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超對接,接“秋”更要接“春”
2012-3-31 14:2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張傳發
春暖花開,又是一年春耕來臨之際,農民朋友們不僅在忙著準備種子、化肥和修理農機具,更是在盤算著“今年該種些啥”?
近些年來,為解決農民朋友的“賣難”,相關部門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叫“農超對接”。但事實上,這種“對接”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早前有“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最近又冒出 “向前蔥”;去年年底,鄭州市還搞過“免費發菜”,引來“市民排隊綿延一公里”。雖說,當下已是信息時代,但對于那些仍舊“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說,由于文化知識所限,由于社會交往的視野有限,他們種田往往仍是“刻舟求劍”——上年什么好賣,今年就種什么。常常是“擠種西瓜,西瓜不好賣”,“擠種大蒜,大蒜不好賣”。
前不久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2012年主要任務”時說:“引導農民調整結構,擴大緊缺、優質農產品生產。”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引導”?這期間,關鍵之關鍵,“農超對接”應接于“春”。無論是“看得見的手”,還是“看不見的手”,不能光“接在路上”,也不能光“接在收獲的季節”,更應該接于“耕種之前”。
人民政府,“服務農民,服務農業”,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 “調整種植結構”上的“信息服務”。一方面,要引導農民在種植業上具有 “逆向思維”——不是上年“蒜你狠”而今年就多種大蒜,不是上年“豆你玩”而今年就多種綠豆,不是春天 “向前蔥”而秋天就 “多種蔥”,而是要準確把握市場的需求信息。各級農村工作的干部應通過大眾傳媒盡可能地引導農民于耕地、下種之前通盤掌握市場“供求信息”而力求“以銷定產”。與此同時,各地政府不妨像勞務市場“招聘會”那樣,多多地組織一些田頭“農超對接會”和超市“農超對接會”,讓農民與商家 “面對面”,讓農民與市民“面對面”,并盡可能地簽訂一些“產銷合同”。
農超對接,接“秋”更要接“春”,這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嚴格地講,應該是“對銷”更“對產”而接“銷”更接“產”。不僅僅是 “春播”,不少農業作物也有“秋種”。所以說,這種“對接”,應該是每每“播種”之前的一種“對而接之”。這便要求“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總是“接”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