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冷鏈物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重視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投資這片尚未開拓的藍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像雨后春筍一樣發展起來。那么,在建設進行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應該如何對冷鏈物流進行合理的規劃?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有著多年冷鏈物流規劃經驗的北京眾德冷鏈
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萬秋。
站在食品安全和品質的角度講,易腐食品物流必須采取冷鏈物流的模式。之所有很多企業采用非正規冷鏈物流方式(如冰塊+棉被等)配送易腐食品,不僅是因為有關部門缺乏有效監管,更重要的在于冷鏈物流的成本是普通物流模式的3~5倍,讓企業不得不采用這種投機取巧的行為。“想更好地推廣冷鏈物流的發展,必須要降低其運營成本。而有效降低成本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良好的冷鏈物流規劃管理。”北京眾德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萬秋告訴記者。
規劃有效降低成本
“以1噸易腐食品為例,如果減少一個出入庫裝卸環節,可以節省40~60元的裝卸費,而這部分費用大約相當于冷藏庫30天的租金,冷凍庫15天的租金。”談到易腐食品冷鏈物流良好規劃的好處,李萬秋告訴記者,良好的冷鏈物流管理規劃有兩個主要作用:一是可以對溫度進行有效控制,保障食品安全;二是可以有效降低
物流成本,而且節省的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
李萬秋說,物流成本占據了食品生產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而且越低端的食品物流成本越高,主要是因為沒有達到規模優勢。目前,蔬菜、水果生產成本中60%~80%是物流和交易成本,冷凍產品則占到了30%~50%。
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要經過七八個環節的流通過程,即便是現在流通環節最少的“農超對接”,也至少需要3個環節。而在現有的環節中,大部分還不具備冷鏈物流能力。按照今后的發展規劃,這些環節都要改為冷鏈物流模式,這就需要大量的投資來改善其傳統模式。李萬秋說,要想使這些投資項目達到最優的效果,就必須做好前期規劃。
在農產品冷鏈物流規劃里,分為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顯性成本包括土地使用、水電消耗、設備投資和物流運營費用等;隱性成本卻不被大多數人所重視——其戰略定位,包括冷庫地點的選擇、冷庫建筑模式,冷庫規模和建筑布局等。而實際上,這部分隱性成本也是相當大的,畢竟前期投資是一次性的,長期的營運才是最大的開銷。因此,冷庫建設必須采用標準的規范流程,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有行業專家參與,共同評估。比較不同的方案,采用適合企業自身投入和長期發展的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冷庫選址在冷庫建設中是非常關鍵的環節,既要著眼于現在的需求,還要考慮到企業未來的發展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又要有效協調庫房與城市距離,以及配送成本之間的矛盾。“以北京為例,食品物流中心距離城市每遠出10公里,配送成本就會增加4%~7%,所以這兩者是必須協調的。”李萬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