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難中國稀土出口
2012-4-16 14:1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編者按:稀土素有“工業維生素”的美稱。小到我們平時戴的框架眼鏡。大到軍事戰爭中的戰斗機、坦克、導彈,都離不開這種物質——稀土。然而,讓我們真正關注到稀土的并不是這些用途,而是糾纏不斷的國際貿易紛爭。近日,本報特約分析師馬忠普就此話題接受記者采訪,分別從美國發難中國稀土出口、“稀土”產業鏈以及一場關于“稀土”的博弈三個方面進行了詮釋。我報從本期開始將連續三期對其刊發,敬請讀者關注。
3月1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罕見地親自出面宣布,美國已經聯合歐盟和日本,向WTO提起一項針對中國限制稀土、鎢、鉬等在內的17種原材料出口貿易訴訟。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則發表聲明說,由于中國是世界上此類關鍵原材料的最主要出口國,中國的出口限制政策,提高了中國以外地區的原材料價格,同時壓低了中國國內價格,導致下游生產商面臨巨大壓力,被迫將業務、工作崗位和技術轉移至中國。
對此,中國迅速作出反應。同一天,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方一旦被起訴將會主動應訴。兩天后,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稱:“中方原材料出口管理的政策目標是正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政策目標符合世貿組織規則。”
為了保護國內稀土資源,從2005年開始中國政府取消稀土出口退稅,實行出口配額制度;2008年,稀土出口配額制度進一步嚴格;2010年,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首次把稀土列為重點行業兼并重組名單,并減少稀土出口。
這期間,發達國家一直抱有微詞,多次要求中國擴大稀有金屬產品出口,解除出口配額制度。
2009年6月份,美國、歐盟就將中國鋁土、焦炭等9種原材料的出口政策訴訟至WTO,理由和此次“稀土案”如出一轍。2012年1月30日,WTO判定中國9種原材料出口限制制度違規。依據是“中方涉案的出口關稅和出口配額措施不符合中方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和有關世貿規則,且未滿足保護可用盡自然資源、保護人類生命健康等例外條款的條件。”
當時,就有業內人士擔憂,美歐對9種原材料的訴訟只是“投石問路”,在得到WTO的支持后,很有可能將下一個目標鎖定稀土。中華商務網首席分析師馬忠普從三個部分對記者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回答。
記者:“9種原材料案”勝訴,為此次“稀土案”做了鋪墊,您怎么看?
馬忠普:2012年1月30日,世貿組織剛剛裁定完中國9種原材料出口,3月31日美國、歐盟和日本就向世貿組織提出稀土問題,似乎有步步緊逼的意圖,想用前期結論鋪墊稀土糾紛,說鋪墊只是一廂情愿。不論2012年1月30日,WTO判定中國9種原材料出口限制制度違規是否符合中國實際,但現在很清楚的是,減少稀土出口問題在性質上與前9種原材料出口問題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稀土包含鑭系等17種元素,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由于歷史上稀土礦的國內應用開發遲后。長期以來,國內礦山多頭開采、出口競爭,稀土曾經以很低的價格大量出口,也使中國付出了巨大的環境資源代價。稀土提煉的過程會產生大量污染物,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據計算,僅在稀土資源豐富的贛南,如果要對開采稀土等礦產破壞的土地進行生態修復,初步預計資金投入將高達380億元以上。
其次,據統計,我國稀土資源從20世紀70年代占世界總量74%下降到20世紀80年代的69%,截止到20世紀90年代末已銳減到43%左右,目前僅占36%,該數與美國儲量相當。美國擁有1300萬噸稀土工業儲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就停止了稀土的開采與生產,在我國稀土冶煉分離產品出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當中,日本、美國、法國和荷蘭占據了前四位,數量占總出口量80%以上。其中,又以日本為最大客戶,產品數量占總出口量的一半以上。中國被推上了國際稀土惟一主要供應商的地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要實現環境資源可持續發展,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推動全球稀土資源合理開發的基礎上,降低中國在國際稀土出口中的比例,實現中國稀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再次,為保護資源和環境,中國近年來對稀土資源的開采、生產和出口進行了必要的管控措施。雖然我國實行了出口配額,有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1月份,中國累計出口稀土14750噸,全年完成出口配額總量不到60%,美國、歐盟、日本企業也并沒有出現“吃不飽”的情況。相反,由于國際稀土價格的上升,推動了一些發達國家發展替代稀土材料,也推動了世界稀土資源的合理布局開發和保護,這完全符合世貿組織的原則,同時也是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模式的進步。
記者:這次“稀土案”中國勝訴的概率有多大?理由是什么?
馬忠普:要談稀土之爭,中國勝訴的概率需要放到世界經濟秩序的大環境和演變大趨勢中來認識。中國雖有風險,但勝訴的概率很大。
從前面談到的中國前期在稀土開采、生產和出口方面存在的問題看,中國政府為保護資源和環境,對稀土資源的開采、生產和出口進行系統管控措施是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都會對有限資源管理采取的必要措施,確保實現可持續發展。實踐證明,這些措施是正確的,應該得到世貿組織支持。
美國、歐盟、日本三方聲稱,中國對稀土、鎢、鉬的出口限制措施違反了WTO規則。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當天發表聲明說,由于中國是世界上此類關鍵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國,中國的出口限制政策提高了中國以外地區的原材料價格,同時降低了中國國內價格。很顯然,希望再次從中國獲取廉價的稀土資源是西方國家在這次稀土紛爭中的主要目標。
國際稀土價格上升反映了稀土資源真實價值的趨勢,至于國內稀土價格低于國際市場是因為中國的出口配額并沒有用完,導致國內價格下跌。實際上,海關已適度下調了稀土出口價格的最低限價。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稀土市場價格的波動都是暫時的供需關系變化引發的價格階段性走勢特征。從長期看,稀土市場的出口和國內外稀土價格都會步入一個合理范圍內,這有利于促進世界稀土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該問題并不需要世貿組織裁決。
具有上百年工業化經歷的西方國家,在其發展過程中,競爭和保護本國利益、維護霸權秩序的戰略意識很強,發展中國家的在這一點上確實意識成熟的較晚,也只是這幾年的事情。即使從稀土國內礦山亂采亂挖、大量低價出口和國內稀土資源、環境資源破壞嚴重,需要開發保護這個事件過程也能清楚地看到這一點。西方國家維護本國利益的戰略目的不會改變,他們無視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也決定了稀土紛爭不會平息。
西方國家的工業化已走了很長時間,包括WTO規則在內許多國際秩序以及世界銀行等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工業化國家的利益。能否公平、合理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將是一個新課題。隨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崛起,相信世貿規則會在今后的市場貿易博弈中得到進一步修改和完善。
記者:有觀點認為,中國稅收稍做技術調整從開采環節加征資源稅、環保稅收,讓國內外企業在同一起跑線,可以加大勝訴概率,您怎么看?
馬忠普:從前面兩個問題的說明看,中國需要按國際慣例調整稅收政策。特別是加征稀土資源稅不僅符合國際慣例,也是未來資源出口國家政策調整的大趨勢,這可以增加勝訴的概率。不過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一方面,對西方國家遏制中國和推動世貿組織規則,合理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需要長期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中國政府經過幾年的努力,基本縷清了我國稀土開發、生產和出口問題的頭緒。許多重要產業政策正在抓緊實施,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條路是正確的。爭取利用這兩年左右的時間,使這些產業政策目標基本實現,增強中國在世貿組織的話語權。
馬忠普:中華商務網副總級首席分析師
新華社鋼鐵行業特邀分析師
著名鋼鐵市場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