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行業分析

用“四網合一”科技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下)

2012-5-17 22: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洪濤
    當前國內有兩大網點遍布農村最廣的網絡體系:一是郵政體系,二是供銷合作社體系。雖然,政府有關部門出臺的相關政策,幾次提到利用這兩個(郵政和供銷社網絡)可供利用的寶貴的農村市場資源,但在這方面,卻“雷聲大雨點小”。
    農村流通網絡資源的運用應發揮政府與市場機制的兩個方面的作用,需要政策的落實。主要政策歸納起來,有:“十二五”物流振興規劃、商貿物流指導意見、冷鏈規劃、電子商務規劃、農村龍頭企業產業化發展指導意見等。認真落實才能夠產生較好的經濟、社會、生態的效應。
    重構農村流通體系
    認真研究農村流通體系
    農村流通體系是由農產品流通體系、農村日用工業品流通體系、農用生產資料流通體系、農村再生資源流通體系、農村生活服務體系、農村商務體系、農村信息體系等。重點研究在“三網融合”+物聯網(四網合一)的基礎上完善農村流通體系,探討在科技基礎上的協同關系。
    探討“四網合一”科技促進農村流通現代化
    緊緊圍繞“賣難買貴”問題研究農村流通體系,從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為著力點進行研究。在農村流通體系中,政府引導的,創造性良好的競爭環境,鼓勵多種流通組織發展現代供應鏈體系,用“四網合一”科技逐步提高流通體系的現代化水平,從而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
    在“三網融合”+物聯網浪潮下,完善農村流通體系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如智能商品生產,在電子標簽的基礎上建立肉菜蛋奶追溯體系;智能交易,采用網上交易、POS結算、電話及移動商務等;智能物流解決農村冷鏈物流的無縫對接;智能交易環境,逐步改善農村交易環境;實現智能消費,使體驗性消費引領農村消費時尚。經過5年的努力,使農村流通體系初步實現智能流通的基礎條件。
    探討“6+6+5”體系
    按照農村流通體系圖進行研究,農村流通體系是一個大的系統——“6+6+5”體系,而不僅僅就某一個方面。但是,必須考慮其整體結構優化與協同。
    加強重點和難點研究
    農村流通體系概念十分混亂,如農村流通體系概念、“短流通”、“農超對接”、大宗商品交易及交易所建設、農村市場體系基礎科學的研究等,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三網融合”是指寬帶信息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的融合,物聯網包括“兩化融合”、M2M、RFID、傳感網等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需要智能農業與智能流通的對接。但是目前,智能流通還沒有列入“十二五”規劃,傳統農村流通體系需要升級與改造。
    農村流通體系與“四網合一”(三網融合+物聯網)的融合,需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同時,物聯網作為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也面臨著新的技術革命。如北斗衛星將逐步取代美國GPS技術等,需要與農村流通體系創新緊密結合。
    農村人口較多、外出打工流動性大,農產品、農資、日用工業品、再生資源回收量等流通規模較大,客觀上要求流通渠道多樣化。我國是一個農產品生產大國、流通大國、消費大國。據統計,2004~2011年我國糧食連續8年豐收;2011年糧食、棉花、油料、糖料、烤煙、茶葉、肉類、牛奶、禽蛋、水產品、蔬菜、水果等16年來全面增產,總產量(不含木材)接近17.60億噸,其中蔬菜就達到了6.77億噸,增長4%。
    農村流通體系具有復雜性、系統性等特點,現有“條塊分割”是現代流通體系完善的難點。“11個部委辦管一頭豬”、商貿企業、糧食企業、供銷合作社組織、醫藥、農資、石化、煙草、食鹽、郵政、電信等網絡體系還不能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資源整合需要一個協調機制。
    加快農村流通現代化政策建議
    農村流通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農村流通體系應加快由傳統向現代化跨越。“四網融合”應成為一個重要組織部分,加快“四網合一”在不同的農村流通體系領域進行試點,加強規劃,促進其體系的升級。主要觀點:
    ①農村流通體系應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橫向的、縱向的、保障的有機整體,避免“諸侯經濟”、“條塊分割經濟”的存在。
    ②完善農村流通體系發展協調機制,從“全國物流一盤棋”的角度,組建由相關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及有關專家組建旨在促進農村流通發展的協調性組織,研究、制定符合的產業政策和總體規劃,做好物流中心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并使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
    ③為農村流通組織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國家建立和完善國內的市場準入、市場競爭、市場秩序等法律法規體系,克服市場自發的無序性,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建設。整合資源,加大投入,進一步簡化物流企業立項審批程序,成立由各職能部門組成的一站式管理服務機構,統一協調有關事宜。同時通過一些政策性法規,扶持企業的發展。例如政府在征地、稅收等方面給予企業一些優惠政策等。
    ④完善農村流通體系的“665”重點支持體系建設。
    一是完善稅費征管政策體系。應努力完善農村流通的稅費征管政策,加強和改善對稅費征管工作的領導,協調好各方利益關系。
    二是建立農村“四網合一”的運營體系。由于農民面臨自然、市場、政策等因素影響較大,應成立由氣象、貿易、供銷、統計等部門參與的農產品市場預測預報體系。采用GIS技術、遙感技術對農產品及時分析預測和發布,為農村流通網點布局規劃提供服務。
    三是要抓好農產品物流的標準化體系建設。在物流用語、計量標準、技術標準、數據傳輸標準、物流作業和服務標準等方面,制定能夠與國際同行業接軌的標準,而且要強化應用。
    四是建立農產品質量監測監督體系。設立由農業、科技、貿易、工商、質檢等部門參與的農產品質量監測監督體系,探討綜合執法模式,探討由“點監控”為“鏈監控”轉變。
    ⑤抓緊培育代表農民利益的農村流通中介組織。通過流通中介組織可以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保護農民利益,實現農產品運銷規模化、系列化、集約化,提高農村流通效率。
    ⑥鼓勵創新具有中國特色農村流通服務信用體系。通過協會和有關評估機構,采用民主評議形式,對農村流通各主體進行信用等級評估,每年發布一次信用等級,逐漸建立信用體系。
    ⑦加大肉禽蛋奶等生鮮產品的智能化、可識別、可追溯、可控制、可移動等試點、研究和開發投入力度。鼓勵科研單位與農村流通組織有機結合,在農產品加工包裝、儲運保鮮、信息通訊等技術上不斷有新的突破,促進新一輪農產品物流技術的改造創新、升級換代。加大“四網合一”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力度,鼓勵高等院校按照市場需求開設相應專業及課程,為現代農村流通培養高級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
    ⑧促進中外合作,大力加強引進外資和技術力度。通過引進、吸收、轉化國外先進物流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我國農村流通的發展水平,使我國農村流通的發展走上快速、協調、健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⑨形成多層次的農村流通體系的聯動機制:(1)政府組織-行業協會-企業三個板塊;(2)涉及農村生產組織、流通組織;(3)涉及運輸企業、倉儲企業、商貿企業、郵政與電信企業、石化企業、合作組織;(4)涉農產品物流運輸、倉儲設備提供商、技術提供商、信息服務商;(5)涉農各種批發市場、菜市場、集貿市場;(6)各種生鮮超市店等;(6)農產品產業集群、市場集群;(7)涉及到各種物流和冷鏈技術;(8)涉及到許多農村網站與智能流通科技。
    按照橫-縱-保障“665”框架體系來研究農村流通體系,并探討“四網合一”基礎上的農村流通體系。探討在系統、整體農村流通體系的智能產品、智能交易、智能物流、智能交易環境、智能消費,按照一網多用、多種經濟成份、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少環節的理念來研究農村流通體系。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