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冷鏈物流 供港蔬菜有點難
2012-4-26 10: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盡管成功拿到了重慶首張進軍港澳蔬菜市場的“綠色通行證”,武隆商人譚榮卻還是笑不出來。這是因為,從今年5月1日開始,他的公司就要向香港、澳門的數百個菜市場大批量供應蔬菜了,但截至目前,仍沒法落實運輸蔬菜的冷藏車,讓譚榮擔憂的是,他的整個銷售計劃,很可能因此被全部打亂。
渝菜首獲港澳“通行證”
一直以來,重慶產蔬菜并未在香港和澳門市場打開局面,但譚榮的公司將改變這一局面。昨日來自重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消息稱,就在不久前,譚榮所創辦的武隆縣港峰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港峰農業)“首吃螃蟹”,在通過一系列“嚴格考試”后,部分蔬菜種植基地和供港蔬菜整理加工廠在該局完成了備案登記,獲得了我市蔬菜第一張進入港澳市場銷售的“通行證”。
重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表示,調查顯示,譚榮的公司日冷藏加工能力達500噸,蔬菜種植基地備案達1.8萬畝。完成備案登記,標志著武隆高山蔬菜可大批量進軍香港等地的市場,實現規模化生產。
已簽下1萬噸供應大單
“就在24日,我簽下了首筆來自香港市場的大單。”昨日,記者聯系上譚榮,他表示,港峰農業已與香港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香港綠田有限公司達成采購協議,年內將向香港市場銷售1萬噸武隆高山蔬菜。
這批訂單,包括菜心、娃娃菜、菠菜、卷心菜、大白菜等10多個品種。從今年5月1日起,每兩天將有一卡車重慶武隆蔬菜發往香港,單次發貨數量為20噸。預計從7月1日起,將實現每天發兩卡車,數量會逐漸增加。譚榮說,年內該公司在香港的銷售額,將達到7000萬港元以上。
計劃5年銷售3億港元
“高山蔬菜在香港很受追捧。”譚榮說,早在去年12月,該公司種植加工的40噸娃娃菜和紫甘藍銷往香港“小試牛刀”,市場反響很不錯,堅定了他開辟香港市場的信心。
重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證實,開辟港澳市場,不僅可提高武隆當地農戶的收益,還可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譚榮的說法或許更為直觀。他稱,一般說來,蔬菜在香港的售價是內地的2倍。而一些時令菜蔬,價格更貴,以今年3月份上市的菜心為例,在重慶的銷售價格為每斤3.8~3.9元,在香港市場上每斤卻能賣到16元人民幣。
譚榮透露,未來香港和澳門市場將成為該公司的重點。按照他的計劃,5年內港峰農業在港澳的銷售額將力爭達到3億港元。
冷藏運輸成最大瓶頸
訂單和“通行證”雖然都已敲定,如何解決運輸難題,如今卻讓譚榮火燒眉毛。
“我正在到處聯系運輸蔬菜的冷藏車。”譚榮無奈地說,按該公司的運輸需求,從今年5月開始,如果每兩天發一車,至少需同時確保12輛冷藏車運輸,才能滿足蔬菜周轉需求。不過,冷藏車每輛成本高達上百萬元,由于公司2007年才創辦,實力非常有限,無法自己出錢置辦專門的冷藏車,現在只能通過與物流公司合作解決運輸問題,“讓人頭痛的是,物流公司已明確表示,僅能滿足我們5月的運輸需求,無法保證長期合作。”
據了解,蔬菜運往香港需全程冷藏才能保鮮,單面車程需20小時左右。根據物流公司的運作方式,當冷藏車運貨抵達香港后,要等裝滿返程貨才能回渝,否則物流公司就會虧損。這意味著,港峰農業的蔬菜銷售將受制于運輸環節,周轉時間將大大延長。譚榮說,希望相關部門能出面協調,幫助他解決目前所遇到的困難。
我市冷鏈物流發展滯后
昨日,記者與市物流協會取得聯系。市物流協會副秘書長嚴文萃表示,譚榮所遇到的問題,關鍵癥結在于重慶的冷藏車總體規模小。經該協會粗略統計,目前全市擁有冷藏車的大型物流公司僅3~5家,車輛總數量只有100多輛,其中大部分車輛用于運輸奶、肉等商品,跑長途的車輛很少。
根據我市去年出臺的《加快重慶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實施意見》,由于我市冷鏈物流發展起步較晚,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設備嚴重不足,占全市庫容能力75%的19座冷庫集中在主城區,物流集散與城市居住功能矛盾日趨明顯。目前,全市現有冷藏運輸車170輛,年運輸量約35萬噸。萬人冷藏車擁有量0.05輛,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3。據悉,我市計劃到2015年,實現全市冷庫總規模達到70萬噸,全市冷藏車力爭達到2500輛,萬人冷藏車擁有量達到0.8輛以上。
相關
蔬菜進港澳需“考試”
記者昨日了解到,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供港澳的產品從種養殖基地,到加工、銷售環節,都需進行備案。此外,蔬菜的農藥殘留、重金屬、微生物等數百項指標,也必須通過安全檢測。如果沒有完成備案,重慶蔬菜就無法打開港澳市場的大門。在對港峰農業進行登記備案前,重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組成的備案考核組,共抽取了33個土壤和水樣,以及5個蔬菜品種的樣本進行農殘、重金屬、微生物等887項安全指標檢測與評估。
(孫黎明) 來源重慶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