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地鐵開建要到2020年以后
2012-4-24 12:3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自今年3月底《中山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通過專家評審會以來,中山將躋身地鐵城市的話題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有關中山2020年初步建成地鐵一、二號線的消息也引起了市民熱議。近日,本報就地鐵規劃建設時間表一事采訪了中山市城鄉規劃局,該局表示,有關2020年建成地鐵的說法并不準確,中山地鐵開建至少要等到2020年以后。
據了解,早在2008年,中山便啟動了“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研究工作,2009年初步形成了《中山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征求意見稿)》,隨后在2010年形成了中山市城市軌道交通遠期和遠景備選方案,并于2011年12月完成最終研究報告;今年3月29日,《規劃》通過專家評審會。
根據《規劃》,“遠景規劃”(到2050年)共有6條城市軌道建成,總長約153.08千米,其中地下線90.5千米,高架62.58千米,初步預計設置89個車站。其中,一號線和二號線被列為“遠期規劃”,根據此前相關媒體的報道,這兩條線將于2020年建成,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
據了解,地鐵建設需要經過嚴密的工可規劃及地質研究,所需時限較長。以廣州為例,該市從1965年啟動了第一次地鐵規劃與地質勘測,直到28年后才開始動工開建一號線,歷時4年開通一號線首段,歷時6年才全線貫通。從北京、深圳、廣州等大城市的建設經驗來看,從開工到運營至少需要4年時間。
近日,市城鄉規劃局局長張珂表示,目前中山進行的是包括地鐵在內的軌道交通線網及其走向總體布局的規劃。在規劃工作完成后,還將進行工可(工程可行性研究評估)、立項、審批等諸多程序,“按照外市的地鐵建設經驗,中山地鐵開建至少要等到2020年以后”。
延伸閱讀
地鐵開建須邁過兩道坎
高峰時段每小時客流量不足
城軌交通項目具有一次性投資大、運行費用高、社會效益好而自身經濟效益差的特點。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發展城軌交通應當堅持量力而行、規范管理、穩步發展的方針,合理控制建設規模和發展速度,確保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防止盲目發展或過分超前。”
根據《通知》規定,現階段,申報發展地鐵的城市應達到下述基本條件: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10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城區人口在300萬人以上,規劃線路的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次以上。據了解,中山在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國內生產總值方面均達到條件(該市2011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183.22億元、國內生產總值2190.82億元),但在城區人口和規劃線路的客流規模方面卻有待商榷。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中山常住人口數量達312萬,而城區人口數量(包括火炬開發區在內)尚不足百萬;規劃路線客流量方面,根據媒體報道,在《中山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推薦的遠景方案中,城市軌道交通高峰時段每小時最大斷面客流量僅超過1萬人次,離國家要求的“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以上”尚有一定距離。
不過,《規劃》是一個立足城市發展的前瞻規劃。有報道指出,根據該市城市發展規劃,到2020年該市市域總人口將達到42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378萬。屆時,客流量或將大幅度提升。
僅兩條線所需資金遠超去年財政收入
一二號線建成需資金超300億,去年中山地方財政收入183億
根據《規劃》的遠景規劃內容,到2050年,中山共有6條軌道建成:一號線從沙溪康樂路到馬鞍島臨海站;二號線從港口鎮環鎮北路到大涌鎮大涌西站;三號線沙溪鎮西站到南環路站;四號線從中山北站東面的興通路站到火炬開發區神涌站;五號線從火炬開發區祥興路站到南朗鎮翠亨站;六號線從康樂路站到小欖北站,總長約153.08公里。其中,“遠期規劃”中的一號線全長28.82千米,二號線全長25.71千米,兩線總長54.53千米。
而據內地大城市地鐵建設成本的預算,每公里地鐵建設成本為5億—6億元。以廣州為例,據《廣州市2011—2015年軌道交通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顯示,納入2015年前建設的新線有9條新線總長約248.7公里,資金需求量達到了1551.5億元,平均每公里成本造價約6億元。以此推算,中山一、二號線需要327億元,約為中山2011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83.22億元)的1.8倍;而6條軌道則需要900億元的投入,建設資金來源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從北京、深圳、廣州等地的地鐵建設模式來看,政府投入始終是一個主流資金來源。以廣州為例,二號線總投資119.59億元,其中政府投資83.09億元,占69%;三號線總投資149.96億元,其中政府直接投資96億元,占64%;四號線總投資150.59億元,政府直接投資90.35億元,占60%;五號線總投資168.88億元,政府直接投資101.28億元,占60%。從廣州市地鐵融資結構來看,市政府占融資的六成以上。根據《方案》,廣州將嘗試調整融資結構及比例,在財政性投入、市區共建、地鐵集團在沿線土地的整理開發和貸款發債等方面解決建設資金問題。
也有學者指出,采用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是一種公共部門與民營企業的合作模式)來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地鐵項目投資,是未來開拓地鐵建設投資渠道的一個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