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供應鏈融資遇上擔保
2012-4-11 16:0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劉哲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推進市場經濟改革的過程中,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受到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增強這些企業的融資能力,建立專門的擔保機構以幫助其解決自身的信用不足,成為各級政府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措施。據不完全統計,至2009年底,我國擔保機構數量已達到6000多家左右。這些擔保機構基本上都是以所在地區的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步伐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推進了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加快擔保業務創新,研究開發低風險產品,已成為當前擔保行業關注的熱點問題。供應鏈融資擔保由于其風險較低,因而逐步進入擔保機構創新產品的視野。
供應鏈融資市場的發展現狀
所謂“供應鏈融資”就是銀行圍繞相關行業中的核心企業,通過審查供應鏈,基于對供應鏈管理程度和核心企業實力的掌握,根據企業得以貨物銷售回款自償為風險控制基礎,對其核心企業和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的融資、結算、風險管理等綜合性金融服務方案。銀行不再單純看重企業的規模、固定資產、財務指標,也不再單獨評估單個企業的狀況,而是更加關注其交易對象和合作伙伴。
在國外供應鏈融資已經被廣泛使用推動下,我國擔保機構也在近兩年加快了供應鏈融資方案設計和推行的力度。經過兩年實踐和探索,盡管各銀行謀劃行業不一,但操作路徑卻是一致,即通過控制物流和資金流,實現動態風險管理的同時,系統化搶占行業市場。這意味著市場爭奪將由一對一轉變為一對多的“1+N”模式。其中“1”即核心企業,“N”即為其上游的供應商、下游的經銷商和終端用戶。銀行通過控制核心企業的物流關系,以專業擔保機構提供擔;蛞袁F貨質押和預付款融資模式,進而控制了企業的資金流,有效規避銀行資金的風險。
與歐美企業相比,供應鏈融資在我國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但其發展非常迅速。時至今日,無論國有銀行還是股份制銀行甚至各地的地方性銀行,都已推出自己的“企業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對其供貨商提供從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融資支持,為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提供了一整套全面、專業的銀行支持服務,力爭實現銀企雙贏。
在我國,信用體系建設落后于經濟發展速度,市場交易因信用缺失造成的無效成本巨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構建供應鏈融資下的擔保體系來看,委托第三方專業擔保機構負責擔保的外保擔保替代傳統信用擔保已成為一個必然發展趨勢。展望未來,我國現行供應鏈融資方案將長期存在,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現有供應鏈融資方案的設計需要,供應鏈融資擔保作為一種創新型服務產品應運而生。
拓展擔保業務的現實意義
供應鏈融資擔保業務中,銀行通過“巧用強勢企業信用,盤活企業存貨,活用應收賬款及專業擔保機構擔!彼拇舐窂綄⒅行∑髽I融資的風險化于無形,通過供應鏈融資的組合,把原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三大障礙“信用弱、周轉資金缺乏、應收賬款回收慢”解決了,從而使這一模式具有低風險的存在基礎。供應鏈融資擔保是實現了銀行、供應商、采購商、擔保機構四方共贏。
供應鏈融資擔保對于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優化業務結構與客戶結構、優化客戶結構、提高綜合效益。對于核心企業來說,核心企業和供應商實行的是相互合作、共生共榮的關系;對于供應商來說,從銀行獲得相應的融資幫助企業解決了貸款難的問題,解決了其資金問題,有利于其可持續性發展,企業加快了資金使用的效率,賺取更多的利潤;對于擔保公司來說,擔保公司在其間提供了新型的服務擔保,獲取了相關的收益。
鑒于當前的銀行資源、客戶、風險、政策等綜合性情況,銀行是希望并需要擔保公司能提供配套的相關服務擔保等一系列的融資金融服務來配合銀行的核心工作。中小企業群體根據自身的條件也希望有擔保公司配合來完成其對發展資金的需求。當前情況下,銀行人力資源相對不足,在面對龐大的中小型企業客戶群時,根本沒有精力去篩選相關的優質企業,必然將精力較多的放在提升重點客戶服務水平,鞏固重點客戶銀企關系上,一些優質的中小企業的發展得不到銀行的支持。而擔保公司一直以來主要的服務客戶就是中小企業的客戶群,恰好能夠彌補銀行的精力資源不足的情況,幫助銀行節約資源,代為處理相關客戶的融資前期、中期及后期的企業融資管理工作,擔當企業與銀行的一個紐帶。擔保公司必然在供應鏈融資擔保服務過程中充當一個重要的角色,這樣才能將供應鏈融資服務做大做強。
風險分析與防范探討
交易合同的真實性。銀行對供應鏈企業的信貸支持是基于交易合同真實性和自償性特征,一旦交易合同的真實性不存在,銀行就會面臨巨大的風險。
核心企業風險傳遞。核心企業與其上下游中小企業是信用捆綁關系。在融資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過程中,一旦核心企業信用出現風險,這種風險也必然會隨著交易鏈條擴散到系統中的上下游企業,進而影響供應鏈金融的安全性。
沒有完整信用體系支撐。供應鏈金融的基礎是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緊密而又穩定的協作關系,而這種協作關系維系的關鍵是企業之間的信用。如果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缺乏可靠和穩定的信用關系,那么銀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也會加大,因此必須引入專業擔保公司進行擔保。
操作風險。目前供應鏈金融業務自成業務系統,專業化程度較高,從業務準入評級到審批、貸后管理都有別于傳統業務。此外,供應鏈金融服務作為系統性業務不僅對核心企業及其供應鏈的運行有總體把握,還要熟悉行業特征、競爭模式、風險表現,因此該項業務對從業人員提出更高要求。
而在實際工作中,商業銀行對其內部管理大都沿用傳統業務模式,存在各環節操作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業務發展。
供應鏈融資業務是商業銀行近年來的一項重要的業務創新。要使這一創新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必須有效地控制創新所帶來的風險。筆者認為,控制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慎選核心企業。在供應鏈系統中,核心企業對其上下游企業的管理方式存在較大的差別,不同行業之間差別更是顯著。一些壟斷程度較高的行業,上下游企業往往主要依靠市場確定采購、銷售等交易行為,交易對象的隨機性較大大,上下游企業之間聯系的緊密程度、穩定程度都相對較低,這類供應鏈系統往往不適合采取供應鏈金融模式解決融資和金融服務問題。因此應建立科學的準入標準,嚴格供應鏈的準入,要求核心企業對上、下游客戶有嚴格的準入、退出機制,與其上下游企業有相對穩定的交易歷史,整個鏈條對核心企業有較高的依存度,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存在利益共享,這樣才有利于銀行對供應鏈進行信用捆綁。
設計與供應鏈融資需求相適應的融資擔保模式和業務流程。擔保公司主動
與各方企業進行合作使供應鏈的交易過程被擔保公司有效監控,確保交易合同真實,以利于規避操作風險;可以通過某些風險管理環節的業務外包來提高風險控制的有效性,如委托第三方物流監管,可以提高物流監管的有效性,目前國內多家商業銀行與中鐵物流、中遠物流進行業務合作進行全流程貨物監管,保證貨物總價高于銀行授信所要求最低價值,產生了很好的效果;也可以與一些相關機構合作控制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如一些銀行與電子商務平臺、政府扶持小企業擔保部門合作,建立風險補償金,一旦出現資金不能按期回收,可先由風險補償金墊付,同時進行相應追償。
加強保后動態跟蹤管理。供應鏈金融的特點是供應鏈條中各企業之間資金流與物流的結合。因此,根據業務的不同階段做好貨物流轉、資金流向的監控、對于控制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至關重要。在保證貨物流轉與資金流轉相適應的前提下,控制住現金流也就控制了還款來源,實現了業務自償性。
運用創新合理可行的反擔保模式:
1. 動產質押反擔保。
2. 倉單質押反擔保。
3. 保兌倉(廠商銀)反擔保。
4. 未來貨權質押融資反擔保。
5. 應收賬款融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