,“歐洲產品在最終的定價上還是維持原樣,只是中間商的利潤變厚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