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內河資訊

廣東發力綠色內河水運發展

2012-4-6 13:1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廣東省《關于加快內河水運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近日出臺,這標志著上萬公里的內河水系資源得以“盤活”,廣東開始發力綠色內河水運發展。 
  現代內河水運 
  高等級航道里程占全省總量三成 
  相關資料顯示,廣東內河可通航里程達11843公里,水運量僅次于長江居全國第二位,貫通21個地級以上市63個縣(市、區),“這幾乎占全省所有縣(市、區)的一半以上”。 
  根據實施意見,到“十二五”期末,全省高等級航道里程達到1300公里,占全省航道里程的30%;內河運力規模達到800萬載重噸,單船平均載重達到1000噸,貨運量在綜合運輸中所占比重達到15%。 
  此外,廣東還將重點建設西江干線、北江干流航道等高等級(1000噸級以上)航道,開展榕江、韓江、那扶河等內河及其出海航道建設,在北江、東江建立船閘運行聯合調度機制。 
  實施意見指出,到2020年,廣東將建成航道安全暢通、港口布局合理、水陸銜接、河海貫通的內河水運基礎設施新體系,“逐步建立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現代內河水運體系,實現水運強省目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淘汰小型老舊船舶也是實施意見的重要內容。廣東計劃到2020年,內河單殼油船、化學品船,船齡20年以上載重300噸以下的高能耗、高排放、低性能船舶退出營運市場。 
  據省航道部門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介紹,內河航運具有運距長、運量大、能耗低、占地少等獨特優勢,這或是廣東發力建設綠色內河水運的“初衷”。對于運輸而言,水運具有其它運輸工具無法比擬的優勢,公路、鐵路、水運每千公里運輸周轉量能耗比是14:2:1,“在交通運輸工具中,水運是最低碳環保的”。 
  珠江門戶戰略 
  “鐵水聯運”放大水運替代效應 
  一直以來,由于水路運輸體系配套并不完善,廣東主要大宗商品通過水路運輸的比重并不高,覆蓋范圍也與全省的水運覆蓋面積不成正比。 
  根據實施意見,廣東將通過整合資源、改造老舊碼頭、清理整治簡易碼頭和臨時作業點等形式,沿西江、東江、北江和榕江、韓江等水系干線和珠江三角洲航道網建成一批集約化程度較高的港區,到“十二五”期末內河港口年通過能力提升至2.5億噸。 
  同時,實施珠江門戶戰略。重點開展廣州南沙港區至西江干線3000噸級通道研究和建設,優化珠海高欄港區至西江干線通道,力爭到2020年形成西江干線至珠江口港口群兩條主通道。使珠江口港口群成為珠江水系通向港澳和世界的重要門戶。 
  在港口等“硬件”設施改造好后,廣東將引導大宗貨物選擇水路運輸,促進形成水運“替代效應”,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北江沿線至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水泥等大宗貨物水路運輸量比重由2011年的10%提升到30%,到2020年北江干線沿岸大宗貨物水路運輸量比重達到50%。 
  在發揮水運的“替代效應”之前,如何加強鐵(路)水(運)的組合效應至為關鍵。2011年11月底,廣東省交通運輸部門和廣州鐵路(集團)公司就廣東鐵水聯運進行“強強聯合”。鐵路部門將大力推進裝卸線向港口碼頭延伸,加快廣珠鐵路、廣州南沙鐵路的建設,對惠州、茂名、粵東等在建港口項目提前做好規劃,完善鐵水聯運的鐵路線路接駁、裝卸設備等各相關設施。 
  業內專家表示,內河航運特別適合于煤炭、礦石、原材料、集裝箱等大宗貨物運輸的需要,有利于鋼鐵、石化等產業的集聚,推動流域地區經濟增長。 
  摒棄“重陸輕水” 
  創新啟用“地主港”模式 
  長期以來,由于部分地方部門“重陸輕水”觀念的存在,導致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加上地方利益格局錯綜復雜,從而影響廣東乃至整個珠江水運發展格局。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從“九五”至2008年,珠江水系內河航道建設投資只有72億元,僅相當于10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投資規模。與之形成明顯對比的是,長江僅在2008年投資就達166億元。 
  業內專家告訴記者,與國內相反,歐美極為重視內河航運,萊茵河、密西西比河都堪稱這方面的典范,特別是美國,早在100多年前便由軍方全權負責內河的規劃、建設與管理,從而使內河成為真正的運輸大動脈。 
  為解決這一問題,實施意見要求,省財政要進一步加大對內河水運的投入,支持航道建設和維護、內河老舊碼頭改造、船型標準化和淘汰老舊船舶,各地財政要相應增加對內河水運的投入,扶持內河水運加快發展。 
  同時,為進一步對全省水運進行“活血”,實施意見還表示,要綜合運用財政和貨幣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水運的信貸投放,并利用土地、岸線等資源依法依規設立地方融資平臺,在有條件的地市引導發展“地主港”建港模式。 
  業內專家表示,實施意見的出臺,無論是在港口、航道等“硬件”建設方面,還是在資金投入、平臺模式、“地主港”模式等“軟件”創新方面,都較以前有了相當大的提高,“這標志著廣東內河水運發展進入全新階段”。 
  名詞解釋:地主港 
  “地主港”建港模式是指政府委托特許經營機構對港區及一定范圍的土地、岸線、航道等進行統一開發,并以租賃方式把港口碼頭租給國內外港口經營企業進行經營,實行產權和經營權分離。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00個集裝箱碼頭/港口中大部分都按“地主港”模式的原則管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