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掀起港口建設熱潮 無序競爭或致相對過剩
2012-5-21 10: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葫蘆島港到綏中港150公里,從綏中港到山海關港25公里,從山海關港到秦皇島港15公里……
在環渤海沿岸,僅煙臺就有9個港口,甚至許多沿海村莊都有一定規模的港口,而這些無序的港口基本不在審批、備案之列。有的雖然是老港口,但當前都面臨著擴建、兼并等處境,整體而言,環渤海已迎來新一輪港口投資熱。
實際上,港口投資建設拉動當地經濟建設、帶動就業,同時還有當地政府的政績,以至于地方政府對港口投資熱情不減。
魯東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環渤海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良忠分析稱,港口在不同屬地,其他區域的企業通過海運出口運輸,物流、通關等協調成本高,都要投入大量成本,一定程度上推動著沿海政府去算一筆賬——不如自建一個港口合算。隨之出現了行政主導力量很強的地方性、區域性港口,在國際貿易中,有利于企業發展,從而穩定了當地經濟。
在劉良忠看來,港口投資包括規劃、建設、管理三個步驟,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而實際上,目前的港口投資建設恰恰將“輕重緩急”顛倒。他對此做了這樣一個比喻:港口與腹地相當于人的嘴與腹部,公路、鐵路等承擔著港口與腹地之間的交通,現在大部分港口建設解決了“嘴”的問題,但“腹部”承受力不足,兩者之間溝通不暢。山東煙臺港、威海港面對的腹地分別僅是煙臺、威海。“一個同時擁有3億噸大港的省份,根本無法滿足自身腹地的要求。”他說。
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現代物流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軍博士對此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港口建設是大投資,環渤海沿岸城市行政區劃嚴格、GDP是其投資熱的動力。理論上講,港口建設應該有統一、系統的規劃,但行政上各自為政,在瘋狂的投資熱潮下,這一關鍵步驟變得勢單力薄,力不從心,甚至出現先建設后審批的項目,而當地及周邊的區域發展是否需要、需要規模、如何建設等都沒有系統布局。”
“環渤海港口建設相對過剩,出現惡性競爭,導致多家港口空置。”他說,新港口與新港口、新港口與老港口等腹地重疊,貨物單一,經濟結構同質化,無法體現彼此的規模優勢、專業優勢等。更為嚴峻的是,相互合作少,協調少,各地港口主管部門無計可施,無法阻止各地政府的投資熱及港口間的惡性競爭。
劉良忠認為,港口建設有利還是有弊,目前無法界定。他介紹,地處山東中部的淄博,是山東工業基礎最好的地區,但時至今日,經濟等整體發展卻不如煙臺等沿海城市。港口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通,在國際貿易中,全球80%的國際貿易是通過海運完成的,尤其是大進大出的鋼鐵、化工等產業。隨著港口發展,有利于臨港產業發展,隨后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實現港口中心、人才中心及旅游中心等。
“隨著新一輪港口投資熱,未來在無序規劃、競爭下,港口很快將迎來拓展、兼并、整合、控股等趨勢。”劉良忠說。
濱州港建設‘不屈不撓’,葫蘆島港、錦州港等積極擴建,青島港兼并董家口港……‘C’字形的渤海灣內,各地沿海城市涌動著新一輪的港口投資熱潮。
其實,環渤海地區目前早已形成了分別以大連港為中心的遼東灣港口群、以天津港為中心的渤海灣港口群、以青島港為中心的膠州灣港口群。據相關資料顯示,環渤海岸線港口79個,平均65公里一個港口,其中擁有9個超2億噸的大港口,青島港、天津港、大連港、唐山港吞吐量則超過3億噸。
然而,這并沒有妨礙環渤海沿岸城市進一步投資港口的熱情。而隨著環渤海沿岸多個國家戰略區域的崛起,出現了新一輪大規模港口建設,背后則是巨大的投資沖動以及隨之而來的無序競爭。
建建停停
馬山子鎮是新開發的北海經濟開發區,其盡頭是新濱州港。
駕車行駛在港區一級公路上,一路延伸到茫茫大海中達17公里,而緊接著的另一段公路仍在施工。“(公路)還要向海里延伸5公里。”5月2日,工地上一名來自四川的工人介紹說。
按照《濱州港總體規劃》,濱州港將形成以海港港區為核心,套爾河港區、大口河港區為補充的“一體兩翼”港口總體發展格局。濱州市港航局辦公室李鵬向新金融記者介紹,濱州港的近期目標是,建設2個3萬噸級(結構預留5萬噸級)通用散雜貨泊位,3個5萬噸級(結構預留10萬噸級)液體化工泊位和3個5萬噸級(結構預留10萬噸級)多用途泊位,年設計吞吐能力2000萬噸以上;中長期規劃建設原油、液化、煤炭、集裝箱、雜貨等3-20萬噸級泊位120個左右。
“最終是打造億噸以上區域性綜合港口。”李鵬說,屆時將打破濱州“背靠大海、無船出海”的境況。
2006年,濱州市批準濱州港作為地方一般港口進行規劃、建設。2011年,隨著《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兩大國家戰略啟動,其功能定位由地方一般港口提升為地區性重要港口。
然而,其建設并非一帆風順。
據當地一業內人士介紹,濱州港曾計劃在2011年上半年試運營,隨后媒體再次報道,其試運營時間推遲到2011年下半年。到2011年12月,時間又變成2012年上半年,“2012年上半年實現正式運營,結束濱州‘背海發展’的歷史,”李鵬說,按照規劃,濱州港在2011年年底建成,2012年上半年試通航,實現“能出船、進船”。
“建一段時間,就停一停,還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建成。”濱州港口一施工工人透露,他在此打工2年多,工程基本上處于“建建停停”的狀態。他介紹,現在港口建設用的石塊、石子等物資大部分可以通過海運進到港口,但距離大型船只進出的規劃還有很大差距。
李鵬坦言,山東省原來并沒有在財力上支持濱州港建設,基本上都是濱州市財政支出,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累計完成投資近30億元,建成11公里引堤續建工程和6公里防波堤一期工程,港區17公里一級公路實現整體通車等。“僅靠(濱州)市財政,撐不起。”他說,上述兩年是濱州港建設最艱難階段,因資金問題曾一度停工。直到2012年,工程建設啟動市場化運作,成立黃河三角洲建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整合各方資源,投資濱州港建設。
“還是沒有錢。”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資金仍是濱州港當下最頭疼的事情,其所處的北海經濟開發區不得不為此大力招商引資。
“緋聞”不斷
5月3日,大清早,蔣小文與父親開始準備出海打魚,目的地是鄰近的東營港。
蔣小文是土生土長的馬山子鎮人,以打魚為生,自從濱州港投資建設以來,家中土地被征用,其生計更加依賴漁業。最小的捕撈范圍則是東營港、黃驊港、濰坊港等港區海域。“距離都很近。”他說,一袋煙的功夫就能到達各個海域,同時其他港區的漁民也經常到濱州港海域。
就在當天,新金融記者駕車剛踏上濱州港的港區公路,“歡迎您來到獅城滄州”的手機短信隨之而來。不僅如此,在公路盡頭,抬頭望去,對面黃驊港上車來車往,看得清清楚楚。在濱州港施工工地,施工人員每當休息時,遇到好天氣,便坐在工地上,眺望黃驊港。蔣小文說,濱州港距黃驊港只有10海里。
就是這短短的10海里,讓濱州港從建設初期到今天,“緋聞”不斷。
其“緋聞”不僅來自鄰近的東營港,更多的則是黃驊港。
據資料顯示,黃驊港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億噸級大港,隸屬河北省滄州市,曾是一個煤炭裝船港,如今形成以煤炭港區、散貨港區、綜合港區為主,逐步轉向綜合性港口。
蔣小文說,濱州港自然建港條件不好,需要向渤海灣深處延伸,未來黃驊港與濱州港的錨地都有交叉的可能。
相對經濟大省山東而言,濱州經濟長期處于欠發達之列,背靠大海,卻處于內陸城市發展水平。魯東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環渤海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良忠坦言,濱州港在建設之初,面臨最多的緋聞就是“重復建設,低級競爭”,一個地區的發展要揚長避短,而濱州建港顯然是揚其短的行為。“畢竟臨靠著黃驊港。”他說,港口的作用,就是方便區域貨物貿易等,兩者之間僅10海里路程,黃驊港的腹地已經將包括濱州在內的魯西北地區納入囊中,按照科學規劃,濱州已沒有必要“花大錢建小港口”。
李鵬則認為,濱州港建設是出于濱州市長遠規劃,同時濱州市擁有魯北化工、魏棉集團等大型企業,足以支撐港口的吞吐量,同時還有來自淄博、濟南等地的貨源,不存在重復建設,更沒有未來港口惡性競爭的可能。
然而,現實是,從黃驊港沿渤海灣,東距山東龍口約149海里,其間便有黃驊港、濱州港、東營港、濰坊港、萊州港、龍口港等港口,且當前都處于新建或擴建中,濱州港不得不扮演著“小弟”的角色。
“老港”擴建
新港口崛起,老港口也不示弱。
5月12日,地處渤海灣另一面的錦州龍棲灣港區。
時值中午,許多工程車仍舊忙碌,沿著新填好的道路,拉著大塊的石頭,來往于陸地與渤海灣深處。
“這是一個新港口,剛動工半年時間。”一當地人士指著渤海灣深處的工程車介紹,這是一個大工程。而站在渤海灣邊的馬路上,不遠處是錦州港,其廠房、設備等好像就在眼前,兩者之間的公路里程僅為25公里左右。
“龍棲灣港是錦州港未來發展接續的擴建港區。”遼寧省交通廳港航管理局(以下簡稱遼寧港航局)港口航道處處長田浩在接受新金融記者采訪時稱,港口是遼寧沿海經濟帶加快發展的最大優勢,龍棲灣港是錦州城市中心南移的重要依托,有利于實現地區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他進一步介紹,以港口為依托,建設航天航空、光伏新能源、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紡織服裝、現代物流等經濟門類。
遼寧港航局提供的資料顯示,遼寧省委、省政府曾提出,“十二五”期間遼寧沿海港口要同步推進既有港區和新港區的發展,在遼寧沿海地區的產業帶和城市帶發展中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2010年起,遼寧省為此陸續規劃了葫蘆島綏中港區、錦州龍棲灣港區、盤錦榮興港區、丹東海洋紅港區4個重點新開發港區。
就在龍棲灣港剛剛熱火朝天地建設時,與其相鄰不遠的綏中港早已提前行動。
從地處葫蘆島市的綏中縣城,向西南40余公里是王寶鄉石河口港。如果順利,這里將依托綏中港,建起一個新港口。
新金融記者從現場看到,一片面積1000畝左右土地已被整平,用石塊鋪就的道路伸向渤海,在大片土地的前方,同樣大面積的水域已被石頭墻圍了起來。
中國工程建設總局遼寧葫蘆島項目部值班人員介紹,眼前土地總共1000畝左右,其中包括原來的海水面積633畝,工程由大連港負責,并于2009年開始施工。據當地媒體報道,該港口由葫蘆島市政府、大連港集團有限公司、大唐國際遼寧分公司、國電東北電力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地處綏中港區范疇,其中一期工程總投資預計約40億元。
據田浩介紹,綏中港區是老葫蘆島港的延伸或者是擴展,基于空間規模和環境保護的考慮,更好地為遼西、蒙東腹地經濟發展服務,成為未來遼寧西部地區的重要公共港區。重點服務于綏中濱海經濟區,并輻射至興城臨海產業區等,主要經濟門類為倉儲物流、石油化工、煤化工與商貿服務。
讓人意外的是,整個現場卻空無一人,更不見施工設備。上述值班人員坦言,2012年春節后,該工程停工,據說其并沒有獲得國家有關部門的審批。“到今年秋天,將交由營口港負責建設。”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