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我國現代物流發展潛力巨大
2012-3-25 13: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中國經濟發展未來空間潛力巨大,中國現代物流的發展潛力也是巨大的,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司長研究員陳文玲對中國現代物流有著獨到的觀點。
陳文玲: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沒有一個港口能進入世界的前十名,2010年,我們國家的規模以上的港口實現的吞吐量達到了80.2億,上海、寧波舟山、天津、青島、大連、秦皇島這些港口已經進入全球港口吞吐量排名的前十位,也就是前10位里面有7個是中國的港口,其中上海港的吞吐量和集裝箱的吞吐量都占世界第一位,中國之所以港口發展這么快。我認為中國還是有幾大支撐,第一就是中國的國際貿易發展是迅速的。
2011年中國國際貿易的牌位出口量已經居世界第一位,進口量居世界第二位,進出口總量居世界第二位,進出口總額已經接近5萬億美金,中國的這個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物流需求量;第二,中國已經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并沒有降低,會產生大量的物流需求;第三個支撐的原因我們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新一輪的區域戰爭布局;第四個支撐就是我們基礎設施超長發展,已經形成了基本完備的基礎設施,這樣的一個非常強大的體系,我們現在的鐵路通車里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現在都排在世界第二位;高速公路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國8.8萬公里,我們是第二位,現在我們已經是7.45萬公里。
到“十二五”末,有可能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可能會超過美國,鐵路的通車里程現在是第二位,我們的港口吞吐能力世界第一位,現在我覺得我們的機場吞吐能力現在已經也是世界第一位,當然我們的效率不一定是世界第一位,這些也是我們未來港口發展的重大的支撐力。我覺得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中國在這樣的一個區域布局中出現了很多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產業增長引擎,新的產業帶急劇,新的大城市圈還有新的貿易方式,這可能是未來港口發展的持續的動力。
我想第一我們形成了若干的新的產業帶,中國的制造業的產值去年首次超過了美國,也就是說中國已經成為第一制造業大國,我覺得我們第二個未來會產生非常大的物流量,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技術開發區,以及現在在上海正在試驗的國家的這些自由貿易區,不僅會產生貿易量,而且會在港口的管理方式上在快速流通這個方面要在全國走在前面,要在港口的管理體制上走在前面,但是中國物流發展中尤其是港口發展中我認為也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幾個比較大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們現在的港口同志化競爭比較激烈,缺少錯位經營,缺少協調,缺少互動,缺少一個一體化的設計。
第二個大的問題就是各種物流方式、各種運力缺少有效的銜接和配置。
第三個大的問題,我認為還沒有形成一個社會化的物流平臺和物流體系,所謂的社會化的物流平臺和物流體系一定是信息化引領的各種運力有效銜接的這樣一個新的體系。這種社會化的物流平臺就是說眾多企業可以共享一個平臺,使我這些企業可以達到零庫存,或者是極少的庫存,但是絕大部分的物都在流通過程中,從而降低每個企業的流通費用。
第四個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在整個的推動物流這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個非常完整的戰略設計和政策體系,像美國的經濟發展很大的一個優勢,這是我們在以后多少年即使我們的經濟規模上去了,但是我們的水平追不上的一個方面就是美國現代流通能力。現在出口在中國之后,但是套這種物流成本是是大大領先于中國在01年左右做調研的時候,中國的物流成本是23%,美國的物流成本是9.6%,這個巨大的物流成本將是我們未來經濟發展中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我們國際貿易總量現在占全世界全球的9.6%,但是我們現在的物流量全球的多少呢?60%以上,我們鐵礦石運輸、銅礦的運輸,這些制造業我們都是非常重的,美國出口的是文化品、是服務貿易品,而且我們運回來也是非常重的產品,資源性產品,哪些都是散貨運輸都不是集裝箱運輸,成本是非常高昂,我可以跟大家說鋼鐵的運輸成本高于鋼鐵本身的價格,所以我們流通競爭力大大的低于我們的生存制造能力,所以中國未來的我人必須把發展現代流通上升到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