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物流輻射版圖正從海滄向周邊省份延伸
2012-3-8 13:0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3月2日,作為澳洲新航線的首航班輪,“坤城”集裝箱輪裝載著4250標箱,順利靠泊廈門海滄遠海碼頭。3日,廈門海滄新海達集裝箱碼頭也迎來了新開通的美東遠洋國際航線的首趟集裝箱輪“達飛喬治亞”。
短短兩天,接連開通兩條國際航線,彰顯海滄港的獨特魅力。
集聚廈門高雄兩港優勢
“廈門港處在國際主航線上,航行便利且不受季節性影響,尤其海滄港內水域寬闊、不凍少淤,具備優良的港口停泊條件。”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公司操作部吳朝陽總經理接受采訪時說,海滄港區位優勢獨特,北接上海、寧波港,南通深圳、汕頭港,主要對接臺灣高雄港、輻射東南亞各國及歐美航線的中轉業務。
“現在馬士基、達飛、中遠、和記黃埔等國際知名航運公司紛紛落戶海滄。”吳朝陽說。據了解,海滄港區擁有16個5萬噸級以上集裝箱碼頭,已開通54條國際航線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是我省沿海港口集裝箱碼頭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開放度最高的港區。2011年海滄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50萬標箱大關,將近占廈門“半壁江山”。
2010年,廈門高雄兩港在臺灣簽訂協議,雙方計劃利用高雄港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廈門海滄保稅港區,加強港埠發展、營運管理交流,同時擬建兩港物流信息平臺,運籌一個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綜合物流信息系統,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兩岸高效快速物流供應鏈。
“與高雄港的牽手,不僅為廈門承接臺灣電子、機械、裝備制造等產業轉移創造基礎條件,還可以使廈門港腹地范圍拓展到臺灣全島以及太平洋地區。”福建港航局規劃處負責人向記者分析道,“而且與周邊港口合作,著力培育和拓展集裝箱支線運輸業務,構建起兩岸集裝箱干支聯運網絡,逐步吸引臺灣及周邊港口貨物到廈門港中轉,從而提升廈門港的集裝箱干線港地位。”
“今后,該港區將以集裝箱干線運輸為主,大力發展現代港口物流業。”港航局的這位負責人指出。廈門高雄港雙方借助各自的鐵路、公路、航空網絡,可形成以高雄和廈門為中心的涵蓋海峽兩岸的“半日交通經濟輻射圈”,以及涵蓋江西和浙江西南部、廣東東北部、湖南南部等地的“一日交通經濟輻射圈”。
“大物流大市場”漸顯雛形
優越的港區條件,使海滄保稅港區的“政策洼地”、“服務高地”效應愈發顯現,大物流、大市場格局漸現雛形。
海滄保稅物流園區,規劃總面積129公頃,現有入區倉儲物流企業19家,包括港資嘉里物流(廈門)有限公司,同時吸引其關聯企業臺灣大榮貨運股份公司,共同拓展兩岸物流業務。建發、國貿、裕雄、海投等大型后方堆場,為海滄港拓展了腹地。法國電力、中糧、中鐵等世界500強企業紛紛搶駐,從而形成了大物流格局。
廈門石油交易中心、國際石材交易中心、鋼材交易中心等物流載體加快建設步伐,石油、石材、鋼材、油畫、高檔汽車等專業市場蔚然興起,全國最大的鎢制品出口基地日益活絡,“大市場”初具規模。
阿羅海城市廣場、天虹海滄店、悅實廣場等星級酒店和城市綜合體落戶海滄……新城商業基礎配套日趨完善,商貿業蓬勃發展。
發展臨港物流的同時,海滄還參與閩西南及周邊省份“無水港”建設,建設以海陸空聯運為基礎的區域聯送物流。如今,周邊省份越來越多貨物選擇從海滄進出口,海西新的物流輻射版圖正從海滄向周邊省份延伸。
建設東南國際航運中心
港區發展,呼喚大通道支撐。
起點位于海滄港區的廈成高速公路連接廈門與成都,是橫貫東西的大動脈,正在建設中。它不僅可以讓海滄提速建設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核心港區,還可使海滄港的腹地拓展至貴州、湖南、四川等地區,輻射沿海、內陸城市的經濟發展。
疏港公路通了,物流業發展起來了,為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打下良好基礎。
海滄區副區長吳順彬向記者透露,海滄將建設航運中心大廈,動建綜合政務服務中心,為各口岸部門提供一站式的政務服務平臺,提高通關效率。同時建設航運服務企業集聚中心,為船代、貨代、報關、報檢以及金融、保險、法律等各類航運中介服務企業、機構的集聚和進駐創造條件。此外,成立航運交易和商務中心,集聚航運體系的上中下游企業和其他配套企業,成為企業總部或區域總部的集聚區。
未來5年,海滄港區將以鹿特丹、新加坡等世界大港為標桿,主動承接東渡港區集裝箱業務的轉移,建設自動化、信息化的世界級一流港口。預計到2015年,海滄港區集裝箱吞吐量有望達到1000萬標箱,成為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名副其實的核心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