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質量強區”再獲突破
2012-5-10 8: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當今世界,現代物流業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綜合實力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
大力打造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發展成為長三角區域規模最大的物流產業集聚區之一,被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列為物流服務標準化國家級試點。2011年以來,開發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兩輪驅動”的發展戰略,深入推進質量強區,根據《開發區現代物流園區發展規劃》的部署,以標準為手段,以項目為載體,助推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物流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物流運作走向規范化——
規模以上物流企業標準化覆蓋率達95%
2011年4月21日,一場國家物流服務標準化試點啟動大會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現代物流業,已是發展高端服務業必不可少的產業依托,受到了開發區上下的高度重視。開發區的物流服務標準化工作,正式被列入國家級試點項目。
試點一年來,標準化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凸現。從經濟效益來看,2008年開發區本土物流企業營業收入約7.6億元,2011年則為13億元,幾乎實現翻番。從社會效益來看,通過信息化和標準化手段的應用,物流服務走向無紙化辦公、綠色物流,車輛調度、貨物裝卸及資源共享等方面的標準化運作,有效降低了空車運輸率、貨物損害率,能源消耗及用工成本等物流通病問題得到初步解決;標準化人才隊伍的建設和作業流程的標準化使作業差錯率、及時到貨率等方面得到較大改善,客戶滿意度穩步提升,開發區物流行業的知名度和綜合競爭能力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
夯實物流產業基礎,引導企業規范化運作成為試點工作的首要任務。物流服務標準化,要求在運輸工具、包裝、裝卸、倉儲、信息,甚至資金結算等方面采用統一標準,以達到物流效率的最大化。
目前,全區物流企業培訓面和宣貫面達85%以上,為企業培育標準化人才160余名,已推動60%的物流企業實質性開展物流服務標準體系建設,規模以上企業標準化覆蓋率達95%,70%以上物流企業內部應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物流服務業務。隨著企業標準化意識的提升、標準化人才隊伍的壯大、標準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必將大大推動物流作業效率的提高、物流成本的降低及物流服務滿意度的提升。
富日物流就是開發區物流標準化的先行者之一。在標準化項目制定實施過程中,富日物流建立了新的第三方物流服務標準化信息平臺,企業內部應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物流服務業務。公司采用標準化的物流計量、貨物分類、物品標識、物流裝備設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統和作業流程,加速標準推廣應用,協調解決企業各部門之間銜接不暢、標準之間不配套等問題,提高物流的標準化程度。還利用開發區高校資源,籌建現代物流標準化基地,組建標準化專業隊伍。
搶占行業制高點——
區域物流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
2011年參與2項國家標準和3項地方標準的制定,與邵逸夫醫院、省新華醫院和省人民醫院等推廣條碼技術應用,建立倉庫高速分揀系統……華東醫藥供應鏈管理(杭州)有限公司去年列入國家級服務標準化試點企業以來,成果累累。 位于下沙的新物流基地,今年投入運行,將著力打造成為國內先進、浙江第一的符合國家現代物流標準的現代化藥品物流中心。
物流業的標準化運作是大勢所趨。開發區借助國家物流服務標準化試點平臺,引導和幫助企業在我國物流標準化工作大發展時期,積極走出去,抓住機遇,搶占標準化話語權,爭做一流企業和行業龍頭。經過多方努力,共有6家企業參與,以開發區企業為主承擔的2項杭州市地方服務規范已制定并發布;以企業為主申報的2項省級地方標準已獲得立項;幫助開發區4家物流企業參與制定2項國家標準及應用試點。國家、地方標準的制定,使開發區物流企業朝著搶占行業制高點的方向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同時,項目試點辦與浙江省標準化院聯合在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籌建了省級重點實驗室——物流信息技術實驗與評價基地,開展實體物流標準可行性評價、物流設置建議性評價及標準研制實踐;將中國計量學院與八方物流等十余家龍頭物流企業聯合起來,建立物流標準化人才實訓基地。物流行業的產學研結合開始起步。
按照《開發區現代物流園區發展規劃》,總體目標是把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為杭州市乃至浙江地區最大的非集中型物流園區,最終形成“一心四區”,實現一平臺,四大功能體系的物流總體布局,以現代物流驅動開發區生產型服務業發展,形成現代物流業與現代制造業的共振互惠,最終實現開發區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兩輪驅動”。中期目標是,到2015年,可實現網上物流交易額50億元。培育年營業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10—15家,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3—5家。遠期目標是,到2020年,開發區內物流企業總數達到200家左右,3A級以上企業總數超過20家,其中5A級企業5家。開發區企業物流服務外包達80%以上。
標準引領作用顯現——
物流資源
向規模化標準化信息化平臺集聚
浙江八方物流有限公司是開發區納入國家物流服務標準化試點建設的重點物流企業之一。啟動標準化進程以來,八方物流建立了49項物流服務標準化制度,以受控形式裝訂成冊,做到有制可循,有本可依。
“自公司執行標準化制度以來,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經濟利益等都有了顯著提高。”八方物流相關負責人介紹。標準化制度出臺實施后,從管理者到員工,都能夠嚴格要求自己,管理水平和服務意識得到有效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顯著增強。從管理上講,標準化能使物流系統與其他分系統相互協調配合,保證系統的統一性、一致性及各環節的有機聯系,是實施物流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證。從工作效率和經濟利潤來說,企業內員工所積累的技術、經驗,通過文件的方式得以保存,就不會因為人員的流動而使整個技術、經驗跟著流失,這樣就把個人的經驗(財富)轉化為企業的經驗(財富)。此外,更因為有了標準化,每一項工作即使換了不同的人來操作,工作效率和工作結果也不會因人而異,大大地提高了物流成效。
創建國家物流服務標準化試點區是以標準作為手段,使標準的引領作用達到最大化,最終目的是要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在試點帶動下,開發區物流行業已逐步走向規范化運作,整體發展水平得到提升。現階段看,對產業結構的引領作用開始顯現。
物流業態布局開始發生變化。物流資源開始向規模化、標準化的高水平現代物流企業集聚,傳統的依靠價格競爭開始向依靠服務質量、服務品牌競爭轉變,一些小、亂、散的傳統運輸或倉儲公司出現關停或被規模化物流公司(平臺)并購。截至目前,開發區的物流公司已從2009年的百余家變成現在的50余家,物流產業開始走向規模化運作,由試點帶動的關停并轉作用得到發揮。
新興物流業態醞釀產生。以標準化和信息化為手段的綜合物流網絡服務平臺已正式運營。如浙江八方物流有限公司在國家物流服務標準化試點和省級物流快運網標準化試點帶動下,以全國各地物流供應商和物流基地為依托,投產建成物流網絡服務平臺,成為介于第三方和第四方之間的綜合物流供應商,并獲得浙江省服務名牌企業稱號。開發區的物流企業正在將服務觸角伸向全國。由浙江和達物流有限公司承建的開發區綜合物流信息大廈,將于明年竣工驗收,已與杭州市標準化研究院合作,開展全國運輸車輛的代碼驗證,打造高水準的企業信用信息平臺。
開發區不斷創新創優,突出亮點特色,努力推動質量強區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國家物流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的推進,必將為開發區轉型發展提供又一個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