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縣域經濟發展態勢良好
2012-5-14 9: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漳州堅持區域協調聯動發展,推進沿海地區率先發展,帶動內陸地區加快發展,全市縣域經濟發展態勢良好。
我市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堅持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思路,發揮縣域各自優勢,找準發展定位,主動加強協作,努力形成資源互補、布局互聯、產業互動、統籌發展的良性態勢。扶持平和、詔安、南靖3個原中央蘇區縣,漳浦、云霄、長泰、華安和其他革命老區縣,3個民族鄉和32個民族村等少數民族地區,以及海島、水庫庫區等欠發達地區發展,增加欠發達地區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基礎設施等方面投入,努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強化欠發達地區與沿海發達地區經濟協作,扶持培育一批協作示范工程和重點骨干項目,提升欠發達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我市還強化縣域項目培育,每年在縣域持續策劃生成一批民生工程、一批產業升級和一批基礎設施項目等,形成“投產一批、續建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滾動發展態勢,為“十二五”期間縣域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提供項目支撐。加大重點項目建設力度,每年篩選一批縣域省市重點項目,增強重點項目的支撐帶動作用。集中力量實施事關發展、惠及民生,展示形象的“雙十建設工程”(涉及縣域的項目),包括古雷石化基地、特殊鋼鐵基地、光伏玻璃基地、光電科技基地、農產品物流城、花卉物流中心、碧湖中央商務區、南太武濱海新港城、東山生態旅游島、福建土樓(南靖、華安)生態旅游區的十大產業項目工程;沿海大通道、廈漳第二跨海通道、廈漳城際軌道交通、漳州軍民合用機場、“三館一中心”(市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和體育中心)、奧林匹克體育公園、陳元光漳臺文化公園、漳州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市區第二飲用水源、九龍江防洪排澇工程等十大基礎設施與民生項目工程。
在服務縣域經濟發展中,我市努力健全服務機制,完善項目服務配套,打造務實、高效、有吸引力的投資軟環境。建立項目動態跟蹤服務制度,縮短審批工作時限,開辟審批“綠色通道”,有效地提高辦事效率和效能,促進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到2015年,縣域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市比重要達到84%以上,力爭每個縣(市)經濟總量均超過85億元,其中超過500億元的縣(市)達到2個,100億元至500億元的縣(市)達到6個。(邱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