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著力推進制造業改造提升

2012-3-27 14:0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改造提升制造業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促進制造業由大變強。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成為全球具有重要影響的最大新興經濟體和世界工業與制造業大國。據經濟研究和咨詢公司報告,2010年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制造業總值中的比例為19.8%,略高于美國的19.4%,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分析認為,這標志著中國制造業經過改革開放以來30余年的發展,終于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我們不僅要看到我國制造業近年來的飛速發展,更要清醒地認識到制造業領域存在的種種問題,其中的很多問題雖一直處于改善之中,但仍然缺乏根本性的變化,從而制約了我國制造業企業隨著規模的擴展而一同轉型升級。因此,這些問題應當給予持續的高度關注。“十二五”時期,“中國制造”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努力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首先要實現長期穩健發展。近年來,超高的增長率使得中國制造業的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但高速增長給資源、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對企業而言也是不可持續的。“十二五”時期,中國制造業企業應當在前期高速成長的基礎上,著手建立一種更為持續穩健的業務增長模式,追求愿景更為清晰,對主業更為專注,對創新的追求更為實際,對內功修煉更為倚重,對機會追逐更為謹慎,實現從“快公司”向“穩公司”的轉變。

  第二要增強戰略管理能力。“十二五”時期,我國制造業企業的成長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制造業企業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提升戰略動態管理能力和市場把握能力;要加強風險防范,對于在危機中暴露的問題,要找到這些問題的根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并從中學習經驗,預防相似的情況發生,為企業未來發展掃除障礙;要深入了解國際市場,通過這次危機,能夠使我國的企業更多地走進國際市場,更多地了解世界經濟的規則,認識國際市場的發展,學習并吸取經驗,調整企業的結構和方向,適應國際經濟市場的變幻莫測;要實施精細化管理,企業要向管理要效益,特別要切實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全面實現管理信息化。

  第三要優化供應鏈管理。雖然我國制造業目前仍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低端,許多情況下其上游的原材料供應鏈與下游的價格鏈都掌控在別人手里,但國內許多制造業企業已經意識到這一點,開始把創造價值的各個環節進行整合。對制造企業來說,可以沿著以下路徑整合供應鏈。一個是向產業鏈兩端延伸,根據微笑曲線理論,價值最豐厚的區域集中在價值鏈的兩端——研發和市場,而研發和市場正是我國制造業目前所缺乏的。因此,我國制造業企業應當在生產環節上全力向上游與下游拉伸,力爭改變以加工為主業的發展方式,打造一條從上到下、縱向一體的“垂直產業鏈”,必須指出的是,這種向產業鏈兩端延伸的模式并非讓企業回到原來“小而全”的軌道上,而是以行業內大企業作為龍頭企業,構筑產業集群的大平臺,帶動中小企業分工合作,擺脫同質化競爭的困境,形成差異化發展,最終增強產業的穩定性,提升整個產業鏈的水平。另一個是提升供應鏈的運作,供應鏈管理首先要將品牌從過去點對點(個體對個體)的競爭,轉變為系統對系統(產業鏈對產業鏈)的競爭。即伴隨著專業化的分工,品牌應該進入到包括產品生產、設計、研發、銷售、物流、信息化管理、渠道建設等在內的“系統競爭”階段。其次,要從過去相對較封閉單純的買和賣之間的合作關系,形成一個相對較開放的平臺,讓整個供應鏈的利益方都能參與到產品的開發、價格的制定、集成創新等環節中去。再次,供應鏈管理應該關注從有形創新向無形創新的轉變。過去,業內更多注重的是產品內在一些功能性方面的創新,比如質量、技術等。但是隨著產業的發展,產品應該在節能減排、可持續消費、商業模式的創新等方面下更多的功夫。此外,還可以借力信息化來優化供應鏈管理。目前,這方面已經有了不少運作成熟的軟件系統,但信息化絕不是單純的軟件應用問題,它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企業管理架構的調整、業務流程的重組等方面。先進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提供的是一個整體企業運作模塊,它蘊涵先進的經營理念、科學的管理流程和敏捷的IT技術,將引導企業進入標準化的管理運作模式。

  與此同時,還要切實開展產業融合。產業融合不僅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還能使企業創造制度績效,形成開放性的產業融合體系。上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新科技革命的步伐,以及大型跨國公司的發展,全球產業融合發展日趨明顯。基于我國國情,實現產業融合是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選擇。一是促進傳統制造業內部重組融合,通過企業兼并、重組等,優化原有產業結構和組織形式,提高整體競爭力和生產效率。二是促進傳統制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融合,通過高新技術嫁接改造等多種方式,拓展新的產品和市場,使傳統制造業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出新產品,實現裝備現代化,獲得新的生命力。三是促進傳統制造業與網絡產業融合,借助計算機、通訊和媒體的“三網融合”,加速電子商務發展,使傳統制造業實現經營方式多樣化,信息流無障礙流通,價格信號傳遞及時準確,標準化更易實行,生產經營效率大大提高。四是促進傳統制造業與文化產業融合,通過形成、提升和提煉企業文化、產品文化,實現傳統制造業與文化產業的對接。通過對傳統制造業所擁有的傳統工藝和歷史文化底蘊的合理保留和運作,使之轉化為文化產業的基礎元素。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