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2012-4-24 10:5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如意甘肅 絲路新途
如一柄如意的甘肅,自古以來就是西北通往中原的必經之路,路上山高谷深,溝壑縱橫,交通十分不便。唐代詩人杜甫當年從天水經隴南進入四川時,曾對隴道之難行屢屢發出慨嘆:“塞外苦厭山,南行道彌惡。岡巒相經亙,云水氣參錯。林迥硤角來,天窄壁面削。溪西五里石,奮怒向我落……”
交通不暢,阻礙了經濟發展,直接影響甘肅和整個西北地區與我國中、東部地區的溝通和經濟往來。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甘肅省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很大改觀。目前,全省形成了以省會蘭州為中心,連云港至霍爾果斯、北京至拉薩等國家高速公路為主骨架,10條國道和32條省道為分支,農村公路縱橫交織,溝通全省城鄉、連接周邊省區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
變化,寫在路上
建設提速,是甘肅省交通運輸發展的真實寫照。五年來,天水至寶雞甘肅段、平涼至定西、天水至定西、康家崖至臨夏、西長鳳等11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連霍國道主干線在甘肅省境內基本實現了全線高速化,全省新增高速公路1347公里,全省已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達到3280公里。
啟動了甘肅省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縣通二級公路工程,至2011年底實現了全省所有縣通二級公路項目全部開工,敦煌至當金山口、靜寧至莊浪、武威至仙米寺等二級公路建成通車,截至2011年,全省68個縣城實現了通二級及以上公路。
同時,全面完成了“5·12”汶川地震以及“8·12”隴南暴洪災后交通恢復重建任務,為災區經濟恢復、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8·8”舟曲泥石流災后交通重建順利推進,受到省災后重建辦公室表彰,為今年圓滿完成重建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著力推進以通鄉油路、通暢工程為主的農村公路建設,加大渡改橋、安保工程等專項工程的實施力度,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通暢程度明顯提高。全省97%的鄉鎮和43%的建制村通了油路,100%的建制村通了公路。
提速的還有民航事業。完成了天水軍民合用機場和嘉峪關機場航站區的改擴建,啟動了張掖軍民合用機場、慶陽機場和蘭州中川機場的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金昌、夏河2個機場,正式建成通航金昌、張掖兩個機場,實現了近三十年來甘肅首次建成通航新的機場。慶陽機場飛行區工程基本完成,已具備通航條件。
甘肅省水運建設也在提速。完成黃河白銀段航運工程和黃河蘭州段航道延伸整治工程,完成老舊渡船更新改造15艘、索渡船塔架改造14個,蘭州、白銀、臨夏、隴南等重點港口的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全省內河通航里程達900多公里。
截至2011年底,全省營業性車輛達到24.4萬輛,比2006年底增長10.9萬輛,增幅達81%;全省完成公路客貨運量5.83億人和2.88億噸,比2006年分別增長237%和21%,客貨運量占全省綜合運輸比重達到95.8%和84.2%,交通運輸綜合服務和應急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在滿足人民群眾方便快捷出行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也為全省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和支撐。
困難,一個個攻堅
近年來,甘肅省交通運輸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局面,在發生巨大變化的背后,卻有著不為人所知的諸多困難,也正是由于有了這些困難的存在,那一條條在艱難中攻克的通衢大道才越發閃耀著流金的光彩。
困難首先表現在地質惡劣上。在連霍國道主干線中,蘭州以東路段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地質構造,秦嶺山脈和六盤山脈在這里形成了斷裂帶。蘭州以西高速公路均處在戈壁瀚海,這些地域干旱、大風、少雨,且段內多處為風積沙地基。甘肅中東部的定西、平涼和慶陽處于濕陷性黃土地區,高速公路沿線土質疏松、地質破碎、黃土陷穴縱橫密布,地質病害嚴重。甘肅南部隴南多高山河流,屬典型的山嶺重丘區。
針對甘肅省高速公路建設中兩大技術難題濕陷性黃土地區公路建設和長大隧道、黃土隧道建設問題,科技工作者和技術人員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攻克了一道道難關,確保了工程項目順利實施。
困難還表現在成本高昂上。2001年,甘肅省高速公路每公里造價在2000-4000萬元之間,如今,由于高速公路建設主戰場由地質條件相對簡單的河西轉向地質條件比較復雜的隴東南地區、橋隧比例大幅增高等原因,甘肅省高速公路造價一路走高。2009年建成的寶天高速每公里造價為7349萬元,剛剛建成的連霍高速天水過境段每公里造價為6011萬元,正在建設的武罐高速每公里造價為9000萬元,即將開工建設的蘭州南繞城高速公路每公里造價將達到1.2億元,于2011年10月26日開工建設的蘭州(新城)至永靖沿黃河快速通道(一級公路),根據概算投資,其每公里造價也達到1.2億元。
高速公路成本越來越高的原因主要還有三個方面:一是原材料價格一路飆漲;二是土地使用費急劇增加;三是人工及機械臺班費大幅提高。
難中之難是籌融資。甘肅省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省份,財政收入遠遠不能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以“十一五”為例,842億元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相當于全省近5年的全部地方財政收入。就全省而言,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需要財政支持的建設項目層出不窮。況且,修高速公路一次性投資規模大、資金回收周期長,遠非一省財力所能為,加之車流量相對較小,很難吸引到民間資金,大量的資金缺口只能依靠金融機構的貸款來彌補。
要想突破資金對交通跨越式發展的制約,關鍵就在于如何融資。為此,甘肅省交通運輸部門認真研究國家財政與貨幣政策,以爭取國家補助為前提,以交通規費為依托,以銀行信貸為重點,以利用國外資金和民間資金為補充,著力擴大融資規模,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本運作力度。
跨越,在新的起點
甘肅省交通運輸部門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排頭兵、保障經濟發展和促進社會進步的生力軍,又一次站在了轉型跨越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歷史起點上。“十二五”期間,甘肅省要加快公路建設,實現連霍國道主干線全線高速化,加快國家高速公路網剩余路段、瓶頸路段的高速化進程,加強縣通二級公路建設和國省干線公路的提等升級改造,加大農村公路通達、通暢工程建設工作力度。民航機場建設積極打造以中川機場為樞紐,各支線機場為骨干,直升機起降點為補充的省域航空網絡。進一步加快城際快速通道和蘭州、天水等國家級道路運輸樞紐的建設,推進蘭白、酒嘉、金武等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積極發展黃河水運,努力打通甘寧蒙水路交通,盡快在全省形成內通外暢、四通八達的綜合快速交通網絡。
預計到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3600公里以上,省域高速公路主干網建成,連通省內所有市州政府駐地、對接周邊省(區)的高速公路主通道基本暢通;公路網中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達到12000公里以上,現有普通國省道中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80%以上,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1萬公里左右;
全省公路網總里程達到13萬公里左右,路網密度接近30公里/百平方公里。
扶貧,先行在交通
交通扶貧開發,是轉型跨越發展的大戰場。省交通運輸廳將緊緊圍繞省委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綱領,立足省情,結合實際,抓主抓重,打好新一輪交通運輸扶貧攻堅戰。
交通扶貧,規劃先行。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編制全省交通運輸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規劃。規劃既要注重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其他交通專項規劃的銜接溝通,又要充分體現出交通運輸在扶貧開發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切實提高交通扶貧規劃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確保到2015年,全省80%的建制村通瀝青路或水泥路;到2020年,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瀝青路或水泥路,實現村村通班車。
與此同時,多措并舉,努力拓展貧困地區對外通道。要加快甘肅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高速公路和民航機場的建設步伐,對內實現與省會城市的連通,對外實現與東中部地區的銜接,形成便捷暢通的陸上大通道與空中長廊,切實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扶貧開發中的基礎作用。
在交通扶貧上,要突破難點,集中力量改善貧困地區的農村交通條件。交通扶貧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甘肅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自然條件差異明顯,農村公路缺橋少涵、晴通雨阻、抗災能力弱、客運力量不足的問題相當突出。解決這些問題,既要靠國家的支持,更要發揮當地政府、社會和群眾的積極性,要通過國家投入、政府補貼、社會捐助、群眾投勞等多種方式,形成交通扶貧合力,重點提高農村公路的連通、成網和抗災能力,不斷擴大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在貧困地區的均等化。
預計到2015年,全省道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省公路網結構更趨合理,省內各片區公路發展差距明顯縮小,城鄉之間路網銜接更加順暢,實現省內各市州至少擁有1個現代化的一級客運站,縣城至少擁有1個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二級客運站,100%的鄉鎮擁有等級客運站,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擁有汽車停靠站(點),以國家級樞紐為龍頭,省級樞紐為節點,區域級樞紐為基礎,鄉村站點為輔助,層次化、高效率的運輸站場服務體系基本形成。(仇金選 牛彥君 曹海平 段蘭芬 劉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