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企扎堆“藍海”未必是出路
2012-4-24 11:4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喬仁杰
最近幾年,日益窘迫的生存環境,持續發酵的高利貸暴利盤剝,以及資源類企業巨頭的超額利潤,使得中國諸多鋼鐵企業逐漸動搖了堅守本業的執著定力,目光轉向了多元投資以及投資逐利。伴隨著社會融資的瘋狂,混業投資和投機活動盛行,讓本來就比較浮躁的中國鋼鐵生態圈,顯得比以往更加躁動不安。
鋼企的瘋狂投資擴產,使得行業步入“紅海”的步伐加劇,而企業利潤的日漸微薄,也讓很多的鋼鐵企業積極尋求利潤“藍海”,以避開激烈競爭。但到底哪兒才是真正的“藍海”?是提前布局海外,覓得大量權益礦?抑或是大搞非鋼產業,去養豬、去種菜?
在筆者看來,這些統統不是。因為目前中國企業靈活度較高、投機心理較強、逐利性經營較易以及產業價值扭曲的外部壓力與誘惑之下,比產能擴張更加瘋狂的是鋼鐵行業從業者投機心理的泛濫。雖然眾多鋼鐵企業都在多元化上找出路,但仍沒有擺脫上項目、高投資的傳統思維。
當下,中國鋼鐵行業似乎陷入了一個不可解釋的怪圈,越喊著淘汰落后產能,產能反而越多;有的鋼鐵企業虧損越大,投資的熱情卻絲毫不減。
而就在同時,無論鋼鐵生產企業還是鋼鐵流通企業,紛紛都在大手筆的投資,大舉進入他們眼中的“藍海”。河北鋼鐵集團宣布曹妃甸綜合物流園區等項目開工并參與開發加拿大10億噸鐵礦、寶鋼參與投資50億元黃驊港物流基地項目、河南中天鋼鐵公司也開始涉足稀土行業。中國鋼鐵業的投資熱潮再次泛起,只不過大投資從鋼鐵生產轉向了其他產業。
鋼鐵企業為什么能有如此高的投資熱情?
以鋼鐵產能投資為例,過去幾年,國家相關部門一直在強調嚴控產能,可是幾年過去了,產能投資卻越投越大,限制政策形同虛設。一般來說,投資擴張主要有兩類情況,對于國有鋼企來說,領導要的是政績,項目越大、投資越大,自己的政績就越大,至于是虧是賺,都與自己無關;另一類是民營企業,通過各種手段,尋求贏利,投資是為讓企業規模做大。企業規模大,將來就是被收購也更加有資本,或者避免被兼并。當前,鋼鐵企業紛紛發展多元產業,但發展的思路仍走的是大項目、大投資的老路。但企業效益真正增長了多少?
當然,不能否認的一點是,如今的鋼鐵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這些鋼鐵企業也確實通過各種投資項目或多或少地為自身取得了贏利。但是,如果所有的鋼鐵企業都長此下去,在鋼材上做不出國際競爭
力,什么賺錢就去干
什么。那么,中國的鋼鐵企
業還談什么做大做強,談什
么國際競爭力。這樣的瘋狂投資一
天不停止,眼前的“藍海”也終將會
一天天變為“紅海”。當每家鋼企都
只把投資作為搖錢樹的時候,中國
的鋼鐵行業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我們不妨靜下心來想想,那么
多的企業做出的多元化投資和混業經營行為,有多少是嚴重偏離了公司發展戰略?有多少是基于深謀遠慮的理性選擇?又有多少是短期的飲鴆止渴?
“藍海”不見得就是救命稻草,“紅海”也并非是無路可走。“紅海”中,雖然步履維艱,但是鋼鐵企業走的每一步,對其自身和對整個行業都將意義重大。在當前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下,中國鋼鐵企業需要的是“一條道走到黑,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勇氣。放眼整個行業,切實做好內部管理,完善供應鏈,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中國鋼鐵業做大做強盡一份力,這才是一個企業應有的使命和擔當。
在此,筆者懇切希望鋼鐵企業界理性回歸,真正耐得住寂寞,立足堅實的鋼鐵主業之上,扭轉傳統的投資思維,止步于眼前的逐利投資。惟有如此,中國的鋼鐵行業才有希望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