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陽積極試點農產品產銷對接
2012-4-22 21:1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李睿晗冉倩婷
日前,四川省將29個縣(市、區)列為農產品產銷對接試點縣,德陽市旌陽區、羅江縣兩地入選。
近日,記者從德陽市供銷社獲悉,德陽今年將著手改造、新建7個農產品交易批發市場,3個物流配送中心,40個特色農產品直銷店、便民店,并且首次嘗試將新鮮果蔬直接配送進社區,實現蔬果從田間直達餐桌,最大限度減少其“易手”環節。
建立冷鏈物流體系
“產銷對接”并非新名詞,“但就目前農產品市場流通環節過多、費用過高的情況來說,產銷對接被認為是促使菜價回歸合理價位,同時保障農民和消費者利益的最直接且有效的辦法。”德陽市供銷社經濟發展科科長解淑英認為,加快德陽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實際就是不斷完善產銷對接路徑。
根據《德陽市供銷社農產品產銷對接“十二五”規劃》,德陽市計劃未來5年內組織120個專業合作社參與“鮮活農產品進市場、社區、超市、學校、企業”,并新建、改造農產品直銷店(點)100個,新建、改建便民店120個,新建、改造區域性物流配送中心6個、冷庫6座,培育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龍頭企業6個,新建、改造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10個。
解淑英介紹,在鮮活農產品產業鏈中,物流配送中心主要承擔預選分級、低溫倉儲、冷藏冷凍、冷鏈運輸、物流配送等。德陽今后將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在產地建設低溫保鮮設施,從源頭實現低溫控制。“‘十二五’期間,新建3個1000噸以上氣調庫,氣調庫總容量達到10000噸。建立從產地到銷地市場的冷鏈物流體系。”
《規劃》顯示,到“十二五”末,該市農產品預計實現交易額達3.6億元,農產品直銷商店、便民店基本覆蓋德陽市城區及縣城所在地的所有社區,構建起完善的農產品現代流通網絡。
龍頭企業配送直入社區
一般說來,蔬菜從田間到市民的菜籃會經歷至少3次批發環節,即種植大戶從菜農手中收購進行二手配發-銷往批發市場-由市場攤主購回販賣。經業內估算,每經過一個環節,菜價一般會提升10%以上,并且還會有所損耗,最后市民購買時,菜價已經翻了兩三番。而去年開始籌備,今年將著手推行的“蔬菜進社區”則能最大限度地縮短流通時間,減少流通環節。
解淑英介紹,“蔬菜進社區”就是在社區提供場地建立便民店,經營由社區負責,選貨源、配送等主要由龍頭企業牽頭完成。“首先,企業方選定產品質量有保證的專業合作社簽署供貨合同,再以不低于市場行情的價格購入蔬菜,接下來企業方負責運輸、冷凍儲藏、配送進入社區的‘便民店’。”
為了保證質量,農產品也將經歷兩道“關口”:除專業合作社本身的質量自檢以外,龍頭企業在回收蔬菜時會再次進行檢驗,不合格的將不予進入銷售。
據德陽市供銷社初步估計,沒有煩瑣的交易過程,直接進入社區的蔬菜價格將降低15%左右。這是繼“農超對接”后,德陽市在農產品產銷對接中的又一嘗試,也是旌陽區試點產銷對接的重要環節。
此外,在“蔬菜進社區”模式中,還將考慮選用社區下崗工人擔任“賣菜員”,而菜品既有滿足高端消費群體的無公害凈菜,也有適合普通居民家庭的毛菜。
不過,目前這種既能保證農民收入,又能保護市民利益的模式在推行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運作企業、德陽市某三農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肖洪張表示,計劃今年開辦的20個便民店暫時未有一個找到合適門面,“也想過企業自己租賃,但是門面費用太過昂貴,僅靠銷售蔬菜是無以為繼的。我們準備向政府部門提出申請,看可否考慮從中協調出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