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增加我國石油儲備,能否“藏油于民”?

2012-3-18 14: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汪珺
    增加我國石油儲備,能否 “藏油于民”?關于這個話題的爭論一直不休。支持者認為, “藏油于民”既節約國家財力,又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反對者則擔憂,石油儲備的高成本、油價波動的高風險或非一般民企可以承受,同時還存在企業囤積原油、擾亂市場秩序的隱憂。
    有數據顯示,歐美、日韓等國的石油儲備中,商業石油公司、民間組織機構等占據了不小份額。截至2009年,政府儲備在美國的石油儲備中僅占1/3,其余為企業儲備;德國實行 “聯盟儲備”機制,官民聯盟儲備、政府儲備和民間儲備的比例為57∶17∶26;日本的民間儲備達到77天,占據國家總儲量的46.4%。
    因此,支持 “藏油于民”的觀點認為:石油儲備成本巨大,僅靠政府財政投入難以滿足需求,可參考歐美、日本等國經驗,鼓勵更多民間資金、企業資金參與石油儲備,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以節省國家財政投入。同時,國家也可給予企業一些政策優惠作為回報。
    “‘藏油于民’的本質就是將石油儲備市場向民營企業開放。這一做法的優勢在于,既增加了石油儲備又減少政府的財政支出,既能穩定石油市場供應又有利于增加就業。”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稱。
    不過, “藏油于民”也存在一定隱憂。成本高企、風險較大等也成為民企進入石油儲備領域的一道道門檻。
    首先,在不夠規范的市場操作下,可能會有部分企業囤積原油,擾亂市場秩序。有業內人士指出,一些聲稱要參與石油儲備的企業,其真實目的可能并非為國分憂,而是想進入石油運銷過程,獲得市場準入資格,甚至做一些投機。 “要警惕石油儲備成為一些企業賺錢的工具。”該業內人士稱。
    其次,石油儲備成本高昂。一般企業的油庫都不是作為戰略性質的油庫,設計水平在14~20天左右。要進行戰略石油儲備,儲罐建設和儲存成本將遠高于一般的庫存。
    此外,國際油價波動加劇,若對原油走勢判斷失誤,大量儲存的原油可能很快就會貶值,這樣的損失也非一般企業能夠承擔。
    另有業內人士認為, “藏油于民”涉及國家對原油進口權的放開。目前的政策導向對于放開原油進口權比較謹慎,實現起來并不容易。
    “真正要做石油戰略儲備,成本很高,很可能成為一個賠錢的買賣。民營企業若要參與,需考慮是否真有這樣的風險承受能力。”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能源經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周大地指出。
    “企業做石油商業儲備,對公司而言相當于一個庫房,可以在突發情況時提供供應保障,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形成對戰略儲備的補充。”周大地指出,國外為了加大國家石油儲備,會要求企業準備一定的商業儲備量。 “但若國家要求戰略性商業儲備多于正常供應所需 ‘庫存’,還需要一些政策,對企業成本進行一定補充。”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