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捷提出城市規劃要重視公共交通的引導
2012-3-8 12: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內外城市交通發展實踐表明,解決城市交通擁堵應堅持疏堵結合、綜合治理,要打組合拳,而不能單打直拳。其中,注重城市的科學規劃和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是緩解交通擁堵的根本性措施和最有效的手段。”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原交通部副部長、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胡希捷接受本報特派記者采訪時暢談他對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思路。
胡希捷認為,當前的重點應該從城市規劃、公交優先、需求管理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加以解決。一是加快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目前,我國大城市公交出行分擔率平均只有20%左右。
要加快制定完善城市公交在設施建設、資金投入、路權優先、用地保障、稅費扶持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提高城市公交的吸引力。二是要加強城市交通相關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城市規劃要嚴格控制城市中心區的無序蔓延,加快新城建設,倡導混合用地模式,形成就業、居住等功能基本平衡,配套設施完善的城市功能布局。同時,城市規劃中要高度重視城市公共交通的引導作用,推進建立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發展模式,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對城市發展的引領作用。三是科學實施交通需求管理,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配合必要的法規和行政手段,有效調控、合理引導個體機動化交通需求。四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大城市應加快推進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城市智能交通指揮中心、公共交通運營調度系統等建設。
高效合理的路網結構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運行效率的基礎保障。而我國城市路網建設相對滯后,路網密度偏低,總量不足。例如,北京市區四環以內的道路面積率只有12%,北京市按照規劃最多也只能達到18%至20%,而一般發達國家城市的道路面積率在30%以上。另外,我國城市兩條主干道之間距離大多在500米以上,支路網相對不足,“斷頭路”較多,影響了道路網絡的循環暢通。
胡希捷建議,進一步加大城市道路網絡的優化調整和系統建設力度;加強城市路網的規劃和調整,科學編制路網規劃,完善城市重大建設項目配套交通保障措施。“其中,推廣實施交通影響評價制度很重要。”胡希捷指出,在城市重大項目建設過程中應提前考慮項目建設對周邊路網交通運行的影響的范圍和程度,進而在保持一定服務水平的條件下提出緩解對策或修改方案,從源頭上避免交通需求與交通設施脫節的問題,以減少項目建設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