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農村現代流通網絡框架助推消費市場變化

2012-5-14 9:3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日常用品趕大集,大件商品跑市里”曾經是廣大農村群眾消費的寫照。在一些山區,群眾從家里趕到集市甚至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 
  然而,農村消費的這一困局隨著從2005年開始在全省實施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而悄然改變。
  一批批連鎖經營、統一配送、開架銷售的農家店開到了村里,農民群眾不用進城就能買到與城區同質同價的商品。2005年至2010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年消費支出由1789元提高到3399元,農村消費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而隨著“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深入推進,農村商品質量安全大有改觀,同時,全省農村現代流通網絡框架也逐漸形成。
  超市開到家門口
  省級每年配套補助資金2350萬元,助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
  富民縣款莊鄉拖卓村委會拖卓村地處山區,從村里到最近的集市要走20公里的山路,村民平日里購買日常用品,只能到村邊一家上世紀90年代初開的“祿喜”副食店。2005年,縣商務部門考察后,把小店納入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試點加盟店。在政府補貼下,小店進行了徹底的裝修,添置了鋁合金貨架、玻璃柜臺,補充了貨物,還引入了制度化管理,變成了一個小超市。商店有了固定的配送單位,日用百貨、農資等貨品,只要店主一個電話,就會送上門來。
  “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作為商務領域建設農村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抓手,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2005年,省級財政配套資金500萬元,2006年配套1000萬元,從2007年起,省級每年配套補助資金2350萬元,并延續至今。農家店補助實現了1:1資金配套,這樣的扶持力度在全國來說也是位于前列的。
  幾年來,我省在農村著力建設連鎖經營、統一配送、開架銷售以經營日用品、農資為主的農家店,構建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使得農村商業設施總量不斷增加,經營品種大幅增多,大大改善了農村群眾的消費條件。經過標準化改造,引進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業業態,農村的商業面貌正逐步與城市接軌。改造后的農家店統一標識、統一布局、統一采購、統一經營模式,努力解決農村居民消費不安全、不實惠、不放心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各地農家店在拓展經營范圍,增強網絡綜合服務功能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探索。許多農家店通過“一網多用”,為周邊農民提供各項綜合服務,例如提供家電供應、話費充值、彩票銷售甚至照相、理發等多種服務。拖卓村的“祿喜”副食店如今除了經營小超市,還先后辦起了藥店,代售電話費等經營項目,也購買了農村生產技術、文化娛樂類的書刊,供村民查閱使用,并針對農村建房的實際,開辦了代銷水泥業務。
  各“農家店”還簽署不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承諾書,一系列措施為農民消費系上了“安全帶”。許多農村夫妻店、小賣部在先期試點的農家店帶動下,也將店面裝修改造成了小超市,開始開架經營。陸良縣三岔河大溝村開小商店的胡昆建,從在外地上大學的兒子那里得知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后,多次前往縣商務局申請,終于把原來的小店改造成了標準的農家店,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牌匾發放到他手上時,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牌匾小樣用快遞郵寄給兒子。

整理新貨架


  現代物流進大山
  目前建設改造商品配送中心達439個,每個縣平均擁有3個
  "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就是在農村發展連鎖經營,只有做到統一采購、統一配送才能實現規模效應。”省商務廳副廳長王開良說,云南農村市場點多、面廣、線長,配送成本高,而農村居民對于產品價格的敏感度又高于城市,發展高效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至關重要。
  隨著“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推進,云南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全面鋪開,到去年末,全省累計建設改造農家店22210個,全省鄉鎮覆蓋率達到100%,行政村覆蓋率達到70%,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為代表的現代流通方式在我省農村市場快速成長。
  大理市泉源商貿有限公司是“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承辦企業之一,2007年成為大理白族自治州“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州級配送中心,承辦了劍川、云龍、洱源、漾濞等6個縣的建店、配送。5年來已經建成標準農家店1063個,同時建成了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對所建農家店進行直接配送商品到戶。配送日用消費品、副食品、洗滌用品等70多個廠家的1000余種適合農村市場需求的商品,平均配送率達到60%以上,能夠實現點對點、門對門的快速配送。公司現有物流配送車50部,一些農家店也自己購買了面包車、小貨車。
  目前,全省全覆蓋、多層次的農村商品配送體系已經初步形成,逐步破解了開拓農村市場的難題,大大緩解了農村物流成本高的問題。據有關部門統計,截至去年底,我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承辦企業已經達到152家,平均每個縣有1家以上,建設改造商品配送中心達到439個,每個縣平均擁有3個。通過“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各地培育出了一批實力強、信譽好、有責任心的優秀農村商貿流通企業。
  “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還吸引了包括天盟農資連鎖、中國郵政、一心堂藥店、各地供銷社系統等一批實力雄厚的企業和機構前來加盟,“這些企業在農村有龐大網點資源,通過優勢資源整合,農家店得以"無處不在"。”省商務廳市場體系建設處楊學斌副處長這樣說。
  “十一五”期間,全省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累計實現1890.55億元,比“十五”期間凈增加968.6億元,累計增長110%。如今,這項工程的實施,還帶動了全省6萬多人就業,受惠農民達到2000多萬人。僅大理泉源公司一家,目前就有300多員工,其中不少是下崗職工、農民工和剛畢業的大學生。
  搭建致富新紐帶
  “十二五”末,力爭農家店覆蓋100%的縣、鄉鎮和90%的行政村
  “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一方面是讓企業了解農村消費需求,開發適合農村市場的日用消費品和農業生產資料,另一方面還把城市對農產品需求的信息傳遞給農民,讓農民按市場需求生產。”王開良說。
  在我省,約占全省總人口70%的農村人口,消費額僅占全省的21%左右, 農村每百戶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大大低于城市,農村市場的潛力很大。但另一方面,農村大量農副產品因為信息不暢通,很難對路賣出好價錢,在農業生產的數量和品種上農民常常只是“憑感覺”做決定。
  “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讓越來越多的農家店利用方便的雙向物流系統承擔起了“信使”的功能,不少農家店還主動聯系收購商,銷售當地的土特產品。
  陸良縣清河、炒鐵等村的農家店每年收購馬鈴薯1000多噸運銷到沿海大城市;太平哨、甘河等村的農家店每年收購5000多噸蘿卜;華坪縣新莊鄉臘么農家店每年從農戶手中收購價值80多萬元的農副產品……在一些村子里的農家店,晚飯過后村民們都會到這里聊天、交流信息,農家店儼然成了信息交流的紐帶,緩解了農村“買難賣難”的問題。
  目前,農家店的信息化建設正全面展開,在玉溪、大理、保山3個州市已有100個農家店作為試點,今年,將逐步在全省進行推廣。農家店信息化建設,一方面是搭建工業品下鄉的信息化平臺,運用電腦、POS機等設備,實現網上采購、商品訂購、物流配送、消費結算等作業的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為農產品進城提供信息服務,實現農產品網上銷售、外出務工信息服務、農業生產技術查詢等各方面的綜合信息服務功能,讓農家店真正成為農村致富的新紐帶。
  云南山高路險,農村交通條件相對較差。幾年下來,承辦企業的配送車輛損耗較大。今年,省商務廳積極協調,將為每個州、市的承辦企業各配置2輛配送車,在有效減輕企業負擔的同時,也讓“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據介紹,“十二五”期間,省商務廳繼續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到“十二五”末,將累計建設改造農家店3萬個,力爭農家店覆蓋全省100%的縣、100%的鄉鎮和90%的行政村;累計建設改造農村商品配送中心600個,全省平均對農家店的配送率達到60%以上。
  不久的將來,云南的農村居民,一走出家門,就能體會到農家店帶來的方便、實惠、放心的消費。
  記者 張若谷 陳保江 (云南日報)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