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順差”釋放宏觀調控利好信號
2012-4-28 14: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重連續下降,表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效顯現,經濟增長正在從外需拉動更多轉向內外需均衡拉動。幅度較小的順差有助于改善我國的國際貿易環境,也能夠緩解貿易摩擦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2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改變了去年第四季度經常項目順差而資本項目逆差的格局,重新出現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雙順差”。業內專家表示,經常項目順差收窄,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進一步下降,資本項目重回順差,外匯儲備增勢進一步放緩,這都表明目前我國國際收支總體更加趨于平衡。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勢頭總體良好,涉外經濟活動趨于活躍。此前商務部通報一季度外貿進出口增長了7.3%,對此,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李健表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歐洲呈現溫和衰退,美國經濟復蘇中有利因素在增多但能否持續有待觀察。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外貿前3個月取得7.3%的增長實屬不易,但未來可能面臨的困難仍然比較多。外匯局相關數據顯示,一季度,經常項目順差247億美元,其中,按照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計算,貨物貿易順差217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182億美元,收益順差185億美元,經常轉移順差27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經常項目順差收窄,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進一步下降。初步估計,一季度經常項目順差247億美元,同比下降14%,經常項目順差與當季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1.4%,較上年全年下降1.4個百分點。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通常情況下,國際上將經常賬戶盈余控制在GDP的4%以內視為國際收支平衡的重要指標。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重連續下降,表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效顯現,經濟增長正在從外需拉動更多轉向內外需均衡拉動。另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幅度較小的順差有助于改善我國的國際貿易環境,也能夠緩解貿易摩擦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與去年第四季度相比有明顯變化的是,一季度資本項目重回順差。一季度資本凈流入規模(含誤差與遺漏,下同)達499億美元,同比下降56%,而去年第四季度為逆差481億美元。有關專家認為,這與在美歐主權債務危機影響下,國際資本避險情緒加重、跨境資金凈流入套利傾向減弱、資本和金融項目轉為凈流出有關!耙患径仍佻F資本凈流入主要是因為國際市場環境改善,全球投資風險偏好上升,資本回流新興市場!敝袊嗣翊髮W經濟學院教授鄭超愚如是分析。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的國際收支狀況既體現了國內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涉外經濟政策調整的成效,也反映了國外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還顯示人民幣匯率正逐漸趨于合理均衡水平。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表示,在全球經濟疲軟的情況下,中國政府積極加強宏觀經濟調控,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國際收支日趨平衡。未來,中國政府將繼續加強宏觀調控,加快結構改革,保持經濟的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有專家建議,未來應積極探索逐步放開資本賬戶的體制機制及配套措施,鼓勵對外直接投資,實施資本“走出去”戰略。放寬居民境外投資限制,采取多種措施促進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與此同時,央行日前宣布自4月16日起擴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浮動幅度。我國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一大目標是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傮w看,深化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有利于在人民幣匯率趨近合理均衡水平時,讓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更大作用,促進我國國際收支狀況朝著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完善外匯市場的自我平衡能力,減緩外匯儲備的積累。
外匯局此前發布報告,預計今年我國國際收支仍將保持順差,但順差大幅減少、波動加大,國際收支進一步趨向平衡。首先是受累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將對我國出口增長帶來不利影響,但我國儲蓄大于投資的結構性問題短期難以逆轉,包括貨物貿易在內的經常項目有望繼續保持順差。此外,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落實各項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和促進進口的政策措施,將促進外貿發展更加均衡、經常項目收支進一步趨向平衡。與此同時,外部沖擊沒有改變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長期趨勢,國際資本尤其是長期資本可能繼續大量流入我國。發達國家的結構性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國際經濟金融將持續動蕩,我國可能面臨跨境資本頻繁進出的風險,甚至不排除出現階段性的套利資本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