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如何走出虧損
2012-4-16 14: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微利時代演變成虧損,是中國鋼鐵業不愿看到的沉重的現實。是什么原因讓中國鋼鐵傷的這么慘?困境突圍的路徑在哪里?有沒有成功和有效的探索和實踐?這個被稱為經濟支柱的行業,會有什么樣的未來?
我們一起關注。
A
虧損現象: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虧損28.04億元
產鋼大省河北,今年1~2月份,該省鋼企全面虧損,進入統計的61家大中型鋼企利潤虧損總額達2.02億元人民幣,相較去年同期利潤37.38億元狂降10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這61家鋼企1至2月累計贏利1.7億元,同比下降95.9%。
國內整個鋼鐵行業現在是一片蕭條,山東概莫能外。相關數據表明,去年山東全省207戶鋼鐵工業企業由上年同期盈利22億元轉為虧損9億元,行業整體平均利潤率為-1.54%。
寶鋼也沒有安身事外。寶鋼股份剛剛公布了2011年年報,公司的凈利潤73.62億元,同比下降42.79%。由寶鋼實際控制的韶鋼松山發布的2011年年報顯示,公司出現11億元巨額虧損,而上年同期則盈利2094萬元。
截至目前已經公告或預告年報業績的煉鋼企業中,鞍鋼股份虧損最為嚴重,預計虧損金額為21.5億元。而重慶鋼鐵則在業績預報中沒有列出具體數字,直接表示為“巨額虧損”。
2011年業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是目前國內鋼鐵企業共同面臨的尷尬,而這種尷尬在2012年仍將持續。
2月份納入中鋼協統計的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5.4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88.25億元,降幅達106.62%。而1~2月份,大中型鋼鐵企業更是累計虧損28.04億元,同比減少191.47億元。近期,大中型鋼鐵企業經濟效益雖有改善,但是整個行業依然處于虧損狀態,情況并不樂觀。
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的表現恰恰印證了業內的擔憂。根據Wind統計,自2011年以來的300個交易日中,鋼鐵(申萬)整體下跌了23.42%,同期滬指跌幅為18 .63%。在全部34只鋼鐵股中,僅有寶鋼股份和魯銀投資的股價上漲,而跌幅在20%以上的股票達到了24只。
截至3月28日,按照申萬一級行業分類,已經有包括鞍鋼股份、山東鋼鐵、包鋼股份等在內的17家鋼鐵行業上市公司披露了2011年年報。年報數據顯示,上述17家上市公司共計實現營業總收入4576億元,同比增長15%;但實現凈利潤僅37 .4億元,較2010年的91.0億元下降了59%。17家公司中,山東鋼鐵、南鋼股份、凌鋼股份、鞍鋼股份等7家的凈利潤跌幅均在30%以上。
大智慧統計發現,截至目前,滬深兩市以煉鋼業為主的上市鋼企年報業績出現下滑或預告下滑的已經達到13家,其中鞍鋼股份、韶鋼松山、廣鋼股份分別虧損或預計虧損21.5億元、11.7億元、6.89億元。
目前不僅是鋼廠虧損,因為市場低迷,包括鋼材貿易商、鐵礦石貿易商等鋼鐵產業鏈上的經營者都在虧損,如果原材料等鋼材成本價格不能合理回歸,整個鋼鐵產業鏈都會受到沖擊。
B
虧損原因:成本高企,供需失衡,讓鋼鐵業“抽筋喋血”
“還是鐵礦石的問題!”鋼鐵界專家馬忠普時時對中國鋼鐵企業沒有提前布局鐵礦石產業鏈感到惋惜。在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報中,業績虧損或下滑的解釋基本上都歸結于鐵礦石價格高企,利潤微薄。
中鋼協作為國內鋼企的最大代言組織,一直在鐵礦石的定價談判上與國外三大礦山博弈。目前,我們在鐵礦石定價權上議價能力很低,三大鐵礦石控制60%的交易量,讓它下降也確實有困難。
2011年,鋼鐵行業與高產量對應的是高成本和低效益的運行態勢。其中進口礦石價格全年同比上漲28.2%。在國外主要發達國家經濟普遍下滑、國內貨幣緊縮、房地產調控及下游制造業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下,鋼材需求大幅減少,鋼價出現較大波動且產品結構性矛盾進一步突出。
此外,鋼材價格與礦石價格的金融屬性和相關性同步提高,鋼鐵行業利潤空間受到進一步擠壓,鋼鐵行業利潤率處于國內工業領域最低水平。
下游需求疲軟,社會庫存高,去庫存緩慢,加上原材料價格高企,這些都是鋼鐵行業“亮紅燈”主要原因!拔业匿撹F”在全國26個主要城市統計顯示,鋼材社會庫存量自2月17日開始出現下降但降幅緩慢,5周時間下降了88萬噸,不足往年同期的一半,無疑表明了鋼材市場需求不景氣。
1、2月份鋼材價格同比下跌12%,而原料成本僅下跌9%,鋼材價格下跌的幅度遠遠超過了成本下跌的幅度。一般而言,鋼廠原料變動真正影響到成本需要1到2個月時間,這就意味著,目前鋼廠很多使用的原料價格遠遠高于這個數字,使鋼廠實際的成本壓力更大。
鋼材價格一直處于低位并且銷售情況也不樂觀,再加上焦炭、電、鐵礦石等原燃料價格一直處于高位,這些就像一把刀,把鋼廠的利潤一點點削薄。另外,銀行融資成本的增加,導致目前大部分鋼廠普遍面臨資金壓力。
產能過剩與需求不振已成河北鋼企兩大痼疾。鋼企產能隨價格漲跌處于周期性擴縮,落后產能并沒有從根本上被淘汰。而經濟增速放緩、外部環境諸多不確定性致使鋼材出口不容樂觀,國內房產調控、基建增速下滑亦對市場需求有抑制作用。
對河北鋼企來說,更揪心的是澳大利亞聯邦參議院3月19日通過的礦產資源租賃稅法案。法案規定,自7月1日起,對本國年盈利在7500萬澳元(約合7965萬美元)及以上的鐵礦和煤礦企業,加征占盈利額30%的稅率。而河北自澳洲進口鐵礦石總量連續5年增速超過10%。
也有分析認為,鋼鐵遭遇利潤寒冬,供求失衡是主要原因。但業內普遍認為,自2011年,我國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163.8美元/噸,同比增長27.1%,在全球壟斷格局下,還將繼續保持剛性。
隨著資源、能源價格及稅收政策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政策陸續出臺,煤、電、水、廢鋼等各種原燃材料及人工、資金等各種要素成本也將繼續上升。因此,鋼鐵行業各種成本居高不下,微利格局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C
突破路徑:控資源、調結構、挖潛力,產業鏈增益要打組合拳
為了扭轉困局,鋼企在不停探索實踐。
寶鋼在微利經營趨勢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將在新一輪規劃中實現從制造到服務的轉型,通過落實精品戰略、強化差異化優勢來提高盈利能力。
河北鋼鐵集團也有自己的戰略決策與思考:控制產能:“十二五”不再增加一噸產能;調整結構:走專業化、精品化、差異化競爭之路;念好管理經;以鋼為主、適度多元,延長產業鏈。
現在,“微利時代,利潤為王”已經成為在河北鋼鐵集團的新追求!耙凿N定產”的傳統生產組織原則,已經被“以利潤定產”取代。
去年10月26日,邯鋼就主動把應該在12月底檢修的一座3200立方米高爐,提前兩個月進行檢修,這樣每天可減產8000噸,用以應對市場波動和鋼價下跌,至年末才重新恢復生產。不是沒有訂單,而是因為沒有利潤主動放棄了一部分訂單。
3年多來,河北鋼鐵集團一直致力于產品結構調整。先后有10余項產品填補國內空白,累計開發X100管線鋼、HBW1000無取向電工鋼等新產品469個,高附加值的品種鋼比例超過60%,其中高附加值的汽車板批量出口到歐洲市場。僅河北鋼鐵技術研究總院剛剛驗收的6項產品開發項目,已經生產4萬多噸的品種鋼,已為集團帶來效益475萬元。
2011年,邯鋼新產品產量達到245萬噸,同比增長33.9%,增創效益1.37億元。邯鋼三煉鋼廠通過精益生產,每爐鋼節約工序時間245秒;承鋼棒線廠精裝班職工將裝配輥箱的各項尺寸精確到0.02毫米以內,僅僅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1/3,但卻因此年減少輥箱燒損近百萬元。精細化管理在河北鋼鐵成效日趨凸現。
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邯鋼工人們加大國內鐵精粉的用量,用以平抑不斷高漲的進口礦價,實現鐵前成本每噸減少100元;在唐鋼,對含鐵廢物料的回收力度不斷增強,去年已可節省采購支出5900萬元;在宣鋼,通過“市場二次倒逼”機制,噸鋼的物流費用再降70元。
在做強鋼鐵主業的同時,從非鋼產業上延長產業鏈,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如今,河北鋼鐵集團的非鋼產業已經初具規模:推土機銷量全國第二,鐵精粉產量全國第二,掌控50億噸的鐵礦石資源、參股建設黃驊港年吞吐量5000萬噸的礦石泊位和2000萬噸的通用散雜泊位。
到“十二五”末,河北鋼鐵集團將打造鋼鐵、物流、資源、金融、機械制造五大產業板塊,形成一業為主、多元協同的產業格局,非鋼產業板塊營業收入達到1400億元,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鋼鐵企業。
深陷行業寒冬,山東鋼鐵也開始邁出實質性的整合步伐!渡綎|省鋼鐵產業淘汰壓縮落后產能實施方案》,已經省長辦公會議研究并原則通過。
2015年前,山東省要淘汰壓縮落后煉鐵產能2111萬噸、煉鋼產能2257萬噸。其中2012~2015年,按照國家對建設沿海鋼鐵項目的要求,結合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建設進度,淘汰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淘汰80噸以下轉爐。
按照山東省的規劃,濟南鋼鐵、萊蕪鋼鐵的產能將由現在的1000萬噸規模分別壓縮到560萬噸和600萬噸規模。
可以說,山東即將開始的淘汰鋼鐵產能及重組整合,是在行業的寒冬中上路。
其實,鋼鐵企業要想長久解決鐵礦石帶來的困境,必須要有自己的礦石資源。目前,在國外找礦山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人才與資金支持。而國內鋼企在找礦上各自為戰的做法并不利于資源的集中。
馬忠普建議,國內鋼鐵企業應該由國家出面組織一個大型的投資公司來負責國外礦山的挖掘,鋼企在投資公司里占股份!叭毡镜匿撈缶褪沁@樣做的”。
也有鋼企負責人表示,國家應降低鋼鐵行業稅負,以便鋼企能輕裝上陣,更好參與國際競爭。
現在看來,國內的鋼鐵企業雖然不能扭轉鐵礦石定價權薄弱這種局面,但可以在其他方面,如控制管理成本、財務成本以及合理掌握生產節奏來最大限度降低虧損的風險。
現在,是企業整合最好的機會,目前各省的大整合有一個很好的趨勢。但鋼鐵企業往往是當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讓它整合太快也不現實。
為改變虧損或不景氣的命運,鋼貿商也擇機而動,4月10日,中國五礦集團五礦發展在北京牽頭并聯合其他11家鋼貿商成立“中國鋼鐵流通e聯盟”,通過聚合行業優勢資源,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增強多元化服務能力,實現鋼材市場的轉型發展。
D
未來趨勢:中國鋼鐵至少有近30年的重要發展期
對于二季度行業走勢,有分析認為,隨著需求的逐步回暖,鋼材價格會有一些穩步回升,但由于產能過剩壓力很大,所以鋼材價格上漲空間不大。
目前,全行業處于虧損的時期,在市場無法大幅好轉的情況下,原材料一直處于高位,下一步必然會導致很多鋼鐵企業被迫限產、停產甚至破產,隨著行業的優勝劣汰和兼并重組步伐加快,對于鐵礦石等原材料的需求也會相應縮減,相信也會倒逼鐵礦石價格回歸到合理水平。
雖然北方漸入施工旺季,讓經歷多月低價、減產和局面頹靡的河北鋼企憧憬鋼價“筑底回升”,但此番鋼價上漲只是季節性波動,支撐價格穩中上行的基礎薄弱,不足以帶動行業出現趨勢改善,受上游原材料價格高企和整體產能過剩的雙重擠壓,鋼企“越冬入春”之路仍是漫漫。
對于2012年,韶鋼松山認為前景依然不樂觀。2012年以來,鋼材價格低迷,行業運行沒有好轉跡象,銀根收緊、投資放緩、鋼材需求減少,鋼鐵企業普遍面臨著經營困難、資金緊張、發展受限等嚴峻局面。
2011年,我國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163.8美元/噸,同比增長27.1%,在全球壟斷格局下,還將繼續保持剛性。隨著資源、能源價格及稅收政策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政策陸續出臺,煤、電、水、廢鋼等各種原燃材料及人工、資金等各種要素成本也將繼續上升。因此,鋼鐵行業各種成本居高不下,微利格局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但也有分析對未來中國鋼鐵持積極心態:國際金融危機已經過去3年多,全球經濟正在向有利方向發展。
從內部環境看,以加快擴大內需為主導的宏觀調控政策正在發生積極變化;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朝著刺激經濟增長的方向預調微調;國家會進一步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和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化加快發展將直接緩解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壓力。
在這種背景下,市場需求具有周期性和波動性的特點,產能大于實際需求15%是正常的。從目前看,我國鋼鐵產能過剩屬于階段性和結構性過剩。按照城鎮化率70%的目標,我國經濟仍有10至20年的快速發展期。
預計中國在2015年至2020年形成粗鋼需求量最高峰值弧頂區,峰值為7.7億噸至8.2億噸。由于中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弧頂區預計將延續10年左右。
另外,全球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離不開鋼材的強大支撐。發達國家100多年來發展鋼鐵工業的經驗表明,在一個國家加速工業化期間,鋼鐵工業往往是經濟發展戰略支撐的主導產業。
從1901年到2000年的工業化進程中,美國消耗了71億噸鋼材,日本消耗了38億噸,而我國同期僅為19億噸。這說明我國要實現工業化,還需要消耗大量鋼材。
目前,抱有陽光心態的從業者這樣憧憬中國鋼鐵:我國正處于加速工業化的中期偏后階段,中國鋼鐵工業至少在20~30年內仍處于重要發展機遇期。(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