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84億助推村路向“路網”升級
2012-3-27 13: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自2003年大規模實施農村公路改造后,目前,山東全省建制村通達率達到了99.58%,百姓出行不再是難題。但由于早期的村路普遍采用了較低的技術標準,加上群眾對農村公路通達程度、建設標準、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改善農村公路勢在必行。為了更方便農民群眾便捷出行,去年山東全省啟動了“村級公路網化示范縣”活動,計劃“十二五”期間解決部分縣市村級“斷頭路”問題,實現村與村之間的必要通達,對穿村道路和村內主要街道實現必要硬化。
截至2月底,山東全省35個首批村級公路網化示范縣累計完成農村公路建設3700公里,占擬建總里程的17%。記者從3月26日召開的山東全省村級公路網化示范縣現場會議上了解到,今年是首批網化示范縣活動開展攻堅年,示范縣將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土地利用規劃、城鄉交通一體化建設、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年和農村公路安全生產集中整治活動,細化分解任務,確保活動落到實處。
建設農村公路2.2萬公里
截至2011年底,山東全省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0.7萬公里,所有縣(市、區)全部實現鄉鄉通油路,建制村通達率達99.58%,農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交通面貌發生了歷史性深刻變化。但由于山東省農村公路建設起步早、規模擴張快,早期建設的農村公路普遍采用了較低的技術標準,甚至有些地方的斷頭路多年未通,加上廣大農民群眾對農村公路通達程度、建設標準、服務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改善農村公路勢在必行。
去年,省委、省政府在山東全省發起生態鄉村文明建設活動,突出強調要不斷健全完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服務功能,切實改善農村交通面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姜異康專門作出批示,要求“加大農村公路建設通達深度,確保將農村公路建成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推動山東全省農村公路建設再上新臺階”。
為此,去年省交通運輸廳將農村公路工作列入山東全省生態鄉村文明建設活動內容之一,于去年11月份聯合省財政廳開展了村級公路網化示范縣活動,將農村公路工作納入了地方政府年度考核目標之中。
這項活動以“典型引路、重點突破、籌資可靠、質量保障、縣市先行、逐步推開”為原則,主要是解決村級“斷頭路”問題,實現主要街道與臨近公路的連接通達;改善和實現村與村(包括50戶以上的自然村)之間的必要通達;每個行政村建設1至2條主要街道,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等。
村級公路網化示范縣建設為期兩年,章丘、臨淄、桓臺等35個縣(市、區)入選,其中包括慶云、金鄉等9個直管縣。
目前開展的山東全省村級公路網化示范縣活動,建設投資采取“省補助一塊、市縣鄉籌集一塊、村一事一議”的方式籌措解決,省財政對示范縣活動按照每個行政村12萬元的標準補助,各市對示范縣補助每年每縣不低于500萬元,剩余配套資金由各示范縣制定具體籌資方案解決。
省交通運輸廳與財政廳計劃投資84億元,其中省財政補助資金30多億元,建設農村公路2.2萬公里。在示范縣基礎上,“十二五”期間山東全省建設75個以上示范縣,力爭縣市覆蓋面超過60%。
問題嚴重者,取消資格
作為首批網化示范縣活動開展攻堅年,山東省交通部門要求今年網化示范縣活動要緊密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土地利用規劃、城鄉交通一體化建設、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年和農村公路安全生產集中整治活動,統籌安排,同步推進,進一步細化分解任務,明確落實責任。在保證活動取得實效的基礎上,探索建立財政投入為主,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多渠道的農村公路資金投入保障機制,調整充實基層管養隊伍,改善工作條件,切實解決部分地區管養人員不到位現象,同時推進養護工程市場化進程,逐步建立健全群眾化、專業化與社會化相結合的管理養護新機制。
4月份,山東省交通部門將組織對示范縣利用省補資金和市財政每年配套不低于500萬元補助資金及示范縣制定的資金籌措方案執行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同時對資金到位使用情況進行現場督查。對發現存在問題的,要采取及時有力措施加以糾正。要求各示范縣(市、區)要嚴格按照省廳與省財政廳聯合確定的計劃項目、規模標準、資金籌措、實施年限等事項進行實施,未經批準,不得擅自變更項目清單、規模標準,不得隨意減少資金配套額度。“對問題嚴重的,將按有關程序取消責任單位的示范縣(市、區)資格,并在山東全省范圍內予以通報批評。”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范正金表示。
在調查摸底的同時,省交通運輸廳要求健全完善以單位和個人為責任主體的考核體系,認真落實獎懲措施,堅持考核與獎懲掛鉤,獎罰分明,實行嚴格考核、剛性問責,確保活動穩步推進。通過考核要及時發現、協調、解決問題,及時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保證農村公路各項工作的穩步推進和各項措施的落實到位。省交通運輸廳和財政廳將組織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和暗訪,并適時進行綜合驗收考核。
“要打造工程質量安全雙優工程。”范正金說,示范縣要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度,擇優選擇施工、監理隊伍。在開展工程的同時,還要結合當地交通流量特點,適當提高農村公路路面建設標準。推行社會監理或異地監理,加強現場監管,對隱蔽工程要實行全過程現場監理,真正開展平行試驗檢測,強化工序驗收,對不合格工序,要堅決返工。此外,交通部門加大對網化示范縣活動監督管理和技術指導力度,加大巡查和檢查頻率,及時發布和上報工程質量及安全動態信息,全面掌握農村公路網化項目實施情況。強化施工全過程控制管理,提高施工工藝水平和精細化程度,打造工程合格率高、外觀質量好的精品工程。
推動更高水平、
更高層次的“村村通”
“在積極推進網化示范縣活動的同時,我們注重加強政策指引和方向引導,集中精力、集中財力,重點加快縣鄉老油路及危、窄橋改造步伐,不斷完善農村公路網絡體系,推動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村村通’,全力打造山東農村公路優質品牌。”3月26日的現場會上,范正金表示。
去年11月份,在開展村級公路網化示范縣的同時,山東省啟動了為期三年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年”活動,要求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機構,各級政府設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機構(或明確負責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職能部門)比例達100%;各縣(市、區)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縣道經營性養護率達到100%,鄉道經營性養護率不低于70%、村道不低于60%,且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
結合去年山東全省農村公路安全生產管理集中整頓活動,山東省交通部門創新提出了農村公路風險點分類管理,將安全生產整頓工作融入了管理養護年活動實施方案中。結合《山東省農村公路條例》的貫徹落實,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管理機構,基本建立了“省、市兩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行業監管,以縣級政府為主體,鄉鎮和村委會積極參與”的五級管養體系。
范正金介紹,他們還堅持定期監督考核制度,省交通運輸廳每年綜合考核1次,各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每半年檢查考核1次,各縣(市、區)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每季度巡回檢查1次。通過考核及時發現、協調、解決問題,堅持考核與獎懲掛鉤,獎罰分明,重獎重罰,嚴格兌現。并制定了《山東省農村公路規范化管理辦法》,對農村公路工程分類、計劃管理、項目管理、管理養護、監督考核等5個方面進一步進行了規范和要求,對項目核準立項、勘察設計、招標投標、施工許可、交竣工驗收、質量監督、路政管理等7個方面進行了補充和細化。
他表示,通過網化示范縣活動的開展,今后交通部門將在全面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的同時,總結山東全省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管理、監督考核等方面經驗做法,探索形成山東全省農村公路工作制度規范體系、資金保障體系、組織機構體系、運行管理體系,形成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長效機制,實現“有路必養、有路必管、養必養好、管必管好”的目標,充分發揮首批35個網化示范縣的帶頭作用,推動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村村通”,全力打造山東農村公路優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