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及物流管理在現代醫藥企業中的應用案例分析
2012-3-15 13:5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長期以來,我國醫藥行業存在著“多、小、散、亂”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大力提高醫藥行業總體上的信息化水平,降低藥品流通中的成本,不但有利于增強我國醫藥企業的行業競爭力,加強與國外醫藥巨頭同臺共舞的能力,而且對減少普通百姓的醫療保障成本有直接的好處。可以講,提高我國醫藥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不但利國利民,而且是當務之急。
為了提高我國藥品監督的力度,加速整個醫藥流通行業洗牌,國家出臺了醫藥連鎖企業GSP達標規范。為了以應對WTO的挑戰,凡是通不過GSP認證的藥品流通企業將無法獲得藥品經營資格。GSP(優良商店作業規范,GoodStorePractice)是一個國際通用概念,它指藥品經營質量的管理規范,即控制藥品在流通環節所有可能發生質量事故的因素,從而防止質量事故發生的一整套管理程序和管理標準。據醫藥業內人士透露,由于GSP認證是一項整體性、系統性很強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借助信息化手段是不可能做到的。從目前來看,GSP認證成為了一家藥品流通企業啟動信息化工程的最佳切入點。
一、國內外醫藥流通企業信息化水平現狀分析
1、國外醫藥行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國外醫藥集團和連鎖藥店公司的營運和管理,其信息化程度是非常高的。公司的客戶管理、銷售管理、庫存管理、行政管理、財務管理等都是通過計算機信息系統完成,為公司提供了科學決策的依據和準確、快速運行的保證,從而提高了公司的經營效益,同時能更好地為生產企業、消費者提供服務。
根據最近的一份調查報告,全美上網人口中有50%表示曾在網上查詢醫療保健相關資訊或購買過藥品或保健品。而目前與醫療保健相關的網站至少接近兩萬個,JupiterCommunication公司估計,與醫藥相關的電子商務、廣告以及支付一體化市場,將從2000年的9900萬美元快速增長為2003年的21億美元,實際的醫藥在線市場期望增長至9.66億美元。FDA對網上售藥采取了嚴格的監管措施,同時由行業協會實行行業自律行為,嚴格認證網上藥品銷售商。據ForresterResearch公司統計,美國醫藥行業以BtoB方式實現的銷售額在1999年為14.31億美元,占全行業銷售總額的0.3%,該數字預計在2003年將達到441億美元,占全行業銷售總額的7.8%。美國醫藥行業可以說已經進入了網上交易時代。
2、國內醫藥行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我國是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八五計劃”期間,醫藥行業信息化建設的總投資約3億元,完成醫藥電子信息應用項目60多項。“九五計劃”期間,各有關單位將信息化建設納入了技術改造總體規劃。“十五計劃”以來,國家更是提出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后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的戰略任務。許多醫藥流通企業認識到信息化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如上海龍頭醫藥、北京醫藥、蘇州“雷允上”藥業、重慶華博醫藥等企業都不同程度的開展了企業信息化建設工程。
3、國內醫藥行業信息化建設發展趨勢
目前,中國互聯網絡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醫藥健康網站以平均每個月開通2個綜合站點的速度發展,全國目前已有近300多家醫藥和健康網站,這些網站多為綜合性信息服務網站。在此基礎上,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四川等地的一些單位都在積極籌建和運作醫藥電子商務網絡系統,醫藥衛生電子商務作為全國行業類電子商務示范工程,在部分城市已經開展了試點工作,有了良好的開端。醫藥電子商務網上貿易額占年交易額的比重雖然很低,但增長潛力巨大。BtoB醫藥電子商務網服務對象為醫藥保健品生產企業、供應商、藥房及醫院等。所具有的功能一般包括電子交易、信息增值和網絡電子商務等。
二、大型醫藥流通企業信息化工程建設方案
1、物流網絡化
整合供應商、醫院及大眾零售藥店三種營銷網絡,構建統一的物流運作平臺,逐步實現從傳統的醫院批銷模式向以物流為核心的現代商業模式轉變,打造一條適應市場競爭醫藥供應鏈。經營上采取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銷售策略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增強整體競爭實力,為公司的信息網絡化建設提供支撐。
針對大型醫藥集團市場覆蓋廣泛,分支子公司往往遍布數省市的現狀,建議企業可以在集團層面建立一個物流中心。該中心主要負責集團全流域的藥品采購、運輸、倉儲、調撥配送等業務。從提高經濟效益和服務質量的角度考慮,物流中心最好是建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實體,是大型醫藥集團的子公司,自負盈虧,其物流服務主要提供給集團內部的分支子公司(及其相關業務伙伴如供應商、客戶),做到“內部市場化”。