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委黨校市廳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2012-3-31 14:3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楊恒
在2011年陜西省開放型經濟工作大會上,陜西省省長趙正永就提出陜西要“彎道超車”,在穩定投資、擴大內需的同時,努力推動開放型經濟突破發展,尤其“要進一步加快運輸、物流、通關等設施建設,盡可能降低企業的流通成本”。相對于東部沿海省份,經濟外向度較低是制約陜西發展的難題之一,陜西省如何才能在“十二五”期間落實“彎道超車”的發展戰略?2012年陜西“兩會”期間,“彎道超車”成為熱詞之一,幾乎同時,以“建設西安國際內陸港為抓手,打造內陸地區經濟‘出海口’,構筑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的理念也成為全陜西省的共識。
隨著西安國際港務區建設大幕的進一步拉開,各項配套逐漸成熟,內陸港運營越來越好,中國內陸港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3月15日,陜西省委黨校市廳班一行30多人前往西安國際港務區參觀考察,對中國內陸港深入了解,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實踐教學活動。學員們紛紛對中國內陸港的發展前景給予了良好的預期,并表示將當好中國內陸港的宣傳推介人。
在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平偉的陪同下,市廳班學員深入參觀了西安華南城、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物流企業總部聚集區等建成項目或在建項目,現場了解了西安國際內陸港服務產業發展的情況。在規劃展示館,學員們又細致全面了解了西安國際港務區的科學規劃、招商引資、人員機制等情況。座談會上,學員們結合此次參觀考察的切身體驗,就中國內陸港的發展建設展開了熱烈討論。研修班學員們通過研討,一致認為,西安國際港務區在關天經濟區規劃發布之后,陜西和西安在全國發展的定位由此成為內陸型改革開放的高地,西安國際港務區便是陜西改革開放高地的主要服務支撐,在高定位的基礎之上,就相應的產生了高想法、高理念。西安國際港務區的整體發展規劃無疑是一個大手筆,而由此就為港務區、西安、陜西帶來了大平臺——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的綜合保稅區是目前我國面積最大的保稅區,享受的是全國最優惠的保稅區政策,所以這是一個很有力很強大的平臺,由此將必然會帶來大發展。如區內華南城的建設不僅能夠帶動社會大量的就業,而另一方面華南城的進駐,能夠為陜西帶入新的商業業態,隨之而來的是提升陜西商業模式的轉型和發展。借助華南城的平臺可以為陜西在流通業內吸引一大批有實力的企業,從而帶動陜西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及產業鏈的延伸。綜合保稅區的平臺對陜西發展外向型經濟將會是極大的推動,平臺的搭建能夠為有實力做外向型貿易的企業提供更好的機會。而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帶來的不單單只是簡單的經濟效益,還會產生更多的間接效益,包括提升陜西在內陸的影響力、競爭力,甚至整個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管理水平。由此來看,在西安市五區一港兩基地中,港務區的潛力是最為巨大的。
作為學員之一的陜西省發改委紀檢組長唐從軍說:“思路決定出路,西安國際港務區人在陜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著眼國際經濟大勢和東西部產業轉移的大環境,發揮西安優越的地理交通節點優勢,滿腔熱血,發揚‘為今人奮斗,為來者前驅’的精神,建設運營了‘中國內陸港’,不僅為西安外向型企業發展提供了出路,也為西部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平臺。中國內陸港的成功建設,是在借鑒了中國先進開發區的經驗基礎上,并結合陜西、西安本地實際而創建的,有自己的特色、先進的理念和非凡的氣勢;國際港務區建設者身上的‘埋頭苦干、真抓實干、敢闖善干’精神令人欽佩”。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平偉最后表示,西安國際港務區是為整個西安市、陜西省經濟發展所做的產業配套,需要更多的企業和個人了解它的功能和定位,進而充分利用它,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