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市五路齊發力促縣域經濟實現跨越
2012-5-24 10:0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縣域經濟是縣市發展的首要任務,縣域強則實力強;縣域經濟是基層群眾致富的根本,縣域富則百姓富。今年,在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省政府對縣域經濟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指明了工作方向。按照省里部署,海倫市因地制宜,確定走好“五條路”,全力推動縣域經濟跨越發展,力爭“十二五”期間,實現“晉級升位”目標,即綜合實力由現在的全省第48位跨入全省第一方陣、進入前20位、綏化市前三名,進而把海倫打造成工業強市、農業強市、財政強市和中等規模城市群明星市。
要強化項目建設,走好工業化之路
2012年,全市要引進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104個,必保開工60個,簽約合同引資額達到100億元,到位資金達到81億元。截止目前,共舉辦兩次集中簽約活動,簽約投資規模超3000萬元項目68個,投資總額達84.55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29個。4月17日,全市集中開工項目19個,投資總額24.9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12個。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的主要措施。
要打造產業園區。海倫市輕紡建材產業園已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享受省級開發區政策,規劃面積10.83平方公里,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資金8,182萬元,今年計劃再投入1.1億元用于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七通一平”。要活化招商手段。圍繞產業政策,抓住結構大調整、南方招工難、資本尋出路等機遇,挖掘資源、人力、市場等優勢,實施定向招商;圍繞綠色食品、紡織服裝、機械制造、生物工程、制糖、建材、醫藥、旅游、新能源、現代服務業十大產業,盯住關聯程度高、擴張意愿強的大企業、大財團,實施上門招商。客觀分析本地重點產業的現狀、發展前景以及上下游關聯項目和關鍵龍頭項目。組織參加省內外、國內外重大招商引資活動,同時,加強與公眾媒體的聯系和鏈接,擴大招商引資資源宣傳面。認真落實一個項目、一名市級包抓領導、一個牽頭部門、一個專門推進班子“四個一”工作機制,加大工作推進力度。要優化投資環境。在軟環境建設上下功夫,大力實行“一個窗口辦事,集中統一收費,規定期限辦成”的“一站式”服務,同時,堅持對重點企業實行掛牌保護。
要推進深度經營,走好產業化之路
近年來,農業大市海倫著力發展豆、薯、米、乳、鵝、豬、糖等主導產業,在不斷發展壯大基地規模的基礎上,成功引進了博潤馬鈴薯、公準生豬、南華糖業、東源制油等龍頭企業,提高了產業化經營水平,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稅。
實踐證明,作為原始積累還未完成的欠發達地區而言,要發展縣域經濟,必須用工業化的思維,產業化的手段開發農業資源。在實施產業化經營過程中,必須注重處理好三方面的關系。一要處理好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的關系。以甜菜產業為例,近年來,我們探索出了一整套成型的保障激勵機制。在收購價格上,去年,把甜菜收購價格由2010年的每噸400元提高到每噸560元,今年又提高到每噸600元,實行訂單收購;在稅費返還上,鄉鎮每交售一噸甜菜,政府返給鄉鎮10元稅,南華糖業付給鄉鎮7元服務費。同時,鄉鎮超商品量部分南華糖業每噸給10元的獎勵;在風險保障上,我們堅持實行甜菜生產風險保障機制,每收購1噸甜菜提取風險基金6元,在發生較大的自然災害時,種植戶的損失可以降到最低限度。2011年,我市甜菜種植面積達到10.2萬畝,占計劃面積的146%,埠內交售總量達到28.4萬噸,占計劃的136%。今年,全市甜菜面積發展到17萬畝,正常年景下,商品量可達45萬噸。2011年,海倫南華糖業加工甜菜46.5萬噸(其中,外埠收購甜菜18.1萬噸),產糖42984噸,產顆粒粕17714噸,產糖蜜25427噸,實現銷售收入2.1億元,實現利稅2600萬元。二要正確處理好產業培育與土地規模經營的關系。三要正確處理好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的關系。
要放大比較優勢,走好特色化之路
縣域經濟具有地域特色,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歷史人文等密切相關。海倫市要在這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全力打好特色牌,提高整體競爭力。
要找準定位。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立足市情,突出特色,依據自身優勢和發展潛力,制定發展規劃,走出一條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符合實際的特色發展之路。要強壯規模。近年來,海倫市發揮傳統優勢,經過精心培育,使共合鎮的棚室瓜菜、甜菇娘,前進鄉的毛蔥、長白菜,樂業鄉、祥富鎮的土豆,福民鄉、永和鄉的小雜糧等特色經濟已經形成了規模,形成了氣候。要繼續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做優,打造特色產業群體,增強拉動作用和輻射功能,使特色產業成為支柱產業、強項經濟。要叫響品牌。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注重品牌效應,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海倫市先后注冊培育了“松北王”系列農產品、野泰牌系列山產品、三圣宮牌菇娘、冬雪牌豆油等農產品品牌,這些品牌不僅已經知名省內,有些還叫響全國,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要擴大開放程度,走好外向化之路
縣域經濟既是區域經濟,也是開放經濟,要充分發掘地緣、區位、資源潛力,主動接受大城市的經濟輻射,承接產業、資金、技術、項目的轉移,融入“外循環”。同時,又要突出抓好商貿服務業和城市基礎產業,搞活“內循環”,切實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要在“供”字上下功夫。著力打造四大供應基地:就是加大優質品種的引進、把海倫打造成為哈大黑伊等大中城市的優質糧供應基地;大力發展生豬、奶牛、肉牛、大鵝等骨干品種,全力建設全省生態養豬標桿市、全省兼用牛示范市和中國籽鵝產業大市,把海倫打造成為大中城市的畜產品供應基地;擴大瓜菜生產規模,提高瓜菜產品品質,把海倫打造成為大中城市的瓜菜供應基地;圍繞市場對勞動力素質、結構、數量的需求,深度開發勞動力資源,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提升對外輸出比例,把海倫打造成為大中城市的勞動力供應基地。要在“活”字上下功夫。要搞活物流,建設與城市總體規劃相結合,與消費需求、產業分布、道路交通相協調的現代物流中心。要搞活市場,加快農機大市場、建材大市場建設步伐,進一步完善大豆貿易、生資、果菜、牲畜等專業市場。要搞活消費,認真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完善農資市場,興辦農村大集,進一步激活消費市場。要在“興”字上下功夫。振興第三產業和服務業,實施品牌經營,努力提升商業、餐飲等傳統行業水準;加快發展金融、科技服務等商務行業,文化、健身等潛力行業,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2012年,三產業增加值計劃實現26億元,同比增長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計劃實現35億元,同比增長21%。要在“游”字上下功夫。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重點打造以東方紅水庫、景家店大峽谷為主的風光旅游品牌,以共合三圣宮、海北天主教堂、東風龍海寺為主的宗教旅游品牌,以東林、雙錄、紅光為主的紅色旅游品牌,以扎音河濕地、愛民九龍口濕地為主的濕地旅游品牌。要在“民”字上下功夫。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千方百計撬動民間資本,放寬放活經營主體,多形式、全方位搭建平臺,通過典型引帶、政策鼓勵等措施,真正形成百姓創家業、能人辦企業、民營興事業的良好氛圍。引導和鼓勵城鄉個體私營業主走外聯、內聯、互聯的路子,逐步形成小規模大群體、小商品大市場、小企業大作為的發展模式,進而推進全市民營經濟擴規模、上檔次,成為市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2012年,全市個私營業額計劃實現167億元,同比增長18%。
要統籌城鄉建設,走好一體化之路
統籌城鄉建設,是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前提,必須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強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實現城鄉統籌推進、一體發展。
要立足長遠,抓好城鄉規劃!笆濉逼陂g,海倫要大力實施“1128”城鄉發展規劃,即建設1個中等規模城市、10個中心鎮、2個鄉、80個農村社區。今年,按照“西擴中興北上”城市發展戰略,海倫聘請了清華大學規劃院和省規劃院實地踏查,按中等規模城市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并在城市功能、色調、小區風格、單體建筑樣式等方面進行詳細規劃。同時,把村屯分為積極建設、維護建設、停止建設和拆遷撤離四種類型,全市所有村屯一經確定發展類型,堅決執行到底,嚴格控制新建審批,堅決懲處私建濫建行為。要突出重點,抓好工程建設。今年,在城區,市政工程完成投資1億元,在海西新區重點建設5條寬40米、1條寬18米的輔路,鋪設給水管線6公里,雨水管線14公里,污水管線8.2公里,安裝路燈758套;改造老城區道路6條、2.3公里,鋪設平房區巷道15條、面積1萬平方米,改造樓區巷道10條、鋪裝步道板7500平方米,改造排水管線3.5公里,排除故障水網15公里,改造供熱管線2.8公里。投資11.5億元,開發樓房96萬平方米,新建廉租房500套、2.5萬平方米,重點打造林海鑫城、旭滿春城等“十大”精品小區,全面提高建設檔次和城市品位。在鄉村,新建試點村23個,其中,建設五星級城鎮化試點村8個,四星級示范村9個,三星級中心村6個,重點打造一處省市一流的新農村建設樣板村。要強化管理,抓好環境整治。著力抓好鄉鎮村衛生管理,妥善處置農村生活垃圾,全面整治亂搭亂建、亂堆亂放行為,切實改善鄉容村貌。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深入開展植樹造林活動,突出抓好護路林、護村林、農防林、水保林建設;深入開展生態鄉村創建活動,突出抓好通鄉通村硬化公路兩側栽植花卉工作,著力打造綠色鄉村、生態鄉村。要建立管護長效機制,健全完善村規民約,把鄉村環境治理納入規范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