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浙江將更“聰明”
2012-3-16 12:5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互聯網、手機、計算機、傳感技術的發展,浙江未來會變成怎樣?15日,物聯網信息專家、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院士做客浙江省科協主辦的"科學會客廳",為大家闡述"智慧浙江"的點點滴滴。
鄔賀銓院士說,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來感知,分析,整合,并智能地響應在其管轄范圍內市民關于環境、安全、城市服務、民生、及當地產業的活動及需求。從而創造一個更好的城市來生活,工作,休息及娛樂。
智慧城市的基礎
光纖比面條便宜
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從web1.0跨越到了3.0,目前經歷了"由消費到參與、由下載到上傳、由瀏覽到分享"的過程。鄔賀銓院士接著為我們展示了web4.0智能應用技術的時代,將來的網絡搜索,將會像一個"博士",瀏覽、搜索完了,可以寫一篇綜述。
而不像現在,我們的網絡搜索,還是一個詞輸入之后跳出成千上萬條搜索結果,且有很多重復。鄔賀銓院士說這相當于現在的網絡是給我們出參考書--1000多本參考書,未來的網絡要給我們答案。
除了智能應用技術的發展,鄔賀銓院士覺得光纖技術的發展也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礎。他說,我們的光纖傳輸需求10年增加了1000倍,而光纖的傳輸能力10年也擴大了1000倍,到現在"光纖傳輸還未到到理論極限"。所以下一代的傳輸還將主要依靠光纖,我們都將同步跨入光聯網時代。
鄔賀銓院士說,現在光纖便宜了,一根光纖2000年要賣1000元/公里,近年來只要50多元/公里,"按單位長度算,光纖比面條便宜"。也正因為光纖便宜了,所以很多運營商現在承諾光纖到小區、光纖到戶,而且提速不提價,這也為城市的寬帶化、智能化提供了基礎。
智慧城市應用實例
老人跌倒不用扶
智慧城市是一個系統概念,鄔賀銓院士講座上舉了一個"老人跌倒不用扶"的例子。他說,老人家用手機,萬一摔倒了,手機也跌落到地上;由于手機里裝有重力感應器,如果它有一段時間沒有被拿起來,那么手機就自動發信息到醫院;醫院里面有一套完整的個人醫療檔案,醫生馬上能查出手機的使用者,年齡是多少,有什么病史;之后,不等老人醒過來,也不等家人知道,救護車就已經開到你面前了,因為手機可以定位。
智能手機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按道理,移動手機屏幕小、帶寬窄、資費高,不應該比普通的計算機發展前景好。但是,鄔賀銓院士說由于手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集個性化、私密化、娛樂化、互動性等特點,同時又能獲得用戶身份識別、用戶位置信息、用戶在線狀態以及應用偏好、用戶消費行為統計數據,因此鄔賀銓院士預計將來智能手機的應用肯定超過普通計算機。
現在我們的手機已經集合了照相機、攝像機、鬧鐘、計算器等功能。鄔賀銓院士說,2009年智能手機和2001年的普通計算機性能相當。那么將來今天我們普通計算機上的所有應用,差不多八年后就都能在手機里實現。
智慧浙江的方向之一
服務外包云計算
那么在"智慧城市"大踏步的背景下,我們浙江能做些什么?鄔賀銓院士認為云計算是浙江未來發展方向之一。
據悉,云計算是基于互聯網的服務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是傳統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作為一種商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流通。
說白了,云計算其實就是一種"服務外包"的理念,而浙江的縣域經濟發展,就適合這樣的服務外包。鄔賀銓院士說,浙江民營經濟發達,中小企業眾多。在同一個縣域經濟內的企業,不可能大家都有這個能力購買一個軟件,那么一個縣就可以成立一個云計算平臺,讓企業來租用軟件、計算機、甚至操作人員,這就相當于服務全部外包。
這樣的云計算最大的好處就在于"用戶不需要關心軟件或者計算機是誰的,重要的是它是受用戶控制的,按需可用且即買即付"。事實上,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用上了一部分的云計算功能,比如hotmail那樣基于Web的電子郵件、用于存儲與共享文件的Google Docs、社交網絡Facebook,還有Mozy等在線計算備份、Google Picasa等在線相片存儲服務……(本文來源:新華網浙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