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漲物流企業成本增5% 蔬菜價格或將上漲
2012-3-21 15: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昨天國家發改委上調成品油價格后,在眾多市民眼里,直接影響的恐怕是車主,人們看到的是前晚排著長隊加油的車主。排隊加油只能解決一箱油的便宜,而此后,還得使用上調后的油料;而眾多的非車一族還認為,反正自己不開車,油價上漲似乎與己無關。因此很多人以為,史上提價幅度最高的成品油漲價僅僅是“動了車主的奶酪”,殊不知,無論作為生產資料的原油亦或是成品油價格的大幅攀升,最終都將通過顯現或隱秘的物流傳導鏈條向下游擴散,影響生活產品的價格,最終由我們每個人埋單。的確,油價上調,你和我,誰都“hold不住”。
傳導鏈條
物流企業成本增5%
“油價每上漲5毛,對于我們來說等于每個月要多支出幾十萬的成本。 ”上海西南某物流公司市場經理丁君對記者說道,“物流經營,燃油費用大約占物流企業成本的40%以上。燃油費用的漲跌直接刺激物流企業的中樞神經。 ”據他測算,油價上漲突破8元大關后,物流企業的運營成本增長5—10%。
同一家公司的運輸司機張克明則對記者說,“油價上漲,最辛苦的要數司機了。 ”他道出物流企業的潛規則是,運輸公司的每一臺車都定有一個油耗標準,在這個標準之內司機如果能省下來就會有額外的獎勵,但如果超過了就要承擔超出的油價。“可以想象,油價上調之后,公司肯定對車輛的油耗抓得更緊,而我們司機就要想盡一切辦法省油,或者節省路橋費。 ”
另一家物流公司的高管李啟則對記者表示,以0號柴油每升上漲0.52元計算,公司每年要多支出20萬元左右的燃油費,再加上一年的養路費等,這樣算下來公司的利潤就微乎其微了。此次油價上調近8%,據他測算公司的整個運營成本就會上漲近4%,而目前公司平均利潤率是3%-5%之間,因此留給物流企業的利潤空間僅為1%-2%。
油價再觸新高,這對在全球經濟放緩中元氣大傷的物流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從去年開始,由于整體經濟形勢的不景氣,物流業的貨物量也大量減少,多重壓力生存艱難。那么,微利時代的物流企業又將何去何從?
不堪重負傳壓“減負”
李啟表示,燃油成本增加全部要靠物流公司“埋單”顯然是不現實的,這樣下去運輸價格將上調是肯定的,上調幅度大約在10%左右。但他也坦言“需要區別對待”。 “為了保住老客戶,只能維持原價,但對新客戶,則不得不象征性地多收一些。 ”他透露,“在一定情況下運輸成本會添加到貨物上,間接轉嫁給普通消費者。 ”
事實上,隨著“高價油時代”的到來,中國物流企業紛紛陷入困境。目前,已經有部分中小型物流企業采用“水漲船高”的方式,通過提高運輸價格來轉移成本壓力。貨運公司人士對記者透露:“現在運輸成本每噸漲了30-40元。然而,業內人士卻認為,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運輸價格是運輸市場供求關系的體現,由于國內低端貨運市場的企業眾多,競爭激烈,在貨運行業還處于競爭無序的情況下,這樣將導致市場更加無序。
丁君則認為,運營成本增加了,但面對激烈的競爭態勢,物流企業提價就意味著流失客戶,所以短時間內只有靠自己消化。 “目前內部控制成本可以減緩油價對企業運營的沖擊,他們采取的只是公司內部開源節流的方法,盡量節約開支。 ”丁君表示比如嚴格控制油耗,減少空車返回率,挖掘內部潛力,加強自身管理機制,防止跑、冒、滴、漏等,有效控制成本。
但他也坦言,雖然目前運費暫不漲價,但是運行成本增加,漲價是遲早的事。對今后的運作方式,丁君表示將根據市場實際情況而定,盡量做到和貨主進行協商,盡可能在保證客戶利益的同時也使得公司得到相應的利益回報。
消費終端
蔬菜價格難逃一個“漲”字
記者昨日在上海農產品交易中心看到。因為是油價上漲的第二天,所以市場內蔬菜價格的波動還不明顯。但多位菜商表示,隨著運輸成本的增加,菜價還有可能繼續上漲。
菜商徐榮對記者說,上海的蔬菜可分為“本地菜”和“外來菜”。隨著城市化快速發展,城市周邊耕地面積不斷減少,蔬菜自給率明顯下降,越來越多的大城市主要依賴外來菜。這種情況下,城市居民要想吃到蔬菜,自然需要從外地“流通”過來,這一般要經歷四個環節:產地收購,中間運輸,銷地批發和終端零售。在某些地方,流通環節可能還要更多,在一些大城市,銷地批發可能還要分為一級批發、二級批發等。
“油價上漲了,運輸環節又這么多,費用各方面就高了,菜價自然也會水漲船高。 ”徐榮表示。比如像大蔥,最近漲得很厲害,本來預計隨著氣溫的逐漸回暖,等到清明節前后,大蔥可能出現大幅下降。不過,昨天開始上漲的油價,將增加蔬菜運輸成本,使蔬菜價格回落的速度放緩。
從事蔬菜批發的王進向記者介紹,油價是蔬菜運輸成本中重要的一環,每次油價變化都會影響到菜價。這種情況在往年油價上漲的時候也出現過。
日化用品或“hold不住”
直接使用原油作為原材料的日化行業也“hold不住”了。據了解,洗潔精、洗衣粉這兩大類洗滌用品的原料大來自石油衍生物。 “洗衣粉因為較大量使用石油衍化物作原料,而據一般成本統計,原油每桶價格在50美元水平時,洗衣粉的生產利潤才合理。然而,目前國際原油價格未每桶100多美元,明顯比合理成本線高得多。 ”某大型日化企業高層向記者表示。
事實上,日化行業對于石化產品的價格變化一直十分敏感,油價和其他原材料價格的波動都會直接影響日化行業的成本。去年3月日化企業也曾經歷了一輪漲價潮,當時聯合利華等宣布進行提價,產品價格的最高漲幅超過10%。
前述人士對記者表示,作為原料大部分是石油副產品的洗滌用品,目前石油價格處于上升通道,原材料價格對于日化產品的成本壓力在逐漸加大。漲價是必然趨勢。洗滌用品是生產線生產,除打包、運輸外,所需勞動力并不多。由于生態鏈和產業鏈的環環相扣,國際原油漲價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盡管目前各大日用品品牌還未大幅調整售價,但記者昨日在超市發現,已有部分嗅覺靈敏的主婦在購買日化產品。 “別看洗衣粉、肥皂這些東西只漲了三五角錢,但這是我們每天都要用到的,一個月下來也要多花不少錢。 ”主婦張女士表示,“現在多買一些以備日后漲價”。
高油價必動大家的奶酪
一般人認為,成品油價上調只影響車主的利益。這顯然是片面的,油價上調其實動了所有人的奶酪。
券商的研究報告分析稱,國內油價居高對諸多下游產業的影響不可一概而論,如“高油價”會直接傳導到電力、煤炭等能源行業,使得電力、煤炭產品價格上漲,對石油化工、煤化工、電石化工行業形成利好。由于油價的傳導作用,使得石油化工的較下游行業——建材行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將直接引發建筑、建材,特別是化學建材、玻璃等行業生產成本的居高不下。無論是交通運輸業、還是化工業或建材業,它們都將通過提高產品或服務價格來彌補成本上升帶來的損失,最終將油價上漲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張斌表示,從表面上油價上漲對化工、農業、煤炭、旅游等行業的影響不大,但會間接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最終傳導至各類商品與服務中去,從而加劇國內的通脹壓力。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由于能源消費在CPI中所占的權重較小,能源消費上漲對通貨膨脹的直接影響比較小,但間接影響比較嚴重,能源價格居高難下有可能還會帶動其他大宗商品價格,從而導致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我國作為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費國,成品油價不能隨市場變化及時下調,確實會加大國內的通脹壓力,而這種成本推動型的通脹也是最難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