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出爐
2012-4-18 11:5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金華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近日出爐。昨天,市工商局負責人說,專題調研組通過進企業、訪部門、開座談會等形式,對相關民營企業展開調查,提出了加強創新、穩定實體等建議,并根據調研報告出臺了一系列推進我市民營經濟大提升大發展的政策措施。
數量擴張規模崛起同步
【數據】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個體工商戶319213戶,總數居全省第三,私營企業62733戶,戶數位列全省第四。涌現了一批如浪莎襪業、新光飾品、眾泰汽車、群升集團、廣廈控股、橫店集團、中天建設、立馬控股、青年汽車等大型的規模企業集團,共有10家入圍2011年浙江民企百強。上市企業數量增長較快,僅2011年就有6家民營企業成功上市。
【解讀】市工商局負責人說,這一數據表明我市民營經濟的數量擴張和規模崛起正在同步推進,成為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之一。同時,塊狀優勢和產業集聚同步強化,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體,專業鄉鎮(街道)、村(社區)為基礎,專業市場為依托的區域塊狀經濟(產業區經濟)集聚化發展能力增強。另外,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步相對提高,外向程度和國際化戰略有所提升,業態創新和企業轉型同步發展。
創新能力嚴重不足
【數據】根據對我市近500家民營企業的調查顯示,從業人員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者只占9.3%,民企總經理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僅占20%,民營企業主大學以上學歷的不到5%。創新研發的資金投入不足,民營企業用于研發新技術、新產品的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不到3%,規模以上企業只有10%左右重視研發投入。
【解讀】報告認為,創新能力不足,與人才缺乏有關,報告建議建立完善經營管理人才交流平臺。實行“經理人”選拔機制,促進企業家隊伍職業化、市場化。大力引進經營、技術人才,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庫,并按高、中、低分類別、分層次管理。
影響我市民營經濟創新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產業集群的仿制弊端和企業轉型的心理負擔依舊嚴重。
報告認為,塊狀經濟是我市重要特征,產業集群具有強大的規模凝聚效應,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成本投入,使得民營企業在發展初期從中受益匪淺。但由于在一個產業集群中一旦某個企業生產的新產品在市場上銷路良好,整個集群的同類企業便會蜂擁而上,大量仿制,不僅極大地挫傷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同時也使部分企業對仿制產生了依賴,導致整個產業集群內的轉型創新能力越來越弱。
實體經濟壓力較大
【數據】調查顯示,在傳統制造業領域,有近三成企業主認為,若行業發展前景沒有變化,打算縮小生產規模和減少投資,也不會讓自己的子女從事制造業。
【解讀】報告認為,實體經濟面臨的壓力首先來自成本上漲、融資較難。因此,切實解決要素制約瓶頸是一個重要課題。
報告建議,要放寬市場準入政策,要完善投融資方面的政策。據介紹,小額貸款公司對小微企業的支持作用日益突出,僅去年全市投向小微企業的資金就達60多億元。為了激活民間投資,要允許民間資本組建股份制的商業銀行,進一步擴大小額貸款公司的試點工作。同時,要組建民營經濟發展基金會,建立民營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切實解決擔保難、貸款難問題,積極規范一些擔保公司的非擔保外的短期套利行為。另外,要完善外貿出口扶持政策,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政策。(本文來源:金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